分享

宝宝舌头有“奶渍”?提防婴儿鹅口疮

 ShirelyLee001 2019-08-11

霜儿最近发现宝宝的舌头上有白白的“奶渍”,期初不是很在意,以为宝宝喝完奶之后都会有一些奶残留在宝宝的嘴里,但是发现过了几天,“奶渍”非但没有消除,反而还发生了变化,宝宝也变得食欲不振,霜儿这才小心翼翼的用棉棒去刮一下宝宝舌头上的“奶渍”,发现刮不掉,带去问医生了,医生一看就知道宝宝是长了鹅口疮。

鹅口疮多发于新生儿时期,尤其是出生一周后的早产儿最易得。如果发现宝宝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霉菌感染,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这些丛生的白色念珠菌与脱落的口腔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附着在口腔粘膜上,量少时就是外形不规则的白色斑块,斑块增多后就会融合成片,形成一个绒状的膜,不容易擦掉,勉强擦去就会露出红色的糜烂面。

发病时,宝宝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导致宝宝鹅口疮的主要原因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事实上,霉菌常见于身体很多地方,但是很少会引发疾病,甚至在超过半数的成年人中,口腔中都有念珠菌的存在,并且大多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大问题。

但由于新生宝宝自身抵抗力弱,需要其他人照顾,因此通常都是因为交叉感染来的白色念珠菌导致发生鹅口疮,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用药。

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2.妈妈乳头不洁或喂养方式有误

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这是引起宝宝鹅口疮的主要原因。

3.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

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

宝宝喝完奶后,需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简单易行的鹅口疮预防方法

1.做好宝宝口腔护理

预防鹅口疮的最佳方法,应该着重在宝宝口腔的卫生方面,在宝宝每次喝完奶之后或早晚起床后、就寝前,须以干净的纱布,沾水轻轻擦拭口腔内壁及牙床,如此不仅可远离鹅口疮的迫害,更可让宝宝从小就习惯口腔的清洁工作。

2.看护人注意个人卫生

妈妈及宝宝的看护人员,都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每次接触宝宝以前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对于已患鹅口疮的宝宝,母亲喂奶前妈妈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乳头。

3.宝宝用具做好消毒

如果是人工喂养,每次用奶瓶前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半小时,煮沸消毒后再用。宝宝的洗漱用具(脸盆、毛巾、漱杯等)应单独使用,使用完毕后煮沸消毒15分钟。

如果鹅口疮比较轻微,不影响呼吸吞咽,不影响进食生活,可以先居家观察几天,用2%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浸泡清洁或者高温消毒宝宝的餐具、奶具,另外小宝宝喜欢吃手、啃咬玩具、啃咬衣物,所以宝宝接触的玩具、衣物等也要用2%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浸泡清洁或者高温消毒。

如果孩子的反复哭吵、进食不好、精神不好,需要就医。医生一般给予制霉菌素(悬混液)外涂,大孩子配合2%碳酸氢钠(小苏打)漱口,治疗1-2周左右。此外,母乳喂养的母亲观察一下,乳头是否有疼痛瘙痒,乳头乳晕周围是否有白色膜状物,若有,务必母婴同时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