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词用韵二十法

 杏坛归客 2019-08-11

1.择韵

《词径》清.孙麟趾

作词尤须择韵,如一调应十二个字作韵脚者,须有十三四字方可择用。若仅有十一个字可用,必至一韵牵强。词中一字未妥,通体且为之减色,况押韵不妥乎。是以作词先贵择韵。

一句不雅,一字不雅,一韵不雅,皆足以累词,故贵雅。

2.填词用韵宜谐俗

《词品》明.杨慎

沈约之韵,未必悉合声律,而今诗人守之,如金科玉条。此无他,今之诗学李杜,李杜学六朝,往往用沈韵,故相袭不能革也。若作填词,自可通变。如朋字与蒸字同押。卦字、画字,与怪坏同押,乃是鴃舌之病,岂可以为法耶。元人周德清著中原音韵,一以中原之音为正,伟矣。然予观宋人填词,亦已有开先者。盖真见在人心目,有不约而同者。俗见之胶固,岂能睐豪杰之目哉。

3.制曲

《词源》宋.张炎

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

词不宜强和人韵,若倡者之曲韵宽平,庶可赓歌。倘韵险又为人所先,则必牵强赓和,句意安能融贯,徒费苦思,未见有全章妥溜者。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今古。我辈倘遇险韵,不若祖其原韵,随意换易,或易韵答之,是亦古人三不和之说。

4.和韵叠韵

《赌棋山庄词话》清.谢章铤

和韵叠韵,因难见巧,偶为之便可,否则恐有未造词先造韵之嫌,且恐失却佳兴。国初词人迦陵最健,叠韵诸作已不能纵横妥帖。阮亭才极清妙,和韵亦不无凑砌句。新丰鸡犬,总未能尽得故处也。

5.四三

《蒿庵词话》冯煦

古无所谓词韵也。《菉斐轩》虽称绍兴二年所刊,论者犹疑其伪托,它无论已。近戈氏载撰《词林正韵》,列平上去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参酌审定,尽去诸弊,视以前诸家,诚为精密。故所选七家,即墨守其说,名章佳构,未尝少有假借。然考韵录词,要为两事;削足就履,宁无或过?且绮筵舞席,按谱寻声,初不暇取《礼部韵略》逐句推敲,始付歌板。而土风各操,又岂能与后来撰者,逐字吻合邪?今所甄录,就各家本色,撷精舍粗;其用韵之偶尔出入,有未忍概从屏弃者,姑举一二以见例。如:竹山《永遇乐》词,以“水”“袂”叶“聚”“去”;竹屋《风入松》词,以“阴”及“根”叶“晴”“情”;龙州《贺新郎》词,以“悴”“泪”叶“路”“雨”之属,皆是。匪独《老学庵笔记》引山谷《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谓“笛”乃蜀中方音,为不合《中州音韵》也。是在读者折衷今古,去短促长,固无庸执后儒论辨,追贬曩贤;亦不援宋人一节之疏,自文其脱略:斯两得之。

6.词不宜用也字

《窥词管见》清.李渔

句用也字歇脚,在叶韵处则可,若泛作助语词,用在不叶韵之上数句,亦非所宜。盖曲中原有数调,一定用也字歇脚之体,既有此体,即宜避之,不避则犯其调矣。如词曲内有用也啰二字歇脚者,制曲之人,即奉为金科玉律。有敢于此曲之外,再用也啰二字者乎,词与曲接壤,不得不严其畛域。

7.用韵宜守律

《窥词管见》清.李渔

不用韵之句,还其不用韵,切勿过于骋才,反得求全之毁。盖不用韵为放,用韵为收,譬之养鹰纵犬,全于放处逞能。常有数句不用韵,却似散漫无归,而忽以一韵收住者,此当日造词人显手段处。彼则以为奇险莫测,在我视之,亦常技耳。不过以不用韵之数句,联其意为一句,一直赶下,赶到用韵处而止。其为气也贵乎长,其为势也利于捷。若不知其意之所在,东奔西驰,直待临崖勒马,韵虽收而意不收,难乎其为调矣。

8.词忌二句合音

《窥词管见》清.李渔

二句合音,词家所忌。何谓合音,如上句之韵为东,下句之韵为冬之类是也。东冬二字,意义虽别,音韵则同,读之既不发调,且有带齿粘喉之病。近人多有犯此者。作诗之法,上二句合音犹曰不可,况下二句之叶韵者乎。何谓上二句合音,如律诗中之第三句与第五句,或第五句与第七句煞尾二字,皆用仄韵。若前后同出一音,如意义、气契、斧抚、直质之类,诗中犯此,是犹无名之指,屈而不伸,谓之病未不可,谓之无恙全人亦不可也。此为相连相并之二句,而言中有隔句者,不在此列。

9.词宜耐读

《窥词管见》清.李渔

曲宜耐唱,词宜耐读,耐唱与耐读有相同处,有绝不相同处。盖同一字也,读是此音,而唱入曲中,全与此音不合者,故不得不为歌儿体贴,宁使读时碍口,以图歌时利吻。词则全为吟诵而设,止求便读而已。便读之法,首忌韵杂,次忌音连,三忌字涩。用韵贵纯,如东、江、真、庚、天、萧、歌、麻、尤、侵等韵,本来原纯,不虑其杂。惟支、鱼二韵之字,尨杂不伦,词家定宜选择。支、微、齐、灰四韵合而为一,是已。以予观之,齐、微、灰可合,而支与齐、微、灰究竟难合。鱼虞二韵,合之诚是。但一韵中先有二韵,鱼中有诸,虞中有夫是也。盖以二韵中各分一半,使互相配合,与鱼虞二字同者为一韵,与诸夫二字同者为一韵,如是则纯之又纯,无众音嘈杂之患矣。……音连者何,一句之中连用音同之数字,如先烟、人文、呼胡、高豪之属,使读者粘牙带齿,读不分明,此二忌也。字涩之说,已见前后诸则中,无庸太絮。审韵之后,再能去此二患,则读者如故瑟琴,锵然有余韵矣。

10.词有借叶

《莲子居词话》清.吴衡照

词有借叶,借叶有二。否读府,北读卜,从方言也。唐及两宋多有之。若辛幼安歌麻合用,篠有合用,则用古韵。大抵前人韵有不合处,以二者通之,靡不合也。

借叶之说兴而韵益繁。任取两宋人所借之韵,因而旁通递转,纵逸无归,古乡方音,错杂并奏,词又何贵乎韵。所以为是言者,盖以著两宋词,亦有此例,不独古经骚赋诗也。家数既殊,体裁斯判,且又止此数字庶几近之。而有才者,本韵自足,何必然也。

11.词贵协律与审韵

《论词随笔》清.沈祥龙

词贵协律与审韵。律欲细,依其平仄,守其上去,毋强改也。韵欲纯,限以古通,谐以今吻,毋混叶也。律不协则声音乖,韵不审则宫商乱,虽有佳词,奚取哉?

词之用字

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其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新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

12.词禁

《填词浅说》清.谢元淮

词有声调,歌有腔调,必填词之声调,字字精切,然后歌词之腔调,声声轻圆。调其清浊,叶其高下,首当责之握管者。其用字法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上不得用去,宜去不得用上。一调中有数句连用仄声住脚者,宜一上一去间用。韵脚不得用入声代平上去字。

开口闭口字同押:凡闭口字如侵寻、监咸、织廉三韵类,不可与开口韵同押。

13.古今韵

《问花楼词话》清.陆蓥

舛。杨升庵谓沈韵为鴃舌之书,诚有激乎其言之也。沈韵未必尽合,以李杜尝用之,故至今沿袭不改。词家自可变通,如朋字与蒸字同押,打字与等同押,卦画与怪坏同押,岂可为法耶。东坡一斛珠、蒋捷女冠子、吕圣求惜分钗高季迪石州慢诸词,用韵琢古准今,以正沈韵之失,学者所当隅反。

14.词不宜和韵

《远志斋词衷》清.邹祗谟

张玉田谓词不宜和韵,盖词语句参错,复格以成韵,支分驱染,欲合得离。能如李长沙所谓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乃为妙协。

15.填词当以近韵为法

《远志斋词衷》清.邹祗谟

尝观方子谦韵会小补所载,有一字而数音者,有一字而古读与古叶各殊者。古人用韵参错,必有援据。今人孟浪引用,借以自文,惑己。如辛稼轩歌麻通用,鲜不疑之。毛驰黄云:古六麻一部,入鱼虞歌三部,盖车读如居,邪读如徐,花读如敷,家瓜读如姑,麻读如磨,他读如拖之类是也。填词与骚赋异体,自当断以近韵为法。

16.作险韵以妥为贵

《皱水轩词筌》清.贺裳

作险韵者,以妥为贵,史达祖一斛珠曰:“鸳鸯意惬。空分付有情眉睫。齐家莲子黄金叶。争比秋苔,靴凤几番蹑。墙阴月白花重叠。匆匆软语频惊怯。宫香锦字将盈箧。雨长新寒,今夜梦魂接。”语甚生新,却无一字不妥也,末语尤有致。

17.词不宜和韵

《左庵词话》清.李佳

凡前人名作,无论咏古咏物,既经脍炙人口,便不宜作和韵,适落窠臼。必须用翻案法,独出新意,方足以争奇制胜。否则纵极工稳,亦不过拾人牙慧。

18.词须选韵

《蕙风词话》 况周颐

作咏物事词,须先选韵。选韵未审,虽有绝佳之意,恰合之典,欲用而不能。用其不必用,不甚合者以就韵,乃至涉尖新,近牵强,损风格,其弊与强和人韵者同。

19.虚字叶韵最难

《蕙风词话》 况周颐

词用虚字叶韵最难。稍欠斟酌,非近滑,即近佻。忆二十岁时作绮罗香,过拍云“东风吹尽柳绵矣。”端木子畴前辈见之,甚不谓然,申诫至再。余词至今不复敢叶虚字。又如“赚”“偷”字之类,亦宜慎用,并易涉织。“儿”字尤难用之至。此字天然近俚,用之得如闺人口吻,即亦何当风格。乃至村夫子口吻,不尤不可响迩耶。若于此等难用之字,笔健能扶之使坚,意精能炼之使稳,庶极专家能事矣。斯境未易臻,仍以不用为是。

20.句中韵

《声执》 陈匪石

词有句中韵,或名之曰短韵,在全句为不可分,而节拍实成一韵。例如温庭筠荷叶杯,“波影满池塘”,影字与上句冷字叶。“肠断水风冷”,断字与上句乱字叶。冯延巳《南乡子》茫茫、斜阳,与下句肠字、行字叶。《霜天晓角》换头第二字,定风波换侧后仄协之二字亦然。《花间集》中,其例多有。慢曲如满庭芳、琐窗寒、忆旧游、绛都春、玉蝴蝶、暗香、无闷等调之换头第二字属于短韵者,不胜枚举。《木兰花慢》则有三短韵,换头以外,如柳词之倾城、欢情皆是。且柳之三首悉同。此等叶韵,最易忽略。南宋以后,往往失叶。霜天晓角、满庭芳、忆旧游、木兰花慢等常填之调为尤甚。律谱列为又一体,而不知其非也。填词家于此最应注意,既不可失叶,使少一韵,尤须与本句或相承之句黏合为一,毫无斧凿之痕。历观唐宋名词,莫不如是。惟因此故,发生一疑似之问题,凡词中无韵之处,忽填同韵之字,则迹近多一节拍,谓之犯韵,亦曰撞韵。守律之声家,悬为厉禁。近日朱、况诸君尤斤斤焉。而宋词于比,实不甚严。即清真、白石、梦窗亦或不免。彼精通声律,或自有说。吾人不知节拍,乃觉彷徨。例如清真《拜星月慢》之“眷恋”,屯田《戚氏》之“孤馆”,有他 家不叶者,尚可谓其未避撞韵。而如清真《绮寮怨》之“歌声”,梅溪《寿楼春》之“未忘”,梦窗《秋思》之“路隔”,及草窗《倚风娇》之“浅素”,是韵非韵,与《倚风娇》近城、屏、婷三字可以断句,是否夹协三平韵,同一不敢臆测。既避专辄,又恐失叶,遂成悬案。凡属孤调,遇此即穷。因审慎而照填一韵,愚与邵次公倡之,吴瞿安、乔大壮从而和之,然终未敢信为定论也。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