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即将被时代抛弃的人,都会输在认知上

 山爷wzs0718 2019-08-11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8月1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终身创造力》。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商业咨询师斯科特·科克伦所写。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够持续成功?大多由于他们停在了思维的舒适区。变化是不可控的,如何在这个快速变革的社会继续生存,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必备能力。作者提出了应对未来的12个思考,帮你获得持续的创造力。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4个内容,分别是:认知刚性、思维惯性、认知可塑和认知杠杆。


『认知刚性』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和肌肉会逐渐僵硬,如果不抽时间锻炼,身体机能就会不断下降;随着放置时间过久,机械部件都会出现各种卡壳和阻滞,最后甚至动都动不了。大脑也一样,受惯性思维影响,你会发现自己学习新鲜事物远不如青年时那么容易。
 
心理学上把这种不能换种角度思考,或者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现象称为认知刚性。几乎在所有人大脑里的某些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刚性。比如直男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重复劳动岗位上的思维僵化、身处固定区域人们的饮食习惯等,轻度认知刚性会导致对惯性思考路径的依赖,重度认知刚性会让人固执己见,听不进一点劝告。
 
尤其在某个领域,越是专业的人,越难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这种现象也叫“经验专制”。而大多数倒闭的企业都输在了经验专制上。有时消费者一个不期然的需求转变,通常对公司而言就是很高的门槛,以往的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同理,成年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头脑,保持灵活的思维,也会遇到同样问题。


『思维惯性』

思维惯性和我们的身份或标签紧紧捆绑在一起。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够深入,或者投入的时间够久,我们都能成为比一般人更精通的“专家”。因此,行业思维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进我们大脑,让我们考虑问题带有“行业特色”。比如,对于任意一个工具,经济学家考虑的是它的实际价值,历史学家考虑的是它的从无到有,材料学家更愿意了解它的材料构成。总之,行业思维能给我们带来很强的思维惯性。
 
另外,在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些每日必做事项,比如睡觉、起床、刷牙、运动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特色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惯性。有的人习惯早睡早起,有的人习惯晚睡晚起;有的人一天刷三次牙,有的人一天刷一次牙;有的人好吃肉,有的人好吃素。这造成我们对外界的看法是有偏差的,好吃肉的人就会为吃肉辩护,但实际上吃肉过多会加重身体负担,对健康不利。
 
事实、数据、成果在思维惯性下不堪一击。就像爆火网络的段子一样,“看到电视上说吸烟有害健康,我赶紧把电视关了,抽根烟压压惊。”类似的惯性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认知可塑』

还好,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新实验、新发现表明在我们一生当中,大脑会一直产生新的神经元。由于大脑有几十亿个神经细胞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每天都会发芽,从而生出上百万个突触。这些突触慢慢连接成网,成为储存知识和经验的地方。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总是用一块特定的大脑区域,那么它那里的神经元就会越长越密集,而在那些较少被使用的区域,神经元则会渐渐萎靡不振,甚至消失。年幼时候,大脑代谢旺盛,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在我们长大成人后,神经网络的更新会明显放缓。这意味着,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刷新见识,很快就会被淘汰。毕竟信息时代,变革是常态。
 
更新大脑就是重塑认知。别管你有认知刚性,还是你的思维有自己的惯性,时间用在哪里,改变就发生在哪里。


『认知杠杆』

想要跟上时代步伐,你就得找到大脑的认知杠杆。作者曾经培训过一些人和团队,并成功验证了不少方法。表面上看,虽然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问题,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
 
很多领域的专业人士,都是靠在实际案例的打磨下,不断精进手艺的。安全部门会收集国内外各种危险案例,对员工做警示教育;财经部门会总结各种财务风险,帮助用户减少损失;医院会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分析和预判,优化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
 
总之,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一定不要拘泥于自己公司的流程和业务,多收集同行或其它行业的案例和做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到提升自己工作水平的途径。
 
案例分析可以帮我们获得直接或者间接经验,虽然这些都是虚拟经验,但积累越久,再遇到相似问题,有过案例分析经验的人都能表现从容。
 
总结一下,你总会在某个时间点或环节出问题,想要获得持续成功,就得意识到问题的出现多来源于认知固化。从今往后,再也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用好案例分析这个认知杠杆,让自己跟上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不掉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