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诗趣”

 杏坛归客 2019-08-11
我读诗,喜欢读有趣的诗;无趣的诗味同嚼蜡,我不喜欢——估计喜欢的人也不多。
我习诗,尽力追求“诗趣”。
何为诗趣?简言之是诗的意趣;细分之,说理有理趣,写景有景趣,抒情有情趣,立意有意趣……不一而足。
理论总是骨感的,还是作品可以呈献丰满状态——留守儿童节后日零稀,酣眠紧扯衣。梦中犹促醒,问父几时归?
农村留守儿童害怕孤独,渴望亲情,渴望和父母相聚的日子。这种情感如何表达?如何“有趣”地表达?我选择了春节过后孩子梦中促醒这样的细节来表现。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有“意趣”,我不敢自诩;但有读者跟帖说“有喉头哽咽”的感觉。我觉得安慰。
《插秧女》:乡村泉涌女书家,斋置蓝天接水涯。一撮青秧提在手,如毫写就二王夸。
插秧女与书法家,风马牛不相及。但书家挥毫,插秧女手执秧苗,似有相通之处,于是“乡村泉涌女书家,斋置蓝天接水涯。”这么写景,是不是比单纯的景色描绘有点趣味?类似的还有《河道清洁工》中的“春光阅尽阅秋光”,《拆迁老农照》的“夏荫冬阳三国侃,黎明即起遛街头”等等……
追求“诗趣”,我个人还有一个比较“自我”的理解,那就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着现代特色的“超越”之趣。比如写菊,古人有“宁抱枝头残香死,不随落叶舞西风”的气节;而今天人工培育的菊花早已没有了“野性”,经不住风霜,所以我有“畏人讥笑不经霜,枯老抱枝思显骨”的句子,明眼的读者会从中联想到一些社会想象,莞尔一笑。我觉得于读者、于作者也是一种“趣”。
诗贵有趣。有趣方能吸引读者;读者去认真地读你的作品,你的作品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是我的理解,为此,我将不断追求!
                                                                                                                                                      钱万平 诗词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