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槐珂 | 随君直到夜郎西——湘行散记之黔阳古城

 老鄧子 2019-08-11

随君湘行,千山万水,峰回路转,重峦叠翠,流水汤汤,景致变幻,如入画中。

最惬意的旅行,莫过如此,被爱与自由包围,随心去远方,到处流浪,走走停停,看看山,看看水,看看日出和日落,期待雨水与云海,身边有你,还有他。你一路开车,他一路摄影,我尽管一路看风景,偶尔成为风景中的那个她,如同歌词里唱的”你在远方的山上,春风十里。”……


我们的出行始于宗教气息浓厚的南岳衡山,从云雾缭绕、如梦似幻的仙境小东江,到一派山水田园风光的勾蓝瑶寨及小桥流水人家的上甘棠古村,再到怪石林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崀山地质公园,然后途径两百多公里的穿山越岭,通过数不清的隧道,也不知横跨几条江河,傍晚时分,抵达黔阳古城。

江流缓缓流经古城,江面宽阔,太阳西斜,炎热的夏季,余晖亮烈照射水面,波光灵动,熠熠生辉。近岸停靠几只小船,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寂寥之感,远处逆光飞扬风帆点点,大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之气势,对面青山寂寂,随江流蜿蜒不绝,通向天际云端,渺渺茫茫。


眼前如恬静少女缓步徜徉的是沅舞清流 ,被誉为黔阳十二景之一。沅、舞二水交汇于此,山山水水环绕,风光秀美,古有诗云”沅舞宏将众脉收,西南水汇入东流。潆洄赤宝澄谭静,拟泛坡公月下舟。”

行至水云处,脑海里常会浮现出古诗的句子,极为应景。是先有山水,后有诗,还是先有诗再有山水,抑或是山水与诗本同体?有书友曾说:行走是深层次的阅读。书本里的诗句,我们该经历多少年月,走多远的路,遇见多少的风景,才能真正读懂?有时,心中的诗句与眼前的景致就这么不期而遇的对上了,让人不由轻轻说一声:哦,原来你就在这里。



不是吗?这眼前的古镇,这我跋涉千山万水到达的地方,当我走入小巷深深,在飞檐翘角的房子之间行走,随处可见”龙标”这一名字,方知原来此地古称”龙标”,随之心头一震,仿佛是他乡逢故知,想起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被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朗朗上口带着学生读了很多年。题目很长,讲这首诗,需先解题,总是提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而”龙标”在什么地方?课下注解为:”洪江西”。对之,一直是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而今来到这个地方,满脑子都是李白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脚下的土地正是”龙标”,今为黔阳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于沅水上游 ,与凤凰古镇一脉相承,却比凤凰古镇早近千年,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街边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古城内有“五门十街十二巷十三景”,人文荟萃,被誉为'楚南博物院'。



沅舞清流,碧波荡漾,游鱼驰光而卧,和风轻送。唐天宝年间,五十余岁的王昌龄被谤谪龙标尉。他从江宁出发,溯江而行。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青山隐隐水迢迢,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抵达黔阳。

当年的左标是僻壤之地,李白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便写出了王昌龄被贬谪之地的凄凉与荒远。李白对之十分牵挂,心中充满哀怨感伤,且将愁心寄予明月,愿随友人一起到夜郎之西。全诗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谪的同情及忧虑关切之情。读此诗,也可读出李白与王昌龄的深情厚谊。


循着李白的诗,寻找王昌龄的足迹。暮时落日余晖脉脉,映照古老的城门,更显庄严肃穆,赤红沙砖铸造的城门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依旧巍峨挺立。行走在宽厚的青石板上,依稀听到当年哒哒的马蹄声,灯火昏黄,道旁是古老的房子,徽派明清建筑,屋檐垂挂红灯笼,墙壁斑驳,镌刻年月沧桑的印记。古屋有的经过修理维护,焕然一新。有的没人去打理,歪歪斜斜、颤颤巍巍在风中,几近破败。古城里走街窜巷,游人稀少,烟火气息浓郁,有的房子空落,有的住着宗族后人,也可见客栈、小食店,但不多。随意行走,仿佛时光倒流。


这是一座依旧鲜活繁衍生息的古城,从远古走来,保持着古朴风貌也不失本土浓郁的烟火气息。不像有些古镇,熙熙攘攘,全被商铺和游客占据,再也找不到原味。

清晨起来,吃一碗现磨绿豆面。晨曦微露,行走古街,通过城墙巷、壕坑巷、下南门遗址,路过同仁堂药局、璞庄、楚风堂、易氏宗祠、渤海世第……街道冷清,格外祥和安静。偶遇老人挑着两箩筐蔬菜赶集,菜叶子新鲜采摘,滚动着水珠,老人佝偻着身子,从和煦的晨光中走来。逆光中看到他的剪影,恬淡如画,流光飞逝。


深深浅浅的小巷,房前屋后,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许多的年轻人,白衣胜雪,在屋檐下,在有些破损的门槛边,支着画架在写生。他们凝神注视、挥动画笔、入景如情的样子很动人。想起卞之琳的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月亮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作画的同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就在学生作画的旁边,看到有一口古井,用栏杆围起来,标示“少伯井”。井水碧绿,清澈透亮。告示牌有文字说明:相传为王昌龄贬谪龙标县尉时所建,清顺治年间,黔阳古城被围困,百姓靠此水生活,终得无恙,为感王昌龄掘井之恩,将此景命名为“少伯井”,这口井不仅面积宽、流量大,且水质好,可饮用,煮饭特别香,还有保鲜作用。而且,少伯井井中有井,井下有井,神奇神秘。


一池清泉,滋养生命,流传千古,造福百代。让我不有想起当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由于当地缺水,也是带领百姓挖井,如今那口井还在,井水清冽甘甜,称为“东坡泉”。但凡豁达乐观之人 ,无论遭贬何方,总给当地百姓带来福祉。边塞诗人王昌龄才华横溢,被称为'七绝圣手',同时也是正直廉洁、颇有政绩的地方官。据《黔阳县志》记载:他洞悉民情,“爱民如子”,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为政以宽”,因此,人民赞颂他道:“龙标入城而鳞起,沅潕夹流而镜清。”

闲逛古城,继续寻找王昌龄的足迹,来到东门古城墙。古城墙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为红砂石城墙,坚不可摧,绵延五华里,设有五个城门楼,保护完整。与古城墙相对的是钟鼓楼,宋熙宁中(1071年)龙标山顶建普明禅寺,修钟鼓楼,楼为三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有楼梯可上,登顶可俯瞰黔阳全景,如今已闭门谢客。驻足仰望钟鼓楼,高耸入云,气宇轩昂,古韵悠悠。


钟鼓楼前方,有一株高大的樟树,叶子细细碎碎在风中婆娑起舞,树干笔直粗大,枝繁叶茂。王昌龄被贬龙标期间,不仅挖井造福百姓,还指导百姓广植林木。传说,此樟树为他当年亲手种植,故称“昌龄香樟”。这棵树,历经千古,遭遇风雨、雷电、火灾、虫害等诸多不测,依旧郁郁葱葱,在炎炎夏日吹送绿意与清凉。树旁有王昌龄石刻雕像,头戴官帽,手执文书,目眺远方,目光恬淡。


从东门古城墙下来,条条小巷融会贯通,经过下南门遗址,走出古城门之外,沅河之畔,是大名鼎鼎的芙蓉楼。王昌龄在这里写下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因此而闻名遐迩,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属楚南第一胜迹。


芙蓉楼风景区,为古典园林建筑,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与长廊掩映在繁花绿叶当中。沅江河畔,平江直流,烟波浩渺,垂柳依依,小紫薇盛开,花团锦簇,轻轻摇曳古楼前。芙蓉楼为两层四角飞檐木制阁楼,里面供奉王昌龄。沿着木梯上楼,木板隔层发出咚咚的声响,仿佛历史的回音。芙蓉楼凭栏远眺,翠色入目,沅舞清流,源远流长,千古悠悠。


此地有芙蓉楼、送客亭、耸翠楼等,为王昌龄宴客吟诗之所,他曾于此饯别好友辛渐,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个字,被清道光二十年黔阳状元龙启瑞,合篆成一“壶”状字镌于石碑,立于芙蓉楼边“玉壶亭”里。

进入芙蓉楼庭院的牌坊“龙标胜迹”门,抬头可见,门楣正中为王昌龄送客图,乃清代状元龙启瑞的祖母、著名女画家黎采苹根据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勾勒,著名泥塑家肖登瀛先生所塑,故称“三绝图”。胜迹门建于清中晚期,砖石结构,门向河岸倾斜两尺多而不倒,其倾斜度已经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奇迹。


芙蓉楼风景区,记事碑廊迂回曲折,园内藏有历代名家书法碑刻两百余方,还有江南第一古城铁钟及一尊千年根雕,根雕所刻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流连忘返于芙蓉楼,可否想象这是王昌龄于劳心官府公文、劳力于俗务之外开辟的一座后花园?这一座心灵的家园,闭门深山,随处净土,还有酒与友相伴,有歌诗且远方……

黔阳古城,随手一指都是上千年的古街、牌楼、宗祠、城墙,每一面墙、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历史、是文化、是积淀,值得你细细品读……让步调放慢,发呆,走神,于古城,地老天荒情永在,与亲密的爱人执手走过,恍惚经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过长长的来路,过五溪,进古城,登古楼,才真正读懂了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旅途上,有一种遇见,叫最美的意外!



  ——————————————————————     

           这是“HN野菠萝”推送的第78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