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

 waikatolabrary 2019-08-11

文:赵霞/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可见,国家从战略层面赋予了教师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的伟大使命,而现实社会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成才而忽略是否成人。将学生引向何处、中国魂铸成几何以及学生的精神成长如何,立德树人的关键在教师。

首先,坚定信念植入心脑。培养具有中国精神与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重塑自我,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提升家国情怀,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伟大使命;树立新的教育观,心脑植入鲜明的理想信念,深化对教师身份的认同,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既要解决烦琐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更要自觉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滋润心灵,在精神上感召、道德上引领、人生上指路,德润学生,塑造“三观”。

其次,德才兼备淬炼自身。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试想,教师无德何以立德,教师无才何以育才?因此,教师必须练就新型“四有”教师的过硬功夫,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做到知识结构完整、学科德育内行,德才兼修才能娴熟处理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内生学科育人的德育功能,突出学科思想的启迪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滋润学生自信、健康成长。

最后,高尚人格以身示范。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人格只有与教学行为融合在一起,教学态度和关爱行为才能充满张力,迸发出惊人的教育效果,思维方式、学科精神和家国情怀往往也伴随着教师人格魅力产生表率作用。教师渊博的知识与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稚嫩心灵自觉保护的事业态度,不计得失、勇于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都可能产生深刻的、持久的影响,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引领,更能促进学生的内心生发,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积极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