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顶管作业

 iqx2004 2019-08-11

人工顶管作业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孔壁不易坍塌的土层和风化软质岩层、孔深少于20m的桩基点我阅读:工程最新实用系列精品资料分享。
2、作业准备
2.1场地平整,做好现场排水,并做到水通、电通、道路通。
2.2查阅有关档案资料,调查了解施工现场地上、地下的障碍物。如:地下电缆、旧墙基等分布情况,并针对情况提出预防事故的方案。
2.3熟悉桩基础工程设计图纸、说明及施工要求,以及完整的地质勘察报告书,以掌握施工区域各层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桩持力层的岩土特征及埋深、地下水位及分布情况。
2.4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备齐挖孔桩施工机具、模板、通风机、水泵、照明及动力电器以及土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机具等,并检验各种机具的安全使用性能,确保施工机具使用安全。
2.5开挖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前对吊具及其它机具进行安全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程序与施工工艺流程
3.1施工程序
人工挖孔桩施工以单孔为施工单元,施工作业相当灵活,主要程序有:平整场地—桩位放样—井口定位锁固—分节挖孔—分节护壁—桩底验收—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3.2施工工艺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施工要求
4.1人工挖孔
4.1.1场地平整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夯打密实。桩位处地面标高应高出原地面30cm左右,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4.1.2测量放样
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图纸确定孔位,经检查无误后,用全站仪坐标定位,埋设十字护桩,十字护桩必须用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加固保护,以备开挖过程中对桩位进行检验。
4.1.3桩孔开挖
开挖前对既有线路道床进行支挡防护,用三根Φ48mm钢管桩打入路基,再用钢板支护,挡住既有道床,以免道床流失影响道床稳定。
采用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遇硬土或大块孤石采用锤、钎破碎,挖土顺序为先挖中间后挖周边。
孔内挖出的土采用提升设备垂直运输到地面,堆积到指定地点,防止污染环境。注意挖孔过程中,不要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
4.1.4护壁施工
人工挖孔必须施作护壁,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径向厚度为15cm,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原地面以下1m)径向厚度为25cm,宜高出地面20-30cm,使其成为井口围圈,以阻挡井上土石及其它物体滚入井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点我阅读:工程最新实用系列精品资料分享。
每挖掘1.0m深时,即立模灌注混凝土护壁。
两节护壁之间留10~15cm空隙,以便混凝土的灌注施工。为加速混凝土的凝结,可掺入速凝剂。模板不需光滑平整,以利于与桩体混凝土的联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柱身混凝土与护壁的粘结,也为了混凝土入模方便,护壁方式可采用喇叭错台状护壁。
护壁混凝土的施工,可采用钢模板。钢模板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4mm,浇注混凝土时拆上节,支下节,自上而下周转使用。模板间用U型卡联接,上下设两道6~8号槽钢圈顶紧;钢圈由两半圆圈组成,用螺栓连接,不另设支撑,以便浇注混凝土和下节挖土操作。
人工挖孔桩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孔位中心
50mm
经纬仪、吊线测量
2
倾斜度
1%
4.2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4.2.1桩基钢筋笼分节制作(每节2m),现场安装拼接。
4.2.2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筋,标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电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强筋后,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电焊牢固。
4.2.3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方法
主筋接头按规范可采用搭接焊和绑扎两种方式。在笼长过长需在孔口分节拼装焊接时可采用单面焊接,焊接接头处必须按规范要求预弯(同心焊接),保证焊接接头处于同一轴线,偏差允许范围:接头弯折角度不大于4度,接头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可用焊接耳筋或混凝土垫块。设置密度按竖向每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4~6个。
4.2.4骨架的运输都不得使骨架变形,当骨架长度小于2m以内时可用人工抬运运输
4.2.5钢筋笼的安装及制作
(1)钢筋笼制作以孔外分节制作,每节长度2.0米,用两根圆木穿入箍筋抬住顶端,然后吊上第二节孔口上进行绑扎,而后降落孔内,再接另一节。
(2)行车线旁采用人工安装钢筋笼入孔时,施工现场必须有防护人员按规定进行防护,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列车的运行情况,不管既有线上有无列车,钢筋笼不得侵入铁路限界内,以保证行车安全。
(3)挖孔桩钢筋安装利用列车间隙或天窗点内施工。
挖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以下长度
±100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20
3
主钢筋间距
±0.5d
尺量检查               不少于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
5
箍筋间距或螺纹筋间距
±20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1%
掉线尺量检查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
尺量检查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5
4.3灌注混凝土
4.3.1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孔径、孔深、孔型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4.3.2灌注支架采用移动式的支架,事先应拼装好,用时移至孔口,以悬挂串筒、漏斗底口。
4.3.3从高处直接倾斜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0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4.3.4当倾落高度超过2.0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震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4.3.5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4.3.6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不低于+5℃,也不高于+30℃。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点我阅读:工程最新实用系列精品资料分享。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的震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振捣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