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个人都应该让自己人格化、IP化、内容化、商业化

 QHSE数字化智造 2019-08-11

商业,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的活动现象。即使是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占主导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也依然离不开商业的活动,只是存在商业活动的发展程度的大小深浅之分。

农业经济社会,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依据于土地,是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的行为,此时的商业活动只是边缘性行为;而在工业经济社会,生产活动已经开始慢慢的脱离了土地资源,可以衍生出比农业更高级的工业制造生产的活动,此时会发生比农业社会中较为频繁的互通有无的交易行为,商业活动渐渐趋于中性。

农业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而商业经济,是互通有无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农业,已经不是主流产业,而是被资本化、被商业化的农业,这样的农业经济其实是商业经济,它是互通有无的。工业经济,是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过渡阶段,它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坚实而相对持久的基础设施与物质加工产品,从而为商业的繁荣提供准备条件。

商业,是人类社会继农业、工业发展之后的最高级的经济形态。商业发展越充分的地方,资本的流动就会越活跃,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业也会相应的发达起来。

金融业的发展,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可以揠苗助长,不可以越俎代庖,必须是循序渐进,符合社会历史与经济的实际进程的。在农业经济占主导的社会,金融业是不可能发达的,在工业经济占主导的社会,金融业也是不可能发达的。而我们应该可以观察与感受到,金融业的发达,是伴随着工业、科技、商业一起发达繁荣起来的,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昨天我来到了武汉。我明显感觉到,武汉的工业是较发达的,但已老化、迟滞不前啦,它的商业活动明显是不活跃的,饮食成本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的节奏较慢。

城市发展的节奏,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它其实就是商业流动的快慢的反映,这就像一潭水,死水的流动极慢,节奏就显得慢,而活水的流动较快,节奏就快。流动速度的快慢,就是商业交易的活跃与不活跃之分。

目前,据我体会,北京、上海、深圳的节奏是较快的,不论是金融业、商业、还是服务业、餐饮业,节奏都显得较快,当然,这也离不开人口的数量及密度。而中国的很多二线城市,商业活动是不活跃的。更不要说三四线城市了,三四线城市的商业活动基本上是停滞的,仅有一些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商店是开门营业的,而且也冷冷清清。

城市之间的商业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人,才是根本的原因,钱是跟着人走的,人也是跟着钱走的,这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钱跟着人走,这是钱性,而人跟着钱走,这是人性。城市人群的质量的差别,造成了城市的发展的差别。解决城市之间的商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或者说解决城市发展的差别的问题,需要解决人的问题,想方设法让人暂时的不跟着钱走,这是逆人性的操作,必须提供另一方面的好处才能实现,一,各个城市要培养自己的优秀人才,创造政策方面的优势资源与条件,吸引他,留住他;二,各个城市要提供城市的地理、文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与条件,吸引外来的优秀人才,招商引资,引导创业与就业。

对于地级城市,缺乏的东西有很多,不仅缺人才,缺科技,缺资源,还缺钱,最重要的还是缺钱,缺资本入驻。但是资本的缺口,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地级城市的绝大多数人是缺乏赚钱的思想、方法、途径与技术。然而,资本的流动,是跨时空的,因此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要培养、鼓励学会地级城市的人在网络上生存,学会做网上生意,销售地级城市的特产与文化,提高地方城市的人均GDP。

在农业、工业、商业、金融业,你所处于的位次,决定了你赚钱的方式。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的人越来越难以亲近土地,从事跟农业相关的工种,就是因为农业方面的收入是不如商业的收入的。然而,你的认知层次,又决定了你所处的位次,最终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

对于个人来说,尤其要学会做互联网生意,或者说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做生意,销售自己独特的东西,这也是互通有无的表现。你要仔细想想,你有什么,你可以卖什么,你要卖给谁。“什么”不仅只是物质性的产品,还有思想文化性的内容。物质性的产品,是从属于你的,你把它卖给了别人,你就没有了它。而思想文化性的内容,是你的构成部分,是你独具的特色内容,是你可以分享与销售给其他人的虚拟产品,你即使把它分享、传授、销售给了别人,它还在你身上。

思想文化性的内容,是轻资产。这种轻资产,是最贵的虚拟资产,也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挖掘自己有什么样的无形资产,并把它变现。

这是有一些方法的,比如:第一、学习与增强自己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成为某种产品资源的构成要素;第二、提高与增强自己的素养修为,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的本身。一般来说,往往是那种素养、修为、文化、谈吐等无形的东西,才是最贵的资产。有的人看似什么都不会,不具备什么具体的专业技能,但是他却能够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稀缺的职位上,比如主持人、官员,等等。其实,这也是缠中说禅。一个人,是一个禅,他是由众多的缠所构成的。 如果换作另一个人去做主持人,或做官员,可能就做不了,这就是差别。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发展自己的商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特色,并把它慢慢的人格化、IP化、内容化、商业化,最终随时随地的输出,服务于他人,这也是互通有无的商业行为。主持人、作家、老师、企业家、歌手,都是一个带有各种各样的标签(缠)的商品(禅),然后随时随地的被聘用、雇佣、邀请站台说话、服务于大众,最终都是众缘和合的利用关系。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