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想要写好一篇文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通过多阅读书籍、多下笔练习才可以。 在看过的书籍中,有不少有关写作的,我觉得以下几本还不错: 一 《成为作家》《成为作家》这本书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余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是美国作家和资深文学编辑。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晨间时光写作。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小时,尽可能的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而是立即开始写作。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昨夜的梦、前天的活动、真实的或虚伪的谈话、对意识的检查,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你写得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写下来就可以了。 事实上,在这种素材中,你的发现会比你预期的更有价值。 这样写几天,你就毫不费劲地写到一定字数了,然后再慢慢调整文章的内容和质量,只有将勤练笔形成习惯,才能输入更好的文章。 二 《文案基本功》这本书通过9个章节,讲解优秀文案必备的9种基本功:词汇力、画面力、故事力、感染力、沟通力、金句力、传播力、销售力、和逻辑力。 特别是金句力和逻辑力很值得一看,好的金句型文案,关键在“软硬结合”;有逻辑的文案,更容易说服受众,实现商业目标,因此这两个部分在这本书中都有具体详尽的解答,我们要多探讨多学习。 三《写作这回事》作者斯蒂芬.金(Skephen King),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他十岁开始试笔,到2000年五十三岁时已发表作品三十五部,大多畅销,不少还被改编为电影,可算是妙品等身。 《写作这回事》这本书里,金先生说:
这里的工具箱其实就是我们的知识宝库,那里面要有些什么呢? 金先生建议我们工具箱里至少要有三层: 把词汇、语法放到最上层; 中间一层主要放一些风格的要素,如段落,行间距以及最好的规则; 而最下面一层才是真正的创作。 也就是说,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素材库、风格要素,那我们写起文章来就毫不费力了。 四 《学会写作》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作者刘杨,他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有着十年媒体从业经验,创办了“主编课堂”,很多人听过他的课。 这本书中最让人受益的是“七步写作速成法”,也就是通过写作的七个步骤就能很好地完成一篇文章,这七个步骤是: 1 调整心态 2准备资料 3 找到叙述方法 4 理顺逻辑 5 选好语言 6模仿套路 7 适应新媒体 以上每一条在书中都有具体的介绍,可以下来仔细看一看。 五 《写作全技术》这本书是日本作家斋藤孝写的,我们看过他的很多书如《学会学习》、《深阅读》等,在《写作全技术》中,他从最基础的构建文章框架开始,到如何深化文章内容,以及锻炼“读”、“写”、“说”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等这些内容都有所涉及,对写商务文章也提供了比较实用的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需要我们关注的还有在书中斋藤孝提到的一种能力:要掌握写10页稿纸的写作能力,就像跑步一样,只有不断积累相应的训练,才能逐渐增加距离。 六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这本书很经典,曾再版了多次,这本书中比较值得一看的是如何写出吸引注意的标题这一部分,比如一个好标题有哪些类型?哪些公式以及哪些技巧?读者感兴趣的标题有哪些呢? 特别是它还列出来了38个长备标题范例,是不是很想知道? 那就赶快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吧! 七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就读于哈佛大学,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这是它潜心研究写作、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出版的经典著作。 当我们培养了写作习惯,又用素材装满了写作工具箱,还要注意写文章的结构,这本书中需要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文章的结构,比如里面有: 1 “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2 分解事物 3 使用转折词 4 整合相似事物 每一种结构都值得我们多写、多尝试。 八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之前推荐的几本书都是偏介绍工具类的,最后这本主要是讲写作心态的。 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纳塔莉.戈德堡,她一共书写了12本书,翻译成14种文字,成为北美所有教授写作疗愈者必读、必引述的经典。 书中,纳塔莉认为我们要透过静坐、冥想、慢走、阅读、倾听、书写来寻找意义,并且跟自己、跟生命产生联结,打开疗愈之门,从而看见更深刻、更广大的世界。 比如她会教你要选择“僻静写作”、要获得“静坐”一样放松的状态、获得“慢走”一样专注的力量、寻找让你获得安宁的那一刻、学会领悟真正的写作快乐。 综上,以上这几本书中有介绍写作方法论的、有介绍写作技巧的,也有通过写作带你获得心灵平静的,总之你若是想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妨都找来看一看。 希望读完这几本书后的你,也和我一样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