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卖|千年学规不绝,书院传承文化血脉——九九典藏拍卖速递

 牛人的尾巴 2019-08-11

书院自唐始,发展到清代,继承荟萃了历代书院的优秀成果,随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逐渐融入了社会发展潮流,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书院教育规章主要通过学规和章程两大类文书,对书院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言行举止加以约束,体现出书院的教育性特点,与此同时,再也没有教书授业功能的书院也成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以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提供精神养料。

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文派末期的代表人物、清末教育家吴汝纶著作《吴挚甫诗集》4卷4册、少见《附钞深州风土记四篇》1册全、《吴挚甫诗集》1册全,国学扶轮社机器纸印行1涵6册全

 

九九典藏第八十一场拍卖为书友准备与白鹿洞书院学规、南菁学院文集、安徽至德周氏家塾课程标准等11件拍品。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弟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李渤也被人称为白鹿先生。长庆年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延在此设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后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直至南宋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定下书院的学规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白鹿洞书院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清白鹿洞书院的教条、梁启超读书也参照仿做的《读书分集日程》1册3卷全,同治江苏书局竹纸本刻1册,后加护封皮封底、原封皮封底在,品优

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简称“《日程》”)是宋代朱熹《朱子读书法》的衍生物,使之形成条理清晰的规章和程式,对后世的读书风气和家塾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日程》的编撰和应用,皆与程氏在江东书院的讲学相关。它又衍化为白鹿洞书院的教条,尤其受到清代书院的重视,当作课程表来使用。对于在书院肄业的生徒来说,《日程》可促使其自律:一是生徒以《日程》时时自我评判反省,读书当求日有所得;二是《日程》以一种约束的方式,督促生徒将人生中最好的时间用于立根柢,为日后的立功立德立言做准备;三是《日程》强调工夫——坚持与磨砺,实际上是在修身养性,培养恒心。晚清梁启超等人有仿效此《日程》之作。

《读书分集日程》

南菁书院

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在江苏江阴县。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