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书法特点

 gdyjgdyht 2019-08-11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擅书法,故人称欧阳询为“大欧”。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己享有较高的声誉,至唐,欧阳询的书法更是受到皇帝的推崇。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与虞世南在初唐俱以书法驰名,人称“欧虞”。

欧阳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竞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三天。后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 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在平正中寓峭劲,字体火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习字选帖
正楷练欧阳询、隶书可练曹全碑,清秀一路的.正楷练颜真卿、隶书可练张迁碑,粗放一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