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你的百岁人生

 珞林宝宝 2019-08-11



题记:

如果今天我告诉你,你有很大机率将拥有更长的寿命,甚至百岁以上,你会如何想?

长寿是礼物?还是挑战?甚至还是诅咒?

在过去的200年中,人类的预期寿命以非常稳定的步伐增长,平均每10年增加2岁以上。如果你现在20岁,有超过50%的概率活到100岁以上。活到80岁以上将成为非常普遍的事情(事实上,目前英国超过80岁男性的死亡率已经降低至8%)

甚至有部分乐观的观点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科技的进步将使得寿命没有期限。

推荐此书的核心原因:

此书给予了一个新的视角,此视角本质上是基于长寿命人生下关于生活,工作的不同可能性的了解。以一个更长的维度帮助我们去规划人生,获取幸福。

作者简介

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为MBA学生讲述关于未来工作和人力资源策略执行计划的课程。她被《商业思想家》评为最具影响力的15个人物之一,2015年被评为伦敦商学院最佳教师。她还是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的会员、新加坡政府人力资本咨询委员会成员,并且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多家知名企业担任顾问。她目前出版了9本著作,并在《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等媒体发表多篇文章。

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和欧盟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斯科特毕业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重点是各种长短期因素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曾任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学顾问,以及英国金融服务局的非执行董事

前提核心假设(基于现在科学提供的观点)

  1. 200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能够活到最长寿命预期(例如:当前日本的最长寿命预期为107岁)

  2. 19世纪以来,预期寿命平均每10年增长2-3岁,并且非常稳定

  3. 部分中老年疾病将慢性病化(当前英国80岁以上男性死亡概率8%)

  4. 部分观点甚至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命可以没有自然极限

所以基于以上关于寿命最根本的假设,作者给出了其最核心的推论(第一性原理基本假设)。主要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方面的变化

  2. 职业方面的变化

  3. 资产积累的变化

  4. 自我和人生方面

  • 因为需要面对更长的人生,所以总体需要的有形资产(财产)将增加。换而言之,需要更多钱,对应的办法很简单:一、存更多的钱 二、更长的工作时间。

  • 我们假设影响财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

    1. 目标养老金

    2. 储蓄的收益率

    3. 收入增长率

    4. 理想退休年龄

  • 假设四个主要因素为:

    • 假设的目标养老金为最终年薪的50%(基于大多数研究表明,50%的收入能够较好的保证退休生活质量)

    • 采用各国历史的投资回报率(一半为无风险利率+风险资产利率)~3-4%(保守估计)

    • 假设收入平均以每年4%(略高于通货膨胀的速度)增长

    • 初步假设每个人希望65岁以后退休(基于今天发达国家的普遍退休年龄)

  • 基于这个假设,我们采用个平衡模型(如下图来表示,看不清请点击大图)

  • 可以看到,寿命延长后,有形资产的天平两端的“砝码“来自于工作时期的储蓄和退休后的花费。同时,延长工作时间,可以尽量使得退休后的消费的“天平杠杆缩短”从而降低储蓄的压力。

  • 根据此模型,我简单的做了一个场景模拟

  • 中间的计算过程略为复杂,是我通过Excel做了个模拟计算得出(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后台索取工具),结论比较直接简单,就是:可以看到,因为我们寿命的增长,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假设为退休前年收入的50%作为支出),需要在工作的时期进行更多的储蓄(因为退休后花钱的时间延长了)。

  • 最为有效的办法其实是延迟退休(这也符合各个发达国家的趋势、例如在高福利国家、长寿命国家(日本、北欧)普遍70岁以上工作为非常常见的情况。

  • 另外,降低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也可以大大降低前期工作时期的压力。考虑到长寿命人生中工作时期更长,降低储蓄压力也能更好保证工作时期的生活质量。

  • 总体而言,降低个人消费需求是很有效的办法,无论在前期还是后期。前期降低需求可以进行更多储蓄,后期降低消费需求可以延长储蓄金的支撑期限。通常我们面临的挑战来自于,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也同步增长(因为消费欲望也会增加,甚至消费增加幅度大过收入增长幅度)。类似于很热门的“隐形贫困”的感觉,所以在前期采取低物质欲望的消费,使储蓄在未来变成投资资金,除了获更多的投资收益外,更低的消费欲望也能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 另外,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社会养老金、企业养老金等在未来退休后生活中的贡献会越来越弱。大家可以想象下目前60后的老人的退休金贡献比,和自己现在模拟能获得的退休金占收入占比。事实上已经大大降低了,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是60后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可能退休后仅靠退休金就能贡献退休当年收入超过的50%。

  • 因为寿命的增长,以及工作时间的延长,从经济的角度,人的职业生涯将有很大概率横跨至少2个经济周期,带来对职业要求的完全变化。这边也会引出后续的多人生阶段的一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大家设想下前几十年传统国有企业员工的情况,因为人均寿命短,退休年龄较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一个职业,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也无需大的变更。

  • 显然,如果假设我们都70岁退休(几乎是板上板上钉钉的事情),那意味着我们至少将约有50年的工作时间。大家回想下过去50年经历的大的经济变革,放在中国其实就是横跨了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福利、改革开放后的下海浪潮,90年代到2000年初的外企浪潮,20世纪初的互联网机遇。好处是,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把握经济周期中转型带来的福利(更多次的风口可以起飞),但这同时也是挑战,意味着至少在20年这个时间维度上,我们的工作状态,主要行业,要求技能会完全不同。期望一份工作稳定到老退休将是小概率事件。比如最近很热门的AI话题,我个人一直秉信的观点是AI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就会取代很多职业。

  • 面对这些变化,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基于行业和对个人的变化(笔记):

    • 专注于长寿和生物工程的医学研究成为重要的增长部门,服务行业侧重于医疗和服务供应

    • 环境和可持续性的影响力将加大

    • 大小公司的生态格局的变化:零工经济,自我雇佣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技能和公司所需的结合将更加容易)

    • 城市格局的变化:办公室概念的变化、灵活办公的理念,城市从简单的办公聚集地转变为创意、设计、人才的“聚集市场”

    • 劳动密集型企业被技术所替代:劳动力市场的中空化,高技能职位+低技能岗位,而不是中等技能岗位(例如 服务类的需求增加、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传统的技术工人,生产工人、行政等将被机器人和人工职能替代)。软件和职能使得高级节能人员的生产力提升,同时带来其收入的提高,进而使得他们对低技能者的服务需求也提高,这些替代、补充和需求效应的净效应使得劳动力市场的中空化

    • 未来工作对人独特技能的需求

      1.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专业知识+归纳推理能力+沟通能力)

      2. 人际交往+情景适应

      3. 对比技术,人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的领域:创造、共情和问题解决、自由往来和大量体力劳动方面

  • 基于寿命的增长,以及上面在职业篇中提到多职业生涯的概念,作者认为因为职业生涯注定会经历转型,所以提出了转型资产的概念。总计有4类主要资产(如下)

生产资产

            长时间积累努力获得的技能和知识,譬如教育、工作经验等(Learning from work);(即在工作中获得回报的资产元素,把自身作为生产资料的一种)主要包括:

  1. 知识技能:并且知识很可能不再是一次性(大学毕业就无其他教育经历),也不在仅限于早期。获得新技能和新专长将成为人们终身努力的一件事;三个对职业发展有利的关键领域:思想和创造力发展的领域;人类技能和共青发展的领域;核心便携式技能开发领域(精神灵活和敏捷性);将人们区分开来的不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而是他们使用这种知识所获得的经历

  2. 声誉:个人品牌,长时间投资获得。社会结构如同一个广播系统,不断的向观众发送信息,而这些信号在扩散时又成倍增加。

  3. 同辈:使得知识能够更加高效(团队协作),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100%能力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绩效产出。学会最大化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正确匹配一家适合的公司。在对的网络中,更加轻松的获得类似技能和专业知识,并且能在发展中相互支持

活力资产:

             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使人感到快乐、满足、充满动力又积极向上)

  1. 健康:大脑具备重塑性,类似肌肉,反复使用和练习可以改变运作方式,并帮助其恢复。

  2. 工作与生活平衡

  3. 再生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转型资产:

            因为寿命延长,传统的三阶段人生(即大学毕业、一份工作到底、退休),将不再现实。所以需要有转型资产以帮助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生产资产、活力资产)的平衡。转型资产即能够帮助人们更顺利完成转型,应对变化,保持灵活性的资产。

  1. 传统的转型:例如大学教育,因经济周期带来的业务挑战,导致的不得不更换工作技能等

  2. 只有对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有所了解才能完成转型(具备自知之明,良好的自我认知)

  3. 身处动态/多样化网络的人更容易转型,即拥抱变化的环境

  4. 不是被动的体验,而是行动起来

  5. 自我认知:帮助人们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时信息的更新,而是同时保持改变对自我的感觉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心理学家罗伯特基根认为,当人们能够退一步进行反思并作出决定时,转型就会发生

  6. 多元网络:信息的流动来自于弱纽带(朋友间的朋友),强纽带会有很多重复的信息。这些信息帮助大家转型,成长

有形资产:

             即传统的财产以及资产(很大的一部分房产)

        这部分的书中主要的观点为:因为新增了转型阶段,所以有形资产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波动化,因为在经历转型期,收入较少。所以带来了资产的波峰波谷化。

此部分其实是将书中的后续部分进行个简单总结,通过“多阶段人生”的概念,来总结一些基本的观点。

多阶段人生:

可以设想,如同前面所述,寿命的增长带来职业生涯的延长,职业生涯的延长要求我们需要有能力面对跨经济周期的职业技能,所以需要积累转型资产,同时更加重视活力资产在长寿命生涯中的价值

传统的三人生阶段(毕业、工作、退休)将难以实现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平衡,同时经济的波动也会导致我们用多阶段的方式去调整自我和人生。

在这直接引用书中的场景案例(假设2000年后出生的)

探险家阶段:因为职业生涯和寿命延长,所以在毕业后并不着急进行工作,可以通过体验(探险)积累更多的转型资产(类似于Gap Year)

独立生活:经历过探险后,传统的婚姻也会因为寿命的延长也会有变化(延迟结婚生子的时间),进行独立生活者的体验

第一次工作:第一份工作

过渡期:积累新的转型资产以面对新的职业挑战,同时通过过渡期进行活力资产的调整平衡

第二次工作:有别于第一次的工作,第二次工作的形式将多样化,例如个人生产者。

投资组合阶段:通过在前两个工作阶段后积累足够的储蓄,依靠储蓄稳定的投资产出满足日常需求。

多阶段人生是此书最好的观点,要实现多阶段人生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改变的要求。以下为几个核心笔记点:

  • 所以需要学会“可能的自我”,多种方案排序、转换,平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 可能的新的人生模板:

    • “青春再来”:年龄和阶段的剥离,比如传统认为50岁算中年,可能随着科学进步以及意识的变化,40-50还依旧是青年

    • 体验、探索模块对人生的重要性加强,以便积累更多的转型资产

    • 长期选择的重要性凸显(选择模块),人们需要更加重视选择的影响(因为影响更长),因此可能有一段时间(模块)我们会投入在选择这件事上

    • 独立生产者模块:随着科技进步,可能未来不需要以公司员工的形式参与社会分工,个人也可以作为生产者与企业进行协作,这个概念很类似于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等,即通过自身多技能带来收入多样化。

  • 传统有形资产的变化:共享经济将更有价值,传统重资产对多阶段人生的可能性会产生负面影响(简单理解,如果在20岁负担过大的有形资产,其他三个资产将产生失衡,比如生产资产的压力、没有时间积累转型资产、活力资产的下降)

  • 时间观念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长,我们的时间的利用将产生影响。特别是当科技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人们将有更多时间进行工作外的事情,事实上发达国家一直在减少工作时间。

    • 所以要求我们有合理的方式来度过空闲时间

    • 平衡工作时间和生活(活力资产):因为退休更迟,所以更加重视平时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 工作时间悖论:如果不能合理的控制消费的欲望,反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工作以满足消费的欲望。

  • 家庭、亲友关系的变化:

    • 婚姻关系:核心观点在于,随着男性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以及寿命的延长,各自的角色也更加独立。例如女性在未来肯定不会只是承担“相夫教子”的角色,甚至可以在孩子独立后重新开启职场生涯。所以对于夫妻双方,作者的观点更多是-人生伴侣:即不在以婚姻契约作为基础,而是审视重视这段关系给人生带来的本质。例如,伴侣能够对冲多阶段人生波动的风险,消费的互补平坦,更加重视在活力资产中的价值。

    • 亲子关系:设想当你100岁时,可能你的孩子也80岁了,按照传统观念,两个人都是“老人”了,那这时候你还会把眼前这个80岁的老人当作你的孩子吗?可能当你50岁时,你需要转型开启下一个阶段,甚至可以同你20岁的孩子一同在大学接受最新的教育,甚至进入同一家公司。随着医疗的进步和寿命的延长,甚至可以大大推迟生育年龄,以满足人生在20岁初对于探索体验的需求。所以如何面对长寿人生下的亲子关系,将会与现在,尤其中国的子女观极为不同。个人的解读中,甚至在长寿人生中,除了在成年前的养育责任,孩子就是如同朋友、伴侣一般的存在。

    • 女性角色的变化:如同发达国家(北欧),因为家庭关系的变化和推迟生育的可能性,女性以更高的比率参与工作,同时也开始贡献家庭的有形资产。虽然目前还有性别收入差异,但在未来,很有可能这个差异会被不断缩小。

    • 多代同堂:年龄隔阂终将需要被打破,彼此的关系将跨越年龄限制。持续相处的熟悉感有利于稳定的维持,而非传统的上下尊幼观念,以减少成见和偏见。

结语:

    总结此书,对我最核心的启示是:当你意识到你的人生大概率将会更长,会推动你从更加长期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积累自身的四大资产。同时,也推动个人自身重新审视工作、家庭在人生的作用,特别是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看不同阶段工作、家庭的作用。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很多焦虑和不安会消失,不是来自于更多的稳定性,是因为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在更长的时间周期中,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真理。好处是,我们会拥有更多时间去调整自我,只要我们意识到这是个马拉松 ,我们不争朝夕。

    全书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观点为:1.”多阶段人生“的模型; 2.”转型资产“的概念 ;3.新的家庭关系

    大多数人以过去看现在,猜未来。而一个幸福的人生,更需要是从未来的目标倒推回当下所需努力、选择和积累。百岁人生,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是大大增加幸福面积的福祉。但是对于不幸的人来说,反而增加了其不幸的时间。所以,提早进行规划,更好的选择,将产生更大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