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宇宙的源码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万有引力”主题小说展

 寻梦向天歌 2019-08-11

万有引力,不只是一种物理定律,也是一种人间现象;主宰头顶的星空,也贯穿内心的宇宙。文学与生活未尝不处于“引力”关系之中,作家受丰饶的经验世界诱引,运笔赋形、在纸上造像。

亦是受引力作用感召,《中华文学选刊》与2019BIBF文学沙龙联手,推出“万有引力”主题小说展,邀请到与主题最为契合的作家,呈现一场纸上的展演:

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素人幻想师糖匪,90后新锐作家李唐、东来、陈春成,从不同方向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短篇小说的方寸天地里各显其能,呈现文学的洞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

五篇主题小说,或现实、或奇幻,或有辽阔的时空跨度,或有精致的断面雕琢,把“引力”的触角,递进世界深杳的内部和缠绕的关系网络。

关于  “万有引力主题小说展 

本次“万有引力”主题小说展首先在《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第8期亮相,并将收入《万有引力》口袋读本,在书展期间与读者见面。

这是一本口袋读本,也是一份书展手伴,“万有引力”主题小说展作品与BIBF文学沙龙讯息悉数收入其中。口袋读本将于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8月21日-25日),在书展现场与北京市内数十家书店及文化机构免费向读者发放,并配合线下沙龙活动,共同组成文学的引力场。

《万有引力》口袋读本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独具匠心的设计,给您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将其中的“渐近线”书签竖向覆于书封之上,用手指水平推动,封面图案会随之旋动,呈现于您的视网膜上,或许也会激发您的想象,跳出日常,思考头顶之上与内心深处的秘密。

 “万有引力”口袋读本,由《中华文学选刊》联手BIBF策划、主编,邀请著名设计师陶雷担纲设计,呈现别具匠心的“动态封面”效果。

将书签竖向覆于书封、水平移动,封面图案将呈现有趣的动态效果。


关于参展作家
鲁敏
1973年生,江苏东台人。著有长篇小说《六人晚餐》《奔月》,小说集《纸醉》《取景器》《伴宴》《惹尘埃》《九种忧伤》《荷尔蒙夜谈》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人民文学奖、百花奖原创新人奖等,入选《人民文学》“娇子·未来大家Top20”、《联合文学》“华文小说界20under40”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有些事物我们心知肚明,但无法确切指认。爱,疼痛,死亡。引力也是如此。我一直感受到它的包围,它的气息像金毛犬那样热乎乎地喷在我的脚脖子上,伴随着走在马路的每一步,伴随着我看到的每一张漂浮而来又瞬间消失的面孔。这样的如影随形,让我安心,也常让我激越,乃至为之失眠,只要一想到世间万物的彼此勾连、互有引力,我简直就激动得想号啕大哭。

——鲁敏

 


糖匪

素人幻想师,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无名盛宴》,小说集《看见鲸鱼座的人》。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两次入选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选。现居北京。
   “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两个人类之间,以我们的身体质量,被引力常量这样数量级的数字一乘,产生的引力根本微不足道。但就像小说里所说,知道有这么多微小的引力确实存在,并且发生作用,也挺让人感动的。但也挺可怕的。从物理学上讲,人不可能完全摆脱他人而存在。只要有质量,只要物理性存在,就会受到无数引力的作用,同时也产生引力,作用于其他事物。

 
——糖匪


李唐

199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小说《身外之海》 《月球房地产推销员》,小说集《我们终将被遗忘》等。

     “
文学似乎与科学相反,后者致力于将一切变得“可以解释”,文学却总是使事物重新变得模糊不清。如果说科学阐释的是能够用公式、字母、向量推导出的引力定律,文学就是在探索那不可解释的、神秘的引力关系。

万有引力——这个自然科学中的名词,借用在文学中便是完全不同的含义。文学中的引力充满了不确定,那是冥冥之中的牵引,我们似乎只能去感受,却无法像做数学题一样推导出唯一的结论。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李唐


东来

本名华梦羽,生于九〇初,长于中部小城。原媒体人,现为自由职业。著有小说集《大河深处》。曾获第六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文艺组首奖。现居上海。


  “

有时候,我会得到零星的关于某个人的消息,从书籍、新闻、口述中——那人也许是个生活于远方的逝者,和我并无关联——一旦发端,风会把越来越多与他有关的记忆碎片吹至我的面前,为我铺出一条走向他的道路。冥冥之中,力场牵动,故事发端,不可遏止,执笔之人将所感受到的余温记录下来。

“冥冥之中”,“冥冥”是引力的来源和归处。

——东来

陈春成

1990年生,福建宁德人。作品散见于文学刊物及网络平台,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筹备出版中。现居福建泉州。


   “

我常觉得不断向虚空中扩散的宇宙像极了一个人正在消散的记忆。那里大雾弥漫,事件与事件之间没有边界,重重叠叠,挤挤挨挨,凝聚的同时又在融解,一切都不可捉摸。但这团云雾的确也是迷人的,是壮丽的。

古来万事就像沙画上的图形,不过是同一堆微粒的不同排布,所有人的面孔都只在一涂一抹间闪现罢了。李白衣袖边的一缕云也许正在我体内流淌,在枝头啼啭的也许曾是济慈;而此刻组成我的种种元素都曾在山野间飘荡,也终将向着大地深处沉沦,然后再沿着苍白的根须升起,化作从绿色的茎管中奔涌而出的色彩和香气……

——陈春成



关于参展作品


01

万有引力

看来今晚是要有摇篮曲的了。看门人翻过身去,虚着眼皮想等,却只等到了睡神——睡神有一对雪白的翅膀,轻轻罩着衰老的看门人。梦境像一只庸俗的小船,毫无创意地驶向光线不明的深处,吱呀地拐弯,忽将沉入,忽又疾驶,不停地靠岸,不停地起锚,倾倒零星的过客,倒叙走马灯般的面孔。在某一帧模糊的定格里,看门人看到了腼腆的上士,他抱歉地想要嘟囔一句什么——梦境却已驶至亮光闪闪的终点:明天来了。

——摘自鲁敏《万有引力》

作家鲁敏在寄语中写道,“一想到世间万物的彼此勾连、互有引力,我简直就激动得想号啕大哭。”为此,她写下了一个状如“多米诺骨牌”的有趣文本,守门人、消防大队军官、安保主任、老总、地头蛇……毫不相关的角色在一日之内逐一发生交集,串联起偶然又注定的人间喜剧,笔锋灵动,谐趣横生。

02

马里奥的弹子机时间

“因为你们想要生活在一个没有重量的世界。一个轻得无法再轻的世界。引力为零。不被吸引,也不产生交集,不相互影响。没有牵挂羁绊,没有义务负担,没有必须要做和必须放弃的事。每个人仅仅只为自己活。事物越简单越好,原则越明确越好……”


“导致引力为零。地球毁灭。”长乐替拿撒勒人感慨。最初的那点震惊过去之后,长乐已经开始接受,以光速匀速前行。如果宇宙还在的话。


“还有转机。你可以改变这一切。”拿撒勒人瞪着充满血丝的眼睛,“你只需要——”


“不,我不需要。”长乐打断他,“不是每个可以拯救世界的人都会去拯救的。”

——摘自糖匪《马里奥的弹子机时间》

作家糖匪应邀创作了短篇小说《马里奥的弹子机时间》。其中塑造了一位不想成为英雄的现代英雄,他原本只想如游戏中的马里奥般,轻盈地起跳、落地,轻盈地对付生活,直至“末日”降临。冷静的笔调和诡奇的想象背面,是作家在暗自激辩这种活法的正当性,小说最终给出一个以极“轻”拯救极“重”的方案,饶有趣味,又惹人省思。




03
替代者


他鼓起勇气说:“我想知道,我为什么要替代林峰这种人?他不是重要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微不足道……”
这时,他听到了上级的笑声,并且他从笑声中听到了怜悯。当然,也可能是他的幻觉——坐在这间逼仄、昏暗的房间里,与上级面对面,确实让他太紧张了。
“你说得没错。”上级平静地说,“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种庞大、精密、复杂的系统,复杂到你无法想象。这样的系统容不得任何差池,所以才有我们的出现。就算林峰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他依然有他在社会中的位置与价值。你可听说过蝴蝶效应?”
他愣了一下,好像明白了什么。

——摘自李唐《替代者》

李唐的短篇小说《替代者》虚构了一个替代他人而活的神秘职业。小人物林峰为偿还巨额赌资,出卖了自己的身份,为了修复社会系统,替代者占据了他的职务、家庭和幸福。这也改变了“替代者”孑然一身的昏暗人生,他初尝爱的滋味,起先醉于其温存,而后又痛恶其虚妄,为找回自我,他放弃了自我身份……这是一篇残酷交织柔情的现代寓言故事,想象冷峻深邃,又入情入理。

04

大河深处

我再一次与他相逢于故纸中,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记得他,他的名字与事迹有幸被少量文字记录,这些只言片语遵从神秘的指引,流汇向我,使我一个无关之人得以隔了数十年隔雾看花地观望了他的前半生……
他的后半生呢,他在盐寨的生活怎么样,做了什么,死于何时,葬于何地?我滋生出好奇,那时候我就想,应当去一趟怒江和赤吾江,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点点痕迹,还原出零星半点他的后半生。
听上来像是凭吊,又不是,像是追寻,也说不上,但我就是来了,来找一个独自离开的人。
——摘自东来《大河深处》

90后新锐作家东来为我们呈现的是《大河深处》,也是她同名新书的第一篇小说。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外乡小囡,偶然听闻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男子消失在云南边陲的深林小寨;此后,他的身世碎片,便神秘地纷纷朝她辐辏而来。她终忍不住好奇心的驱动,在一位深山向导的引领下,穿林越谷,终于找齐他人生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小说既有纪录片的在场感,又时而跳闪如梦的片段,在虚与实之间披荆斩棘,开辟了一趟纸上秘旅。



05
李茵的湖

也许每个人无可名状的命运都和现实中某样具体的事物相牵连,但你无从得知究竟是何物。

人类试图通过龟壳、蓍草、茶叶渣的形状、花瓣的数目和星体的运行来推测命运,都是对这种牵连关系的简陋模拟。

像那两块刻着“尺水”“寸天”的石头,物质上毫无干系,各自安卧一隅,却通过文字的引力紧密地连接。

我迷迷糊糊地想,也许我的命运和深山中某棵树的长势有关;

也许和海面上一刹那的波澜有关;

也许我一生的顺遂和坎坷早就预先呈现在云海下某块石头的纹路上;

而我和李茵的恋情会不会有美满的结局,也许取决于银河系内星星的总量是奇数还是偶数,或取决于两百年前的今天,耽园里有没有下雨……

——摘自陈春成《李茵的湖》

陈春成在短篇小说《李茵的湖》中写下他对“引力”的迷恋,“也许每个人无可名状的命运都和现实中某样具体的事物相牵连,但你无从得知究竟是何物。”这篇小说构筑了一方隐逸的匿园,匿园里一座孤岛般的树池,独惹少女喜爱,她常来闲坐,淡漠的心性,久至于神思不属,是石料的材质接通了遥远的旧忆,还是万事万物正在发生隐秘的牵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