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八个字让一个家族兴旺八百年

 夜读日思 2021-01-06

有这样一个人,去世千年,当官的和老百姓都异口同声的称赞他,赞美他,歌颂他,多么神奇!
朱熹说: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袁枚说:黄阁风裁第一清!毛主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共产党人的风骨。
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出身不好,真正的寒门,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很早就立下志向,为人民服务,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他既是了不起的文学家、思想家,又是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出将入相,外平边患,内倡革新,为北宋的国计民生殚精竭虑。而且范仲淹一生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到一处必先兴学育人。
当然,这不是范仲淹最牛的,范仲淹最牛的是仅用8个字就让范氏家族800年兴盛不衰。这八个字就是自立、读书、清俭、行善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但范仲淹8个字却让家族800年兴盛不衰,这是何等的境界呀。我们做父母的,培养孩子就要做到这八个字!
自立。范仲淹比较早熟,两岁,爹爹就驾鹤西游,母亲带着他改嫁后,他很懂事,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他懂得必须要出人头地,不但自己这样,要求后代也要这样。他死后,没有给后世子孙留下什么物质上的遗产,连房子也没留下,按理说,他去世时候已经当足够大的官了,而且宋朝都是高薪养廉,但是,他就是那么清廉,就是那么高洁,不留财产,只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自立,就是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读书。范仲淹读书认真是出了名的,留下很多的典故。因为家庭的原因,范仲淹从小就刻苦读书,夜以继日、勤学不辍,终于考中进士榜首,一举成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谁都不能依靠,而当时能出人头地的出路,就只有读书,考上科举,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是读书的楷模。范仲淹深深懂得,自己是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功成名就之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读书。督促孩子们发奋学习,每天必令其钻研功课,苦读苦练,决不能让他们得过且过,混天度日。要让他们了解,只有学有所成,才能入仕做官,有所成就。可见,给孩子灌输读书有用论,多么的重要,孩子懂得了为啥读书,这样,才事半功倍呀!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更是一个家族走向兴盛的不竭动力。
清俭。乔帮主告诉你,范仲淹是吃过苦的孩子,从小就清俭,幸运的是,这种从小养成的良好品质伴随了他的一生。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说:“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就是说,他这一辈子虽然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是因为能够忍受贫穷,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看到这里,乔帮主也万分感慨,同命相通啊。除了范仲淹,名气最大的应该要数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了。《宋史》对范纯仁的评价很高:“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也就是说,虽然他贵为宰相,还是像老百姓一样勤俭,廉洁奉公,得到的工资和奖金,经常施舍给老百姓,这样的品格都是范仲淹教导的结果呀。
行善。关于范仲淹行善的故事很多。范仲淹出将入相数十年,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布施周济别人,所以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个个能继承父志,舍财救济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范仲淹当了大官之后,把自己的薪水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几百户的贫寒之家。他的几个儿子请求他买一所园宅,他说:“京城里的大官园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经常去游园,谁会不准我去游他们的园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这个购买“义田”接济困难家庭的事业,范家人一直坚持,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范氏一族的后人,还在不断注入资产,形成了一条横跨了数百年的伟大的慈善事业。可以说,慈善事业贯穿了范仲淹的一生,还有祖祖辈辈范家的人生。
现在看来,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上千倍,正是范仲淹这个圣人的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在他做官时候,就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在他看到江边打渔人的辛苦,才会吟咏出这样的万古流传的诗篇——《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