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哲学与医学之关系 |张锡纯医论阅读

 为什么73 2019-08-12
大伦书院 大伦书院 今天


论哲学与医学之关系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第五期第一卷)

近阅医学志报,多有谓哲学可累医学之进步者,其人盖不知哲学作何用,并不知医学所由昉也。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身不陷于罪戾为保身,此身不困于疾病亦为保身。观诗之所云云,是其人必先有明哲之天资,及明哲之学问,而后能保其身也。而此明哲保身之天资学问,在修士原为养生之道,此道士之养生所以名为哲学也。特是仁人君子之存心,能养其生,又欲人人皆能自养其生。然人不皆明哲保身,其养生之道有亏,自不能不生疾病。于斯推广哲学之理,以创立医药,为不能自养其生者之赞助,而哲学之包括始能恢弘无外,是以自古医界著述诸家,若晋之葛稚川、南北朝之陶华阳、唐之孙思邈,诸人所著之书皆可宝贵,实皆为哲学家也。至明之李濒湖著《本草纲目》,于奇经八脉独取张紫阳之说,紫阳亦哲学家也。如以上所引征者仍下足凭,更可进征诸《内经》。
 
《内经》为黄帝讲明医学之书,而其首篇《上古天真论》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此言真人秉天地之菁英,而能保护不失,有若提挈把握;且能呼吸精气,以补助之;独立守神,以凝固之,故能变化气质,使肌肉若一,寿数无穷。此上古真人,诚为一大哲学家,不啻黄帝自现身说法也。夫《内经》既为黄帝讲明医学之书,而必以哲学开其端者。诚以哲学者保身之学也。人必先能自保其身,而后能代人保其身。保己之身用哲学,所以哲理即己身之气化也;保人之身用医学。亦因先洞悉己身之气化,自能代人人燮理其身中之气化也。由斯知哲学实为医学之本源,医学即为哲学之究竟,此所以《内经》为讲明医学之书,而开端必先言哲学也。哲学又何至累医学哉?然此非徒托空言也,更可进而征诸事实,且可征诸一己之事实。
 
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似有不足。是以饮食不畏寒凉,恒畏坐凉处。年少时不以为意也,迨年过四旬,相火之不足益甚,偶坐凉处即泄泻。因此,身体渐觉衰弱。然素以振兴医学为心,而著述未就,恐虚度此一生,遂于每饭之前服生硫黄少许以补相火,颇有效验。然旬余不服,则畏凉如故。后见道家书,有默运心火下行,可温补下焦之语。效而行之,气机初似不顺。乃于呼吸之际,精心体验,知每当呼气外出之时,则肾必上升,心必下降。于斯随其下降之机,而稍为注意,俾其心肾互相交感,行之数日,即觉丹田生暖,无庸再服硫黄矣。后读《内经·四气调神篇》,至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数语,益恍然悟会。乃知所谓若伏若匿者,即引心火下行也;所谓若有私意者”,是既引心火下行,复俾心肾之气互相交感,而有欣欣之意也。道家会合婴儿姹女之法,即从此语悟出,所谓若已有得者,丹田真阳积久,元气壮旺活泼,守脐不去,此实为己之所得,而永久不散失者也。因悟得《内经》此节真旨,遂专心遵行,今年已七十有三矣,膂力精神毫不衰老,即严冬之时食凉物、坐凉处,亦毫无顾忌,是哲学诚可济医药之穷也。哲学又何至累医学哉。
 
不但此也,医者诚能深于哲学,其诊病之际,直如饮上池之水,能洞鉴病源,毫无差谬,是以拙著《衷中参西录》中,曾载有详论静坐之法(在前),欲医者由静坐之功以悟哲学也。若有以愚言为不可确信者,愚更引一书以为比例。
 
催眠术之术为中西所共认,而浸将加入科学者也。其行术时,必将其人之后天知识闭住,但用其先天之灵明,而后询之,能知所未知,见所未见。至深于哲学者,后天之思虑净尽,先天之灵明日开,所以凡事亦皆能未见而知。用他人先天之灵明者谓之术,用一己先天之灵明者谓之道,用道不远胜于用术乎,善哉。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长阎百川先生之言曰:中医原出道家,初皆注重于修养。功候既深,能明了自身之脏腑,便能得生人气血循环。此诚开天辟地之名论也。是以拙著医书中多论及哲学,非以鸣高也,实欲医者兼研究哲学,自能于医学登峰造极也。矧当时西人虽重科学,而其一二明哲之士,亦间悟欲求科学之登峰造极,亦必须辅以哲学。是以先总理有言谓: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是德国,但是德国现在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先总理之言如此,岂犹不足凭信乎。由斯观之,吾中华哲学之文明,数世之后将遍行于群国,则全球受哲学之陶融,世界已登于大同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