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衡博物馆,一位科学巨星的耀眼光芒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8-12

从南阳医圣祠出来,我们再去不太远的南阳市石桥镇参观张衡博物馆,这里是我国历史上旷世奇才和科学大师张衡的幼年生活地及长眠地,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衡博物馆

张衡(公元78-139年)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官府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尚书等职。《后汉书》中有范晔所作的《张衡传》一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人们今天对张衡的认识,以及对张衡科学发明器物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篇《张衡传》。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身处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代,以他罕见的渊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勤于尝试的探索精神,还有那精思奇巧的机械制作能力,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座无与伦比的巍峨丰碑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 《灵宪图》 《浑仪图注》等著作。他发明“浑天仪”,以刻漏运行为基础用一个机械系统实现与自然界天球同步旋转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据此他画出了完整的星象图他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主要代表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论断他还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在历法方面也有研究他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

浑天仪

地震学方面他发明了“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张衡公元132年发明这架地震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对应。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这台仪器性能良好,曾成功测到过一次陇西的地震,所谓“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早毁于战火人们现在所见到的地动仪后人复原所制。

地动仪

而在数学方面张衡著有《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侯风仪”,这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张衡的朋友崔瑗赞道:“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前一句是道他数学天文学知识之渊博,后一句则是赞他制造的各种器物之神奇。

计里鼓车

至于在文学方面,他著有《东京赋》 《西京赋》 《思玄赋》 《归田赋》 《南都赋》 30余篇张衡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是汉赋发展史上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贡献的重要作家他的《二京赋》曾花了10年的时间来创作。艺术方面,他又位居东汉知名画家之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张衡当过太史令,因而对史学也有研究。他曾对《史记》 《汉书》提出过评论,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

博物馆内的“平子读书台”,相传是张衡幼年发奋读书钻研学问的地方。如此看来,张衡博物馆所在地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不仅是张衡的墓祠地和纪念地,也是张衡的出生地及成长地,至少应该是张衡幼年生活过的地方。由此我想起我家乡的游圣徐霞客,他的出生地、成长地、墓祠地和纪念地,也都是在同一处地方,都在江阴马镇(今徐霞客镇)的南旸岐村这对于历史名人来说,不啻为一种根基的稳定和荣耀,而对于后人及游客来说,也能够在同一个地方更加全面系统地瞻仰、了解历史名人。

享堂

纪念馆内建有展厅,其内陈列着张衡发明创造的科学仪器,还有介绍张衡一生贡献的文图展板。观看这些展品,我们对张衡的多方面伟大贡献有了清晰的了解,对这位旷世奇才更增添了崇敬之情。博物馆内有张衡的墓茔,郭沫若为张衡墓碑题铭“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