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潇湘书院615 2019-08-12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早晨,三五成群的社员们出工了,那时的土路很宽阔,路两旁绿树成荫,阳光穿过树干的空隙,人的朴实与自然之美尽显。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麦田锄草,这种活您干过吗?耗时长,枯燥,很累,这些都是原始的劳作。现在只要背一壶除草剂,不知道要减轻多少劳动时间和强度,但高科技的东西对土地和禾苗也是有伤害的。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来张近景的吧,这张是著名摄影家刘振武拍摄,名为“人勤苗壮”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小拉车是农村常用运输工具,这是社员在往地里运送肥料,生产队时肥料大多是猪圈里起出来的猪粪与土的混合物,还有厕所粪,牲口粪等等。更有农户人家拆土坯炕的炕坯经过碾压用作肥料,以及炉灰,草木灰等等,这些东西现在经常被作为垃圾乱丢乱弃。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用筐头撒粪肥料,只有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80年代以后就已经改用机械播撒了。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人工手抓撒化肥,边撒边浇水,如今有的地方还在沿用这种方式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用镰刀割麦子,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不会陌生,夏收是农民最苦最累的农活,体验过才知道,那叫一个难受,累不必说,既要忍受高温的痛苦,还要忍受麦芒的刺痒。现在的镰刀在农家已经成了闲置工具。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当年每个村庄的生产队都有专用的打麦场,就是用来对小麦的脱粒,晾晒等的专用场地。这几项活非常繁琐,耗时耗人工。下图是打麦场的边缘,如今所有的打麦场早已不见了踪迹。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上面2张图是对晾晒干燥好的麦子装袋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劳动场面

这张图是摄影家徐继兴的“踊跃交售爱国粮”,现在的农民从2006年就在也不用交公粮和农业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