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秦韬玉有一首很著名的诗《贫女》,其中两句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何巧女不是贫女,但是东方园林已然成为他人的嫁衣裳。 8月5日晚间,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何巧女、唐凯拟向北朝汇鑫转让东方园林5%股份,并将16.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朝汇鑫。 和去年10亿元受让何巧女和唐凯夫妇所持东方园林5%股权的盈润汇民基金一样,朝汇鑫是北京朝阳区国资委旗下企业,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成立于2019年7月23日。 从时间上看,北京朝阳国资成立该子公司的意图显而易见,也可以看出“易主”之事已推进至末尾的交割阶段。 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将成为东方园林新的主人。 而“易主”消息发布后,8月6日,复牌东方园林开盘大涨,盘中涨幅一度达7.98%,截至收盘,该股涨幅为2.88%。 可以判断:东方园林易主了,东方园林活了。 从行业角度看,这是一家企业的起死回生,这是数千名员工保住工作、拿到工资的好事,但是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走向失控的典型案例。 在商场的角逐上,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儿早已不足为奇的,但是东方园林易主着实令人唏嘘。 01 和许多“有故事”的企业一样,东方园林这棵大树同样起于毫末。 往源头上追溯,东方园林开始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花房,时间是1990年,彼时何巧女还是该院的一名学生,但已经开始尝试创业。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相当于东方园林的孕育期。 一家企业后面如何发展、如何经历起落与其如何开头是一致的。从何巧女的早年的经历看,有两个明显的标签,一是有经商头脑,二是胆子大。后来可以知道,这两者完全主导了东方园林所有的兴衰成败。 来看看东方园林的发展史: 1992年,东方园林前身成立,经营植物租摆业务,并快速进入房地产园林工程业务领域。 2000年,东方园林集团成立,并进行股份制改造,启动创业板上市计划。 2003年,东方园林全面收缩业务领域,专注于核心业务景观领域,到2008年,成为业界翘楚。 2009年,在深市中小板上市,成为中国园林第一股。 2013年,东方园林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涉及景观、生态、苗木、地产、婚庆五个板块。 2014年,生态环境业务艰难升级,探索“三位一体”技术治理理念。 2015年,搭建全产业链生态技术平台,“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三位一体 + 水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从此开始,东方园林全面进军环保行业,主攻水处理和固废处理领域,并且开始了快速的扩张式发展,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很快奠定了在环保行业的地位。 2016年7月,公司成立环保集团,进军工业危废领域,力争中国危废第一品牌,环境集团成为 PPP 龙头民营企业,布局200 个城市,200 条清澈河流。 可以见得,在经历债务风波之前,东方园林的开拓之路几乎无一败绩。 2014年到2018年之间,也就是东方园林涉足环保的几年之间,公司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亿元,53.79亿元、85.63亿元、152.04亿元、132.93亿元。 而公司的灵魂人物何巧女一路走来,杀出了一条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之路,并获得了“商界花木兰”的称号。 东方园林是怎样的一家企业?通过其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6个基因:
02 而这全在于PPP项目的大干快上,2016年到2018年,东方园林三年中标总额约1500亿元,一度成为“PPP第一股”;当然,这也意味着在PPP的冒进潮中,东方园林埋下了最大的雷。 风暴到来…… 2018年5月21日,东方园林发生“史上最惨发债事件”,原本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的公司债券,最终发行规模仅达5000万元,东方园林股价随即下挫。 此事件将东方园林的债务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下,同时拉开了东方园林滑铁卢之幕,曾经的明星公司进入了为期400多天的至暗时刻,直至失控。此事件后来甚至被认为是整个行业发生债务风暴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本来尚未成熟的PPP模式出现了大面积问题。 2017年12月开始,有关部门对PPP项目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整顿。2018年9月公布的数据称,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2148个,涉及投资额2.5万亿元。 如此看来,东方园林成了这次PPP试法中“最大的白鼠”。 事实上,东方园林在这一事件上的错误不在于判断方向的偏差,而在于执行分寸的过度。 03 危机爆发后,东方园林展开了为期400多天的大营救,一方面争取纾困资金,一方面主动清退PPP项目。 2018年8月至10月,东方园林获得民生、兴业、广发、华夏等多家银行逾60亿元的银行授信。 2018年10月17日,东方园林得到北京证监局的“力挺”,北京证监局召集第一创业证券等23家债权人参加集体协调会议,建议各债权人谨慎采取措施,也就是请领导部门说情。 何巧女甚至在去年9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向央行行长易纲喊话:“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然而,窟窿太大,这些措施终究还是回天乏术。 至此,东方园林的实控人显然已经意识到,企业起死回生的法子只能是将其交给“道行更深、奶水更足”的人手上。 04 事后言事总有不齿之嫌,但是为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山少爷还是要做一回事后诸葛亮。 事实上,2018年环保行业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的,除了东方园林之外,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环保上市企业齐刷刷排队陷入了债务危机,而且大家入坑的原因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是高杠杆、高速扩张、股权质押等。 貌似这就是最终的原因了,但其实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在于企业的掌舵人,具体是什么呢?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利令智昏、丧失警惕、只顾眼前、不管身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句老话,但至今甚至未来仍将有人认识不到,因为还有一句老话叫利令智昏。 上述这些陷入泥淖的企业只看到了环保这“一域”,而没有看到国家形势这个“全局”,故而犯了大干快上、贸然发债的错误。“全局”的形势稍一变动,“一域”的如意算盘就打不响了。 二、目光短浅,一口吃胖、快速扩张、快速死亡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也是句老话,巨头们迷醉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对长久的考量。环保行业形的形势确实良好,但这个好远不是因为当下市场有多大,更多的是其可持续性。 作为手握丰富资源的大企业,明智的做法应当是把握好当下的同时布局未来,而不是把全部身家赌在一时,想一口吃胖最后往往会被撑死。 三、贸然激进、忘乎所以、高发债务、作茧自缚 发债本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尺度,一旦过度就会被动甚至是陷入危机。发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措施,是招险棋,因为债务会影响企业的信誉,一旦操作不慎,企业信誉会会受损,这同时意味着企业打掉了手上最好的牌。 而信誉是一家企业的灵魂,一旦魂丢了企业就很难存活了。大企业往往会仗着自己实力雄厚而贸然发债,也就容易陷入危机。 最要命的是一旦背负债务,企业就会被捆绑,这对许多大企业而言是件很难受的事,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背负巨额债务的企业往往九死一生。 四、迷恋PPP、赌徒心里、不识时务、不自量力 PPP项目尽管金额大,但是投资周期长,收益滞后,而且可支付性差。有些地方政府大量释放PPP项目,有的动辄几十亿元,有的甚至超出了地方的财政支付。 东方园林易主,这场风波终于落幕,其本质是什么呢? 总结其来很简单——何巧女为其冒进埋单。 一场纷争下来,东方园林还是东方园林,但是何巧女失去了其打拼了二十多年的江山,并且在陷入危机后欠薪裁员一事上折损了“中国女性慈善第一人”的美誉。 环保事业如常进行,东方园林易主一事很快会蒙上尘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