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迹的不朽之城——建造吴哥窟的高棉吴哥王朝竟是如此富庶辉煌

 轻风无意 2019-08-12

因为饱受战乱侵袭,吴哥遗迹遭到很大破坏。1992年吴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世界各国参与吴哥的保护和维修,我国于2000年正式展开了对吴哥通王城胜利门外周萨神庙的修缮保护工作。

这些伟大的石头建筑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

公元6世纪,扶南被真腊取代。真腊经常派遣使者前往中国进觐,这些都被详细记录在册。而对吴哥最详尽的描述则出现在此后700年的元代,中国人周达观于1295年随元朝的使团来到吴哥,写出《真腊风土记》。由于那些记载柬埔寨早期历史的棕榈树叶都已腐烂消失,周达观所著《真腊凤土记》便成为世界上惟一一部详细记录吴哥文明及其繁荣景况的著作。

《真腊风土记》这样描述当时吴哥的盛景:鼓乐之声喧嚣,国王被黄金、珍珠、宝石装扮得亮丽逼人,车辆护卫前呼后拥,镶金凉伞云集景从。更重要的是,周达观还清晰记述了去吴哥城的路线:经当时的七洲洋、交趾洋,入湄公河口,逆流而上,穿过洞里萨湖(当时称“大湖”),在湖西北登岸,19世纪初,《真腊风土记》被介绍到欧洲,法国汉学家雷米査第一个将该书译成法文。这成为西方人寻访吴哥的重要线索。

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莫哈特为了寻找一种稀有的蝴蝶来到洞里萨湖扎岸。因为有《真腊风土记》的指引,他有意识地向丛林深处走去。在藤葛纠缠的灌木丛中,当地向导挥舞着砍刀开路。突然,砍刀似乎与坚硬的东西碰撞在一起,发出刺耳的声响。享利马上停止开路,将树和藤蔓清理干净后,一块刻有文字的巨石就突现在面前。再往前走,亨利看到了倒塌的佛塔、断裂的门梁、东倒西歪的石柱,以及精美的被称为阿朴萨拉(高棉语,意为美丽的舞女)的雕像。他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在看到这些塔尖的一刹那,我感到心在颤栗。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数个世纪建筑史上最好的建筑,除了怀着崇敬的心情默默凝视外,没有任何一个词可以用来赞美这建筑史上的奇观。”

在3周时间里,亨利对吴哥寺进行了考察并绘制了草图;此外,还对附近其他一些布满树藤的废墟也进行了考察并绘制略图,他对这些遗址的规模叹为观止。面对曾经不可一世的吴哥古城,他发出诸多疑问:“吴哥寺留给一位观光者的印象,远远不只是雄伟建筑群的威严和匀称;更使观光者敬慕的是它的巨大规模和无数的建筑石块。仅仅这座寺庙,石柱多达1532条。你能推测出当时需要什么样的运载工具?需要多少名民工?何况这些石块还是从30英里之外的大山中开掘出来,并运到这里来的!”

神秘的吴哥令人向往,也费人猜测。柬埔寨曾经辉煌几何?透过这4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40余处600余座气势恢弘、雕刻精美的建筑遗迹,可以尽情想象古高棉民族的文明和富庶。显然,吴哥建筑成为体现高棉辉煌文明的最重要凭证。但人们依然要追寻:这些伟大的石头建筑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民族?

高棉人的海外联系网络东到中国,西至印度、罗马,西北达波斯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研究中国古籍中关于扶南、真腊的记载,通过硏究那些雕刻装饰物和石建筑上碑铭题字,逐渐揭开了吴哥神秘的面纱。

现所知最早的高棉文字出现在公元612年的块碑刻上,因为记载的多是与印度教和佛教相关的内容,因此从印度梵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类似这样刻有梵文或古高棉文的碑刻,在如今的柬埔寨境内共发现了1200多块。而在建筑中,文字一般会刻在建筑物入口处的门框上,其中大部分已经被解读成为复原高棉历史的重要依据,从而获知石建筑背后的故事。

扶南国起源于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叫混填的印度人梦见神赐给他一张弓,并叫他乘船去东方。醒来后混填按照神的指点,果然得到了一张弓,于是他搭上印度商船,向东航行来到扶南。此时统治扶南的是一个叫柳叶的女王,混填降伏了她并娶她为妻,当上扶南的国王。混填按照自己家乡印度的宗教文化来教化扶南人民,崇拜山和山神。经过几百年的贸易活动,高棉人逐渐接受了用印度的文字一梵文书写,并接纳了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且开始模仿印度用岩石为他们所崇拜的神修建寺庙。

当时在东南亚地区,扶南可算得上是一大强国,其强势地位一直持续到6世纪中叶。此时,印度教和佛教在扶南深深扎根。人们用砖石建造寺庙,其风格与印度的宗教建筑十分相似。

处于海上交通要道的扶南古国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从中国去往印度、罗马,还是从印度、罗马前来中国,都需要在扶南停脚歇息。

20世纪初俄厄港遗址的发现,也印证了古代柬埔寨海上贸易的繁荣。俄厄是扶南的一个重要港口,其遗址在今越南西岸迪石以北。在俄厄港出土的物品中,既有印度的梵文印章、中国的铜镜,还有罗马的念珠和金质徽章。根据出土的物品,考古学家可以想象出古高棉人的海外商业网:东到中国,西至印度、罗马,西北达波斯,显示出扶南是一个开放的国度。

但6世纪下半叶以后,扶南国作为港口贸易的重要性日益下降,高棉人逐渐聚集在湄公河和洞里萨河的沿岸上。“真腊”原本是扶南的一个属国,在6世纪崛起、吞并扶南后,随即陷入两个世纪的分裂。大约在唐朝中晚期,阔耶践摩二世(802-850年在位)统一了真腊,也就是现在的柬埔寨。

这位曾在爪哇夏连特拉王朝当人质多年的王子,回国后即着手建立可与爪哇政权相抗衡的国家。他先后在湄公河下游的磅湛市和吴哥东北的古兰山建都。直到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89-908年在位)才正式将首都迁到吴哥。吴哥一词源于梵语本意就是“首都之城”。在柬埔寨,它指的是洞里萨湖以北、古兰山以南的广大地域。

隐迹的不朽之城——建造吴哥窟的高棉吴哥王朝竟是如此富庶辉煌

以“高棉的微笑”而著名的巴扬是一座十分另类的石建筑

从阁耶跋摩二世起,古兰山一地便开始修筑神庙,这便是吴哥建筑群落的起点。随后的5个世纪内,吴哥建筑群落一直持续扩展。而阁耶跋摩二世在古兰山一地的庙宇,如今已追寻不到,只能从残留的遗迹去猜想当时的景况。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和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时期是吴哥建筑发展的两个高峰。苏利耶跋摩二世兴建了以小吴哥为代表的山庙建筑,这是吴哥建筑的鼎盛时期。小吴哥的修建工程整整持续了37年,而主持修建它的苏利耶跋摩二世并没有见到它的完工。小吴哥的朝向与大多数吴哥的建筑相反,是朝西的,这和苏利耶跋摩二世信奉印度婆罗门教里的毗湿奴有关。

毗湿奴在婆罗门教里是守护神,维护宇宙的秩序与和睦。他有10种化身,每个化身降临到人间后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身罗摩——印度神话史诗《罗摩衍那》里的主人公:王子罗摩放弃了王位,与妻子悉多和弟弟罗什曼那流放到森林中14年。罗摩在森林时,作恶多端的罗刹王抢走了悉多。罗摩历尽千辛万苦,与猴王苏蓍梨婆联盟,在神猴诃奴曼的帮助下,杀死了罗刹王,救出了坚贞不屈的悉多。后来罗摩回国执政,但因百姓怀疑悉多不贞,忍痛将她放逐。后来悉多与罗摩的孩子长大成人,到罗摩朝廷上吟唱《罗摩衍那》,引起罗摩对妻子的怀念。罗摩终于接回悉多,却要她再次受考验以释百姓的怀疑。悉多向她的母亲大地呼吁,最终和罗摩永别,回到大地的怀抱。但罗摩与悉多系天神化身,他们终于在天上团圆了。

类似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都在吴哥寺建筑回廊长篇浮雕中有所体现。事实上,这处伟大的建筑就是柬埔寨宗教文化的体现,而它沿袭了印度的宗教与文化。

然而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吴哥宽容地面对历史与现实。小吴哥中心塔内的毗湿奴神早已被佛像所取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僧人、老百姓都会在这里烧香祈祷。回溯数百年前,当时的高棉人对待宗教同样也是宽容的。尽管吴哥的建筑形式大多是从印度传来的,但也融合了不少其他建筑元素。门楣是横在门上方的长方形石块,是雕刻装饰最精美的部位之一。门楣中间一般都有“卡拉”的形象,酷似泛出现在中国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卡拉”很有可能是从爪哇传入的,9世纪以后它逐渐成为门楣上的核心内容,一直延续到吴哥时代结束。12世纪末,耶跋摩七世引入大乘佛教,但依然可以在他主持修建的著名建筑——巴扬中看到婆罗门教的故事和人物。

吴哥建筑群落的修建高峰是在国力最强盛的耶跋摩七世时期。此时,吴哥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其疆域东达海岸线,西至缅甸西部,向北包括老挝南部地区,向南涵盖了马来半岛,几乎包括了整个中南半岛。耶跋摩七世不仅重建了吴哥城,在城中心兴建了巴扬,并创建了以达布隆、布拉堪为代表的庭院式平面建筑布局。

以“高棉的微笑”而著名的巴扬是一座十分另类的石建筑。54座高矮不一的石塔巍然耸立着,每座塔的顶部四面都雕有巨大的不同表情的面孔。他们看上去端庄、安详,嘴角之间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低垂的目光仿佛注视着芸芸众生。这些慈祥的笑脸,被称作是不逊于蒙娜丽莎的“高棉的微笑”。

隐迹的不朽之城——建造吴哥窟的高棉吴哥王朝竟是如此富庶辉煌

或许是过于重视内部的雕刻,巴扬的整体结构显得十分拥挤。外围回廊大部分已经倒塌,四周堆满塌落的石构件,但残存在墙面的浮雕依然清晰。浮雕内容除了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以外,更多的是反映与占婆人作战的场面:有在陆地上殊死拼杀的,也有在洞里萨湖面上展开的水战。在东面的浮雕里可以看到一些装束特别的士兵形象,他们站在高棉人的军队中,但头上的发髻、蓄留的胡须及身上的盔甲显示他们很可能来自中国,可是没有任何文字证明他们是中国人。还有许多画面对高棉人的日常生活作了细致描述,如做饭斗鸡、赌博等,就如同现今柬埔寨的生活场景一样,但这些充满活力的普通人生活景观在吴哥其他庙宇中难得一见。

从扶南到真腊,再到阇耶跋摩七世创建的吴哥的鼎盛,数百年转瞬即逝。从早期的砖塔到后期的石塔,从金字塔型的山庙到庭院式的平面布局,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吴哥建筑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化后,最终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然而,恰恰是营造吴哥宫殿和寺庙的庞大费用,加上为抵抗来自东、北、西面敌对国家连绵不断军事入侵的开支,古高棉帝国的实力大为削弱。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福兮祸所依!在阔耶跋摩七世之后,这个帝国从高峰趺落,连绵数百年兴建大规模石建筑的壮举,也戛然而止。

1431年,泰国占领了高棉西部各省,包括首都吴哥。高棉人带着大部分财宝跑到240公里之外的百囊奔(即金边),建立了新首都,直至今日。而泰国人在吴哥大肆抢劫之后,也离开了吴哥。现在,吴哥所在地暹粒中的“暹”代表古代泰国,而“暹粒”则是战胜泰国的意思。但遗憾的是,这座“不朽之城”自此荒废。

隐迹的不朽之城——建造吴哥窟的高棉吴哥王朝竟是如此富庶辉煌

隐迹的不朽之城——建造吴哥窟的高棉吴哥王朝竟是如此富庶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