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同时也是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 关于作者其人:黎巴嫩名门之后(曾祖父和祖父都曾是黎巴嫩的副总理),拥有沃顿商学院MBA学位和巴黎第九大学的博士学位,纽约大学特聘教授,通晓多种语言,爱好在咖啡厅写作,爱好健身(自称是个大块头),疯狂爱好阅读,癌症(喉癌)康复者,自学达人,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理论学者,精通数理统计,专注于研究随机性、不确定性、概率等问题,曾涉足于纽约、伦敦以及芝加哥的金融交易圈,二十几岁便已实现财务自由,代表作《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等。 “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却能预防。我们不能预测何时会下大雨,但准备好雨伞出门就行了。我们无法预测何时会有大地震,但可以提高房子的抗震级别。”(刘建位) ——本 书 简 介—— 不少人都知道,塔勒布最有名的书是《黑天鹅》,但《黑天鹅》是在这本书后面写的,而作者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随机、不确定性、不对称性等概念,随后也在《黑天鹅》等其他著作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事实上,我们所知的所有塔勒布的著作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在展开叙述,即: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当下时代的主题之一。 本书可视作为《黑天鹅》的前传。 本书不是塔勒布最有名的作品,却是他的成名作,核心内容是讲金融行业里存在大量连续数年业绩很好其实却源于运气的宠儿(主要指证券交易员),他们的成功具有随机性,并非源于实力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早晚会面临失败(在书中,塔勒布用了一个非常残酷而无情的词语:“炸毁”——来形容这些随机性成功人士的最终命运)。 全书内容可分为三个要点: 一、偶然事件以及与概率相关的问题——你的成功不见得是因为比其他人高明,很可能是运气的结果(即随机获得的成功),但是人们(尤其是功成名就者本人)普遍不这么认为。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别其实在于运气,成功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个人因素,而低估了运气的作用。作者认为有一身好本事但处境不佳的人,最后一定会爬上来(只要他活得够长),而幸运的傻瓜可能在短时间内借得好运庇佑,但长期来看,他的处境会慢慢趋近于那些运气并不好的傻瓜。 二、关于存活者偏差——由于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所以便形成了对机遇的歪曲看法。同理,人们通常只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样本,却忽视了那些没有机会出现在样本中的数据。 人们只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分享自己的创业成功经验,而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则很难有机会向人们展示他们的失败经验——这种情况在作者看来,就是犯了存活者偏差的误导。 三、关于路径依赖以及如何对待“不确定性”——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的选择,我们不要做随机幸运的傻瓜,而要保持住日常的小确幸。 根据作者的论述,半岛君提炼出以下两点应对“不确定性”的指导原则—— 1、避免路径依赖 我们之所以会死守一个观念,是因为我们对其投入的时间较多,而投入较多,我们就会觉得其更有价值,更不想轻易放弃,这种先入为主的倾向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天性。作者以金融大鳄索罗斯为反例——与普通人的“执守”不同,索罗斯经常会调整和变换自己的看法,且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尴尬,正是这种敢于颠覆自己的固有认知的特质,让别人难以揣测——延伸来理解,这不就是佛教中规劝人们“放下执念 ”的训诫吗?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执念,换句话说,执念是人的天性,但能够适时地放下执念,每一次都能够以全新的空杯胸怀去迎接未知的新事物,是人类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 2:学会屏蔽噪音 塔勒布在书里建议人们尽量不要看短期内的股价波动,看周刊而不要看日报,学会关掉手机和电视……正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所阐述的一样,互联网社会,庞大的信息量以及其快速的更新速度决定我们不可能去消化所有信息,面对实时更新的信息社会,我们更加需要识别和屏蔽噪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换一种说话,即在一个充满喧嚣和信息泛滥的社会,也许我们更加需要学着冷静和慢热一些。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过多的关注所消耗掉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还会带来情绪上的起伏波动,而情绪失控则很难实现理性决策。 最后,总结一下全书的中心思想:真正优秀的交易员不在于在短期赚大钱,而是让自己活下去(长期生存能力),要警惕偶然性稀有事件,防止被“炸毁”——与其在随机性下一夜暴富,然后又在随机性下被一夜“炸毁”,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在算准的前提下慢慢奔向小康。 事先设置一个能够承受得起的赔损率,在此范围内不放弃任何一个正面的随机性机会(良性黑天鹅),若损失一旦接近预期,则及时止损,要谨防赌徒心理——如此方为正确的投资策略。 精 彩 摘 录 在我的事业生涯之初,看到别人如此专注于噪声,总是没好气,因为在我的眼里,有无数的信息在统计上不重要,不足以推演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很短的时间尺度内,我们观察到的是投资组合的变异性,而不是报酬率……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最好在星期六看《经济学人》周刊,而不要每天早上看《华尔街日报》。除了因为看这两种刊物的知识阶层有很大的差距,从信息发表的频率来说,我也建议这么做。 我讨厌那些没在图书馆做太多功课,就以为自己对某一主题拥有原创性和深邃高见的人。我必须坦承,为了排遣无聊和缓和对那些陈腔滥调的厌恶,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多发言,且在别人讲话时充耳不闻,只顾着在脑子里解方程式。讲很多话可以帮助我澄清自己的想法,而如果运气不错的话,下个星期我就不会再“受邀”参加,事实上这种会议属于强迫性质。 我需要有厚实的银行户头作后盾,才能买到时间去思考和享受人生。 在市场中操作时,我认为市场会往哪里走的重要性,远不如我在某种信赖水平下允许的误差率。 我和本书取笑的每一个人根本没有两样,甚至可能比他们还糟,因为信念和行为之间可能正好是负相关。我和那些人不同之处在于我试着去察觉这个问题。不管我看多少书、如何努力去了解概率,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状况要处理时,内在拥有不聪明基因的我,情绪总会油然而生。就算大脑能够区别噪声和信号的不同,我的心却做不到。 这种不明智的行为不只表现在面对概率和随机性时。 人天生的本能是以牙还牙。我已有够多敌人,可以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但有时我还希望能有更多敌人。如果我们没有敌人作为努力和发泄精力的对象,生活将枯燥乏味得令人难以忍受。 我对这些信条夹杂着肃穆却不相信的心情。我们认为它们更像是一种礼仪,而不是真的为了防止幸运之神转向的重要行动——迷信能在日常生活中注入一些诗意。 我们对于风险和概率的认知可能合乎理性,实际行动时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可能表现出愚蠢的行为。要了解为什么会这样,最好的方法是找瘾君子谈一谈,大多数抽烟者都知道他们之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罹患肺癌。 他有一种优异的特质:他的信念完全不受路径依赖的观念束缚。他可能一时冲动买进几个小时前才强烈断定会下跌的某种货币,但他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这种特质表现得最明显的公众人物就是索罗斯。他的长处之一是以相当快的速度修正自己的意见,一点也不觉得难堪……索罗斯这类真正的投机者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行为缺乏路径依赖。他们完全不受过去的行为束缚,每一天都是一张白纸。 斯多葛哲学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强调尊严和个人的美感,而这是我们基因中的一部分。下次碰到厄运时,不仿开始强调个人举止的优雅,你应该表现出不管在什么状况下,都“知道如何生存”。 行刑日那天把最好的衣服穿上(仔细刮好胡子),挺直腰杆站立,显现出一股傲气,好在行刑队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诊断出罹患癌症时,不要哭天喊地,一副无辜受害的样子。只和医生讨论病情,切莫让别人知道,如此就可避免听到老掉牙的安慰话,也没人会视你为值得同情的受害人;此外,那种有尊严的态度,可以让挫败和胜利一样,都叫人觉得具有英雄气概。赔钱的时候,务必对你的助理更为客气,不要对他发怒。不要将你的命运怪罪于任何人,即使他们确实是祸首也是一样……如果你的生意变少,不要马上哈腰屈膝,可以发出一封充满英雄气概的电子邮件给同行,告诉他们:“生意虽少,态度不变。” ~分享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