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是中医尤其是针灸、推拿常用的穴位,但是对膻中的“膻”读音,目前分歧很大:官方读音为“dàn”,民间传统中医则通常读为“tan”——“膻”正确读音,究竟是什么?
在《新华字典》中,“膻”是个多音字,只有“shān”(释义:像羊肉的气味)、“dàn”(释义:1.袒露。2.胸中)两种读音,而无“ 可是,查阅《康熙字典》,“膻”有“tan”的读音,且“tan”是“膻”的主导发音——“膻,《唐韻》徒旱切(发音为“tan”),《集韻》蕩旱切,音袒(读为“tǎn”)。《說文》肉膻也。从肉亶聲。詩膻裼暴虎。◎按詩鄭風,今作襢(发音为“tǎn”)。《集韻》或省作胆。又《集韻》《正韻》又《正字通》音誕(读为“dàn”)。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王冰曰:在胷中兩乳閒。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所謂膻中也。” 因此,通过引证《康熙字典》,膻中穴的“膻”正确读音应该为“tan”——传统中医读“膻”为“tan”,并不是错读白字,而是代代相传的正确读音! |
|
来自: 走出丛林yupen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