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 | 文言文常见偏义复词

 白术散 2019-08-12

文字 | 文言文常见偏义复词

搜狐网

2017-07-29 00:00

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整理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恭喜,获得抽红包机会!

广告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

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 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⒏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 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

⒔ 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

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 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 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 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

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文言中的副词、复词和偏义复词

在教读文言文时,有时要遇到副词,复词和偏义复词这三个概念。这三个词的含义如何,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看什么是副词。我们知道,文言中的词,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副词就属于虚词的一种,一般地,副词主要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是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因其作用不同,副词又可以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以及语气副词等等。例如:

1、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皆”译为“都”,是表范围的副词。)

2、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触龙说赵太后》“强”译为“竭力”,是表程度的副词。)

3、太后盛气而揖之。(同上,“盛气”译为“气冲冲地”,是表情态的副词。)

4、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译为“还是”,是表语气的副词。)

5、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曩”译为“从前”,是表时间的副词。)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诚”译为“确实是”,是表肯定的副词。)

7、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静女》“匪”译为“不是”,是表否定的副词。)

复词,又是指的一类什么词呢?一句话,复词就是复合词。原来,文言中大多是单音节的词,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很少。但是,由于表达需要,长期以来,文言中有一些双音节的词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在不同文章中表达一种大体一致的意思,这就是文言中的复合词。近几年,有人称其为“复音虚词”。显而易见,这里的“复”就是“双”的意思。例如:于是、可以、是以、是故、所以、以为、虽然、然则等等。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表达的含义大体相当。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那,什么是偏义复词呢?偏义复词是文言中一类特殊的复合词。这类词通常是由两个语素构成,这两个语素的意义常常是相反、相对或相关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音节的作用。我们通常把这类复合词称为偏义复词。如: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这里的“公姥”就是一个偏义复词,“公”指公公,“姥”指婆婆;根据文意,“公姥”在这里专指婆婆。即词义偏在“姥”这个词,“公”只是衬字。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如:

(1)、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和“深”是反义词,此处的“浅深”只取“深”的意义。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和“入”是反义词,此处“出入”只取“入”的意思。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如:

(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和“圃”是语意相近的词,“园”指“种树的地方”,“圃”指“种菜的地方”。此处的“园圃”只取“园”之意。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和“家”是语意相关的词,此处的“国家”只取“国”之意 。

这里的“浅深”“出入”“园圃”“国家”就是所谓的“偏义复词”。

其它偏义复词如:(加点的词)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车骑”偏在“骑”)

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父母”偏在“母”;“弟兄”偏在“兄”)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同上,“父兄”偏在“兄))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作息”偏在“作”)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偏在“同”)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复音词,整个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也叫衬字。偏义复词按词中语素意义的构成关系可分为两类: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短歌行》中“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中的“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句中只取“契”之意。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墨子·非攻》中“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是相近词,种树的地方为园,种菜的地方为圃,句中只取“园”之意。

偏义复词中两个语素都保留其作为单音词连用时的词汇意义,其义偏向哪一个语素,完全由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决定。可从特定上下文词语的互相照应上来确定偏义;可联系前后文句意的相承贯通上来确定偏义;也可从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却是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

1996年高考全国卷第14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偏义复词。

近年偏义复词偶尔在文言翻译试题中以得分点形式考查。如2003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第24(1)题:“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其中“开合”是偏义复词,根据语境可确定词义偏在“开”上,取“张开”意。全句译为“由于眼眶都肿了,不能睁开眼”。

下面是初高中教材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其后面括号中蓝色字及其解释是偏指义项及解释。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皇帝死)。(《出师表》)

2.此诚危急存亡(亡:灭亡)之秋也。(《出师表》)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不同)。 (《出师表》)

4.昼夜勤作息(作:劳作),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5.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入:侵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6.有孙母未去,出入(出:出门)无完裙。(《石壕吏》)

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长:岁数大)?”(《鸿门宴》)

8.便可白公姥(姥:婆婆),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9.我有亲父母(母:母亲),逼迫兼弟兄(兄:兄长)。(《孔雀东南飞》)

10.我有亲父兄(兄:哥哥),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11.其日牛马(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2.女子(女:女儿)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13.奉使往来(往:前往),无留北者。(《指南录后序》)

14.即具以北虚实(实:实情)告东西二阃。(《指南录后序》)

15.死生(死:死亡),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49.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生:活着)。(《房兵曹胡马行》)

16.怀怒未发,休祲(祲:凶险之气)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1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远:遥远)。(《桃花源记》)

18.冀缓急(急:紧急情况)而可救助。(《谭嗣同》)

19.沛公则置车骑(骑:随从人员),脱身独骑。(《鸿门宴》)

20.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首:首级)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

21.世之有饥穰(饥:灾荒),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22.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目:眼睛)之观。(《芙蕖》)

23.以先国家(国:社稷)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害:灾难祸害)。(《指南录后序》)

25.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深:深度)。(《石钟山记》)

26.今有一人入园圃(园:果园),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27.成败(成:成功)之机,在于今日。(《赤壁之战》)

28.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寒:挨冻受饿)饥饱。(《与元微之书》)

29.江山如画,一时多少(多:许多)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30.能谤讥于市朝(市:市场),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31.多人不能不生得失(失:差错弊端),生得失则语泄。(《史记·刺客列传》)

32.寻常巷陌(巷:街巷),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3.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竑如钟鼓(钟:大钟)不绝。(《石钟山记》)

34.今以钟罄(钟:大钟)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35.契阔(契:投合)谈宴,心念旧恩。(《短歌行》)

36.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去)。(《五柳先生传》)

37.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谢:衰败)。(《治平篇》)

38.去来(去:离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

39.无羽毛以御寒暑(寒:寒冷)。(《列子·杨朱》)

40.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虚:空荡无人)。(《无双传》)

41.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逆:背逆),此所谓伯道者也。(《汉书·梅福传》)

42.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车:马车)。(《礼记·玉藻》)

43.人臣执事,何长短(长:长处功劳)而自言乎?(《汉书·张汤传》)

44.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害:祸害)。(《汉书·刑法志》)

45.举翅万余里,行止(行:行动)自成行。(《却东西门行》)

46.书疏(书:书信)数知闻,莫令信使断。(《那呵滩》))

47.夫始终(终:最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吊魏武帝文》))

48.沐猴而冠带(冠:猴子穿衣戴帽),智小而谋强。(《薤露行》)

50.今恩足以及禽兽(兽:野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

医古文中常见偏义复词

医古文是研究我国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医古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偏义复词,正确理解偏义复词,对学好中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利害 义偏于“害”,意为“危害”。语出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人有邪恶非正之问,是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血脉 义偏于“脉”,指“脉象”。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入,视病,出,董安问于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引,七日而寤。”

痛痒 义偏于“痛”,意为“痛苦”。语出蜀汉·陈涛《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竞死。”

异同 义偏于“异”,意为“不同”。语出元·砚坚《医史·东垣老人传》”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草备尝,以水济水,竞莫知为何证而毙。”

轻重 义偏于“重”,意为“紧要”。语出清·唐大烈主编的《吴医讲汇》:“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训,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开合 义偏于“开”,意为“睁开”。语出清·陆以湉编著的《冷庐医话》:“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得失 义偏于“得”,意为“收获”。语出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难易 义偏于“难”,指“难处”。语出自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由是编索两经,先求难易,反复更秋,稍得其绪。”

口体 义偏于“体”,指“身体”。语出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

昼夜 义偏于“夜”,指黑夜。语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悽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救赴,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浅深 义偏于“深”,谓知识渊深。语出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浅深与否观其博,而强辩者实似之。”

经权 义偏于“权”,意为“权变”。语出同上“得稳当之名者,有躭阁之误,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

皮质 义偏于“质”,指“本质”,文章中意为“德性”。语出同上:“唯是皮质之难窥,心口之难辨,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衒,此知医之所以为难也。”

心口 义偏于“心”,指内心。语出同上:“唯是皮质之难窥,心口之难辨,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衒,此知医之所以为难也。”

生死 义偏于“生”,指生命。语出《黄帝内经·素问》:“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帖。

你可能会读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