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诗两首:第一首是岳阳楼名篇,第二首表现了与人民深厚的感情

 昵称32901809 2019-08-12

李白一生曾数次游洞庭湖,写下了许多诗篇,但写岳阳楼流传至今的却只有这一篇。这是作者晚年从流放夜邮途中遇赦由江陵至岳阳所作,在达观中时露凄惋的影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诗两首:第一首是岳阳楼名篇,第二首表现了与人民深厚的感情

李白

首联写登楼所见,岳阳尽收眼底,洞庭广阔的湖面在眼前展开。颌联描写上空的雁阵和月色,是初夜之景,为上联的补充。雁引和山衔相对,愁心和好月相对,去和来相对,比较工严,也有气魄,虽不似杜甫“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的开阔豁达,却也别有特色。其情景交融方面,为杜诗所不及。

李白诗两首:第一首是岳阳楼名篇,第二首表现了与人民深厚的感情

洞庭湖

愁心随雁阵飞去,说明流放岁月的转机;好月被山衔而去,暗寓登楼心情之畅快,可以说有尺人豆马虽小而大的长处。给自然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是李白诗惯有的特点,这两句也如此。颈联侧写岳阳楼之高,从下榻、行杯的角度来写,不仅交代出登楼的具体内容,而且给人新鲜之感,不一般化。尾联写诗人与夏十二在岳阳楼中翩翩起舞,凉风吹拂,舞袖低回,活画出他晚年经难历劫仍乐观豪迈的形象。其中“醉后”与上联“行杯”相连,舞影与好月相接,也非偶然之笔。诗是完整的,又是巧妙的。

岳阳楼

宿五松山下荀温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诗两首:第一首是岳阳楼名篇,第二首表现了与人民深厚的感情

宿五松山下荀温家

古人说:“世事静观知曲折,人心甘苦见交情”。诗人的生活道路经过那么多曲折,遭受过那么多人情冷暖、萍飘蓬转之后,这时正是上元二年(761),他虽被大赦回来,再无性命之忧,但却年老多病、孤苦无依,仍然只得到处漫游。秋天,他来到五松山下,寻访旧日的朋友,但大约一个也没有找着,只得投宿在一个不相识的穷苦老妇人家。

这个姓荀的老妇人馨其所有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款待,表现了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诗人怀着极为感激和惭愧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同时,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作了真实的描绘。这一年已经是安史之乱的第六个年头,江南虽未直接受兵幽破坏,但民生早已十分凋弊,又加以饥荒严重,甚至到了人食人的地步。从这个角度看,此诗不仅对于了解作者晚年生活是重要的,而且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李白诗两首:第一首是岳阳楼名篇,第二首表现了与人民深厚的感情

安史之乱

诗共八句,是一首五律。第一、二句作者写自己宿处的寂寥寡欢,是直叙。三、四句放开笔写宿处周围田家的生活,他们白天秋收很辛苦,晚上邻女舂米声声,还劳作不息,一个“苦”,一个“寒”,极写当时农村凋弊的实况,虽然是秋收时节,却并无丰收的欢乐。五、六句把自己与田家联系起来,作一收束。荀温来送饭,礼节甚恭,却并无好饭好菜,只有雕胡和素盘而已,秋收时尚且只有杂粮相拌,那五荒六月就可以想见了。

李白诗两首:第一首是岳阳楼名篇,第二首表现了与人民深厚的感情

邻家女舂米

最后两句继写作者的心情,一是自然成章,二是与开头照应。诗人把荀温比成周济韩信的漂母,觉得再三道谢也还吃不下饭,这种感情是很真挚的。试想想,这个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充满着乐观的人,这个曾经“五侯七贵同杯酒,风流肯落他人后?”

经历过巨大荣华的人,这个曾经“黄金到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挥金轻财的人,这个曾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着强烈的身尊心的人,如今却写出这样的诗句,你就不能不豁然动容、满然泪下了。我觉得,s和杜甫《羌村三首:》典三:“请为父老歌,艰难槐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诗句,从感情到格调都有异工同曲之妙。

参考资料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宿五松山下荀温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