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奥秘及养生顿悟*星星论道

 健康讲坛 2019-08-13

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我们何以珍惜自己的生命?何谓养生?这些人类的终极思考,的确很难,难于上青天。我仅就自己多年的实践和养生感悟给出自己的答案,算是抛砖引玉吧。

   描述宇宙能量的物理定律一定能解释生命存在的奥秘,因为生命的故事就是能量的故事。要想揭开故事的层层玄机并非易事,因为能量是隐形的,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能量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作用。瀑布中包含了巨大的能量,高处的水流包含着巨大的重力势能,即水流与地表之间因高度而产生的能量。但能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太阳释放的热量,从而使水分蒸发,并将能量输送到瀑布的顶端,然后以重力势能的形式储存在水中。随着水流冲下悬崖,重力势能会再次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首先是动能,也就是因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当水落到地表,动能又转化为声波、热量和水的波纹。我们甚至可以对这种动能加以利用,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比如光能。如果你将动能、声能、热能和光能相加,其总值将等于水流冲下悬崖前所拥有的能量。因为无论能量转化了多少次,它既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能量永远是守恒的。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宇宙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意味着能量是永恒的。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每时每刻都是由古老的能量推动的。蜻蜓翅膀的每一次振动都是由食物所转化的化学能量驱动的。而那些能量曾经是恒星的光亮,被植物的叶子吸收。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使其发出光亮,这些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曾经聚积在太阳系的尘埃云中。如今,宇宙中每一焦耳的能量都可以追溯至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因此,宇宙的历史也就是能量在不同形式间转化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直在发挥作用,能量转化同样推动着生命的发展。那么,它是怎样作用的?我们可以从能量将生命岩石的最初阶段找到答案。

   在著名的塔尔湖,我们将会了解到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是如何形成的。火山专家雷纳托.索里杜姆博士一直在研究能量剧变是如何造就这处美景的。塔尔湖是由14万年前至5500年前的火山大爆发形成的。当时有1500亿立方米的喷发物从火山喷涌而出,这个湖泊是一系列火山爆发的遗留物。如今这里的火山仍然高度活跃,并充满能量。

   生命的能量可以追根溯源。130多亿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恒星照亮着宇宙,它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以壮烈的方式走向灭亡。当巨大的恒星走向生命尽头之时,它们会发生剧烈爆炸,灰烬迅速喷射到太空中。在这一过程中,能量迫使物质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势能的放射性元素。我们的太阳系便在这些高能元素所形成的星际尘埃云中应运而生。这些元素融入了地球,并最终沉积在地核中。它们在地核中不断衰变,释放出自身所包含的能量,一颗垂死恒星的远古能量。

   我们回到塔尔湖。在塔尔火山的火山口湖,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源自地核的能量涌上湖面。地球的能量正在使湖水沸腾,并产生蒸汽。更重要的是,有一部分能量并没有以热量的形式挥发,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留存于火山口湖中。当能量使湖底的岩石熔化时,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气体溶解,改变了湖水的化学成分。用试纸探入湖水的样品中,发现试纸变成了橙色,说明酸碱度为3,说明湖水是弱碱性的。原来的湖水是由雨水而成,呈中性。岩浆改变了湖水的性质。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火山的能量转化为化学势能。如果你将湖水样本与酸性的溶液相连,就会形成电化学梯度,这种势能将被释放并发生转化。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这一点。一个电池代表地球的能量,电流流经溶液使其发生分解,并使左边的瓶子中溶液的酸度不断升高,电池的能量被转换成化学势能,并存储起来,就像火山一样。当电池移开后,溶液中已经累积的酸性分子会穿过隔膜进入右边酸性较低的瓶子,酸性下降了一个梯度,使得两个瓶子溶液的酸碱度达到平衡。就像瀑布倾泻而下一样,化学势能被释放并发成转换,在这里转化为电能。当你在这个回路中加装一个小电机后,它便立即转了起来。

   塔尔火山蕴含的化学势能向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地球深处的能量是如何到达地表并发生转化的。人们相信正是这种能量转化孕育了地球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事件。

   最初,地球只是一个在宇宙中翻转的贫瘠星球,弱酸性的海水里空无一物,荒凉的山峰是海面上仅有的陆地。当原始能量改变了地球表面后,海底的火山活动造就了海洋中的电化学梯度,这些梯度为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能量来源,那就是生命的出现。数十年来,这种说法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直到早期地球的一件特殊遗留物被偶然发现。这就是海底火山岩石。

   电化学梯度为这些岩石注入了能量和原料,为生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们认为,在最初的细胞中,电化学梯度不断释放着能量,为地球生物的变异和发展提供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它依旧是所有生物的生命火花。如今,我们可以在人体内的多数细胞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它就是线粒体。如同微型的化学电池一样,每一颗线粒体都会利用我们摄取的食物,在自身的内膜两侧形成电化学梯度,随着化学物质由梯度一侧流向另一侧,能量得到释放并驱动每个细胞的活动。线粒体每天为我们提供大约100瓦的能量。所有生物都具有这样的电化学梯度。因此,我们把它视为生命之光。

   40亿年来,这些电化学梯度一直在为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动力。但是,仅凭能量并不能完全解释何为生命。使生命变得与众不同的是对于能量的利用方式。

   位于菲律宾以东800公里的帕劳共和国,这里有一个水母湖。里面生活着黄金水母。它们在这个封闭的空间生活了数千年。这种水母与众不同的是它们获取能量的方式。它们每天清晨从湖的西边升到湖面,迎着东方升起的太阳移动,当太阳落下,它们也在湖中漂了一圈,从新回到了湖底。它们借助寄生在体内的藻类来利用阳光,阳光就是它们的能量来源。而藻类则借助水母升到湖面捕获阳光。它们是共生的关系。能量从太阳转移到藻类,最后转移到黄金水母的体内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了能量可以维持复杂生物的生命。

   要想知道能量如何维持生命,必须了解宇宙进化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种神奇的动物,不仅是一个能量通道的完美体现,更是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生命是如何利用能量,创造出独特而错综复杂的构造的,这是生命世界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为当藻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后,会利用它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作用产生葡萄糖。生物体内富含这种结构复杂的分子。水母会利用它们打造更为复杂的结构。随着生命形式越来越复杂,这些结构也会变的越来越精致。而植物叶片中产生的葡萄糖也为植物体内细胞建立微观结构提供了原材料。在生命体旺盛生长的过程中,细胞会有序的排列在一起,分化为不同组织。然后这些组织会组成身体内的各个精密仪器--器官。最后,这些器官被组装在一起,共同运转着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构造--人体。

   生命是多样而复杂的,但一切生命形式都是非凡地构造。这些奇妙生物的存在,向生命的科学定义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尽管生命顺从的遵循着能量守恒这一自然定律,但结构的复杂化似乎违反了另一个定律,那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它定义了能量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物理学教授布莱恩.考克斯将对此加以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内容是,在不受干扰的空间里,能量只会从较为规则、有用的形式转变至较为杂乱、无用的形式。也就是说,事物会变得越来越无序。因此,根据这一定律,宇宙中的能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质的变化。

   最初,宇宙的能量处于一种高度有序而有用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能量不断发生变化并创造出银河系、行星和恒星。但每发生一次转换,能量就会比之前退化一些,进入一个较为杂乱无章的阶段。这种退化在未来会持续发生,直到整个宇宙的能量变得毫无秩序且完全无用。万物都在遵循这一定律,有序必然变为无序,所有事物终将退化并粉碎。而这正是悖论所在。当生命创造着秩序和结构的同时,宇宙的其他地方怎么会发生全然相反的事呢?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于生命的科学理解。直到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秩序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生命散发热量也是生命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必须维持自己的有序构造,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吸取有序的能量,并将体内的无序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排出。这就是生命为保持有序而付出的代价。在生命为维持构造而进行的新陈代谢中,热量会被释放回宇宙,正是这种散热状态解决了之前存在的生命悖论。因此,生命并没有也无法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生命是一个必须遵循定律的物理系统,只是它输出的无序能量比吸收的多,进而增加了宇宙无序量的总量。因此。无论表面看起来如何,生命并没有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用无序的能量换来了错综复杂的美丽。

   热力学第一定律支配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因为能量从太阳转移到植物和动物的过程中,总量是守恒的,它从未被消耗,仅仅是变化了形式。当它转化为细胞深处的化学能时,便点燃了生命的火花。能量赋予我们活力,再以热量的形式被释放回宇宙之前,能量帮助我们建立了复杂的身体构造。没有生物能够无限的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最终,所有生物都将因为代价过高而走向死亡。但生命并未止步于此。尽管生命个体的火花会熄灭,但地球的生命之火仍将生生不息。这种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机,源自生命发展的独特过程--遗传。

   我将根据我的养生实践和感悟,链接中国古老的生命观和现代科技对生命的理解。陆续写出自己的生命火花。

养心为中心,锻炼是基础,任何食疗、药膳不过是点缀而已,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