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惠珺油画作品展

 泊木沐 2019-08-13

看了杨惠珺的近作,第一感觉是:油画语言的率真与简约融合得恰到好处。也许是因为他不断思考和实践的缘故,也许是他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一改以前那种学习、探索、模仿的痕迹,变得如此成熟,使人观后有引人入胜和余音绕梁之感。

《春色点染漏子头》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我们知道油画语言是以色彩的丰富和造型的真实而感人至深的,这也成为油画语言与中国画不同的审美价值之处。杨惠珺在自己的油画作品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色彩与造型的关系,把色彩的表现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画面色调丰富,色彩表现力十足。由于画面的形体都服从于色彩的感受,这样使得每幅画中的具体形体都远离了自然状态,成为一种艺术化的象征,成为画家高洁、率真的人格体现,这种体现则是水乳交融和不露痕迹的。画面的色彩也不是自然色彩的罗列,而是经过心灵的醇化,达到一种高度意象化和主观化的表现状态,最为强烈地表现出了画家“中得心源”的一种内在感受,使画面色彩的表现力处在一种昂奋、内敛、激情的状态之中,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

《山下春色》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杨惠珺在他的作品中,把乡村、自然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他崇尚一种与自然交融的天人合一境界,试图给精神一个栖息之地,使心灵得到安宁。他的作品不是闭门造车地杜撰,而是徜徉于大自然之中,不断写生、感受的结果。由此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了无病呻吟的造作,扑面而来的是率真、简约、纯朴的画面效果。我们看他的作品色彩因情绪和感受而变,热烈、清新、冷寂等变化丰富多彩,这正应了刘勰所言“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画家在自然之中使自己达到一种主客相融的境界,用心灵去感受自然,把自然的特征人格化,使阳光、树木、花朵等一草一木都体现出无限的意象,充满着主体精神;画面的笔触、构成都服从于主体精神的彰显。画家也很好地处理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自己的作品游离于主观和客观之间,既表现出丰富的现实特征,又体现出无限的精神含量,使作品摆脱了那种概念化、程式化的惯性创作弊病。

《院内春色关不住》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可以说杨惠珺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寻到了油画创作的纯真之路,这一点是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的,也是杨惠珺在艺术上不可限量之处的表露。希望他走好艺术路途上的每一步,使自己在艺术创作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心中的风景

文/张斌宁

夏尔丹说:“我只画眼睛看到的东西。”保罗·克利说:“我只画心灵感受到的东西。”而杨惠珺,无论眼前呈现什么,却只专注于书写自己“心中的风景”。诚如那句哲言:艺术只对心灵和美感负责,而无关现实与历史——杨惠珺正是这样一位用真诚和热情“改写”现实的艺术家。

《正午时刻》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于他而言,北方田园村舍也好,南国空山新雨也罢,景物本身并非状写描摹的内容,反倒像是一种活的媒介,有如画布和色彩的延伸,将他对生命的憧憬和盘托出。我们因此发现,那些熟悉的、甚至常常被漠视的场景突然鲜活起来,线条与色块开始自己谱曲,以独有的节奏焕发出生活的另一种姿态。

《阳光村道》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有道是写生即写人,正如他的知性、清爽,这些作品无异于艺术家的系列自画像:简洁、明快、赏心悦目。“心中的风景”一旦被释放,必将历久弥香。

技术的思想

文/李杰

与惠珺相识一杯茶间,初见并未为其油画所吸引,为其儒人风雅而及扇面文人小品所感。想见习西画者往少见于卿卿之细文,因而为之动容。再见之油画风物,随感渐渐而进入。

《山雨欲来》120x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惠珺的绘画多见秦韵风景,想来只有常识之风物景观而能令其畅怀。观惠珺之风景,虽绘附近之常景,却无北方之澥徙,恍惚余清澈南音之隅。显然,因诂古之雅风,沁于身心,贯融南北。往长安之诗范,情致亲切,而形式传缈于宁。此为惠珺绘画之一巧也。

《水乡》80x7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公元十九世纪之末,传入西画由重技巧而转为重观念,观念强势介入,于画面中显现为“非技术化”之趋势发展。然,一味失技能而强“观念”的现象导致艺术作品表现苍白而贫乏。有鉴于此,有识之家力求于画面中寻找二者之平衡。惠珺之绘画显显然有此思考:诗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的契合,显示出其对技术掌控的稳定,并于技能中展示思想之跃动。

《水乡官桥》80x4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可见,惠珺之油画并不假“观念”而趋附,其制绘以技巧而传思想,此其一妙之能,是谓,技术的思想。

气 息

——杨惠珺于凤栖拾文居随笔

无时无刻有生命的万物都在呼吸,我们呼吸之间可以传递心思、情绪。就暂且称之为“气息”,于是我们心里所想、意欲表达,都可以通过“气息”表现出来。

《水乡汪口》80x4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某日一友问我“杨老师,你画油画、也画水墨也写写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我若有所思,我还真没想过它们是否有关联,这些纸上、布上的涂写我都喜欢。有整块时间了画油画,平时来画室写写字、搞搞水墨,几年下来也有不少作品。近日,我翻开自己所有的东东,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这些年点点滴滴,不管是油画、水墨,画里头出来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这就是自己呼吸之间的“气息”吧!

《水云间》80x4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不同材质,不同方式的表达都是外在,个人的“气息”很关键。就像吴先生当年水陆兼程,但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是他在行走。

《远山·白云》80x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春色》160x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春日河道》80x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窗外山水》80x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扎尕那印象》 80x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竹子花开》 80x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正是梨花纷飞时》80x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春到崂山》 100x6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秋色飞扬》80x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