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向作为教师的意义世界

 老刘tdrhg 2019-08-13

时代正在发生剧变,在大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都深受影响,包括作为教师的我们。但是,无论哪一个时代,人都是要求有意义地生活,“意义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意义是什么?用马克斯·范梅南的话说:“意义早已暗含于视觉、听觉、触摸、被触摸,以及与世界的接触的前反思性的反思中,早已暗含于对以上所有经验的现象性的反思之谜中。”

因而可以看出,意义不是挖掘出来的,意义是我们自身与世界的联系,意义是我们生命内在的表达。离开了意义,就切断了人类生存的精神脐带;离开了意义,我们就只能生存在一个纯粹物化的世界。在一个纯粹物化的世界中,生命那敏感而温润的触角会慢慢走向钝化,而我们也会逐渐迷失于一个符号的世界,进而再也看不见自己,看不见他人,再也无法捕捉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由意义构建起来的世界并不在彼岸,相反,它就在这里,就在当下。它不是对象化的概念,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远离我们自身的意义世界,人们常说,世界就是我和我的环境,意义世界也是如此,因而,它不在别处,它就是我们;它也不是时间性的概念,意义世界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它是当下正在发生的,进一步说,意义世界存在于“此刻”,“此刻”在我看来更像一个空间概念,此刻我们在做什么,在思考什么,在感受什么,在生成什么,等等,构成了意义世界的空间样态。

本文为江苏省扬州梅岭小学陈文艳校长在2019'常春藤'学院暑期培训活动的主题发言。

意义世界的核心:认识自我 
1.构建一个能够安放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说认识自我是意义世界的核心呢?作为教师,今天我们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世界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预期,我们都无法置身“世”外。另外,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过好这一生,但现实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一切都与认识自我有关。认识自我不是最终目的,认识自我其实就是构建一个能够安放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变得更好还是更糟都与安放自己的东西有关。换句话说,意义世界是更好还是更糟,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认识。
2.认识自我需要找到三个坐标
陈嘉映先生最近有一个演讲,就是谈自我认识。他说:“在苏格拉底的意义上,‘认识你自己’跟我们今天所说的‘认识世界’差不多。认识人本身,差不多就等于说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者是认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这是极其深刻的道理。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我们认识自我,并非简简单单的对自己的认识。因而,认识自我需要找到三个坐标。
  • 第一个坐标是在时代中的坐标
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放到大时代、大环境中去,在社会波澜壮阔的整体变革中,每一个人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具体说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同于过去,它具备了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因而,它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时代的历史方位,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从而聚焦新的目标开启新的征程。在恢弘的新时代背景中,我们都将被标注在时空巨大的坐标上,不同的是,我们是清醒者,还是糊涂者;我们是积极响应者,还是冷眼旁观者,将决定我们在时空坐标中的不同位置、不同意义。
  • 第二个坐标是在学校中的坐标
学校是我们的栖息之所,作为教师,我们天然与之紧密相依。与时代背景不一样,学校是我们具体生活、工作的地方。找到自我在学校中的坐标就是明确自我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办学品质的维护者,还是破坏者;我们是学校品牌的塑造者,还是损毁者;我们是学校发展的同心者,还是异乡人。不同的关系构成不同的坐标体系,而唯有找到自我在学校中的那明亮坐标,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学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
  • 第三个坐标是在教育中的坐标
教育发展到当下,作为教师,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呢?是领跑者,还是追随者;是创新者,还是守旧者;是卓越的贡献者,还是平庸的索取者,等等,答案不同,意味着我们在教育发展中的坐标是不同的。我相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坐标,我们便能够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而自我不过是世界的投影罢了。
3.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这三个坐标其实就是我们的位置,它是我们与时代、学校以及教育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这种关系是多维的,呈现了不同的特质。过去我们强调认识自我,往往脱离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而单纯强调对自我的认识,这是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我的根源。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才能真正认识自我。
意义世界的路径:从生存走向存在
认识自我使我们逐渐摆脱了物化、僵化的危险,从而打开了富有热情和生命力的意义世界的大门。与外部世界建立深厚的关系的过程不仅使我们认识了自我,也使我们逐渐从生存走向存在,生存是生命最低限度的要求,而存在则有了目标、价值和实践的更高诉求。
从生存走向存在,这是我们抵达意义世界的基本路径。
1.目标层面:寻求高于生存的东西
有没有高于生存的东西,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满足于我们生存的东西往往满足于我们生理的需要,而对于精神层面的需要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梅岭小学的发展历史上,我们提出“卓越”的发展目标。虽然,现存的目标已经足以让学校生存与发展,但是,我们希望她更加完美,这种目标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展示一所学校更好的品质、更好的样态。我们知道完美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我们并不放弃追求完美,学校如此,教师也是如此。寻求高于生存的东西必定会刺痛生存本身,我想,这才是存在应有的感觉。
2.价值层面:形成超越有用的观念
今天,我们很多人容易陷入“价值旋涡”,其中最主要的干扰往往来自于“有用、无用”的争论。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从前日本有一个名画家,画一幅立轴,定价大洋六十元,画中只是疏朗朗地描三粒豆。有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一粒豆值大洋二十元!?”于是人们问:“画画有什么用?”丰子恺先生回答:“画画是无用的,可是无用便是大用。”价值意义既以人的需要为本,也基于人的目的、理想以及广义的价值观念。事物对人呈现何种价值意义,与人具有何种价值目的和理想、接受何种价值原则等等往往难以分离。因而,当我们更多的陷于“自我需要”,倾向于接受以“自我需要”为取向的价值原则,必然会忽视更为深层次的目标、理想和信念,而那些看似无用的价值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3.实践层面:创造逾越有形的世界
康德认为,人实际上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活在现象世界,作为现象世界的人是肉体,与其他生物差不多,要服从自然法则,是不自由的;另一方面,人是有灵魂的,作为本体世界的人是自由的。康德所说的揭示了人在实践层面的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由的,一种是不自由的。虽然我们需要服从自然法则,但是人的灵魂使他可以作出超越自然法则的选择,而选择使人获得了自由,从而可以创造出逾越现实的另一个世界,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够引入意义地表达。
由我们构造的意义世界,始于寻求高于生存的东西,在超越有用的观念的引领下,通过展示我们内在自由的实践,最终实现了从现实的、有形的世界中挣脱出来,“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够引入意义地表达。
意义世界的构建:成己成物 
第三个方面,我要具体谈的是作为教师的意义世界的构建。我们知道意义世界的核心在于认识自我,这里的认识自我其实是认识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我们也知道了抵达意义世界的路径,即从生存走向存在,以实现我们内在的自由。作为教师,意义世界的构建概括起来,可以用“成己成物”来说明。“成己成物”语出《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指的是自身要有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意义世界的构建都是无法实现的。
1.促进自我完善
我们都知道,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就明确提到,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别提到要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按照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可以对照自身发展,寻求完善与提升的地方,实现从合格教师到卓越教师的跨越。
2.促进儿童成长
在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关系,那就是我们与儿童的关系。我们对时代的观察,我们对学校的认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归根结底是我们对儿童的理解,对儿童的理解构成我们观念的整个世界。对儿童的理解需要转化为我们促进儿童成长的行动。从本质上说,促进儿童成长就是促进教师成长。 
在今天,教师的成长早已与儿童的成长融为一体,离开了儿童的成长谈教师的成长是没有道理的,离开了教师的成长谈儿童的成长也是不现实的。儿童是我们整个意义世界的起源,儿童的身上有更多的可能性、丰富性以及复杂性,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索与发现儿童成长的秘密,但是也要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意义的终结者。
3.促进学科建设
作为教师,我们都承担着具体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这是我们所构建的意义世界的土壤,也是我和我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教师的意义世界离不开现实的世界。促进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理性精神,用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的话说,“运用自己的理性并培养自己的理性的人,似乎是心灵既处于最美好的状态。” 
所谓理性精神是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热爱与专心,在我们的学科教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呈现学科教学应有的过程与样态,如何更好实现学科培育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价值追求。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我们的教育信念、教学理念和学科理解等等充分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让学科发展在核心价值、典型特质以及基本范式等等方面都得到丰富与凝练。如此,我们便可以说,我们发展了学科,学科成就了我们。
4.促进学校发展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应有位置,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与学校建立更深层次的关联,我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安放之所,我们也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作为教师的理解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找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不要简单理解为是一种空间存在,它更像是一种价值实践。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空间里,不同的物质坐标上,只有我们融入到学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学校卓越追求的共同主体,作为教师我们才有了共同的精神面相,也才能够赋予时空坐标以更加深远的精神维度。
如果说促进自我的完善和促进儿童的成长都是“成己”,那么促进学科建设与促进学校发展便是“成物”。在教师的意义世界中,“成己成物”本质上是一件事情,也就是我在前面讲到的“认识自我”,它是我们意义世界的核心,“认识自我”使我们从生存走向存在,而“存在”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的过程就是“成己成物”的过程。

来源:优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