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你理解的“破瓜”其实是文人耍流氓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8-13

在许多小说之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女子与男子同房时,要忍受“破瓜之痛”。在这里,“破瓜”就代指为女子破身,就证明已从少女转变为一妇人了。

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在明清之前,“破瓜”单指女子年龄。

在刚出现时,“破瓜”实际上只是文人间才有的拆字说法,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也有叫做“分瓜”的。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你理解的“破瓜”其实是文人耍流氓

破瓜

我们可以看到,将“瓜”字里外一拆分,就变成了内外两个“八”,二八年华,即为十六,一般指的是女子已年满十六岁了。

同时也因为“八八六十四”的结果,亦有指六十四岁的说法,比如在“功成当在破瓜年”中就有这层意思。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就曾言道:《古乐府》“碧玉破瓜时”或解以为月事初来,如破瓜则见红潮者,非也。盖将瓜纵横破之,成二“八”字,作十六岁解也。

从中我们可知,“破瓜”的最早出处是在南朝时的一首叫做《碧玉歌》的乐府诗中,曾经编写了《乐府诗集》的郭茂倩则认为,最初的《碧玉歌》本为晋汝南王为其宠妾碧玉所作,只是因时间过于久远而流失。

现存的《碧玉歌》实为晋朝孙绰所作,原文如下: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凌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同时也是“小家碧玉”的出处,其将女子情窦初开、春心荡漾、宜嗔宜喜、欲拒还迎的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你理解的“破瓜”其实是文人耍流氓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唐代诗人李群玉也曾在《醉后赠冯姬》中写道:“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完整诗句,整首诗中没有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么深奥的文字,却是显得通俗易懂,将碧玉女子温柔的歌舞弹唱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惆怅不已。

类似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晚唐诗人段成式就曾在他的《戏高侍御七首》中写道:“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时。”

五代文学家和凝也在《何满子》词中写道:“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大家可以看到,在以上诗词中,无论是“破瓜”,还是“分瓜”,均是代指年龄,并无其他曲解之意,而到了明清之时,“破瓜”就有点“滥用”了。

明末冯梦龙在他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就曾这样写:“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注意,这里的“破瓜”指得就是“破身”了,一句“十三岁破瓜”已将其含义讲得明明白白。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你理解的“破瓜”其实是文人耍流氓

杜十娘

清代蒲松龄也曾在《聊斋志异·狐梦》中写道:“见一女子入,年可十八九,笑向女曰:‘妹子已破瓜矣,新郎颇如意否?’

若是说,如冯梦龙、蒲松龄这样的大文学家竟不知“破瓜”之本意,笔者是决计不会相信的。

所以,就只有一个解释,在他们那个时代里,“破瓜”已被那些文人们故意地加以曲解,混入了他们想要的所谓“暧昧”与“风流”之意。

用今天网络中的流行话说就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文人一旦耍起流氓来,神佛都无法阻挡,因为他们耍的“流氓”可能连神佛都听不懂。

而在云贵川一带民间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他们将葫芦也叫做“瓜”,若是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两半,就成了两个“8”字,加在一起正是十六。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你理解的“破瓜”其实是文人耍流氓

葫芦破瓜

但是这里要注意,阿拉伯数字虽然很早就曾传入到我国,但真正被吸收和使用却是在20世纪之后,满打满算也就才百十年的历史。所以,这个“葫芦破瓜”的说法也多是以讹传讹,并无哪本古文献中有任何的记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