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儒敏:部编语文教材使用的10点建议

 家有学子 2019-08-13

近两年,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试卷越来越难了……”是啊,想要学好语文,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北京大学教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的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让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和家长们都不禁变得焦躁起来。

01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

为什么他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呢?目前,全国小学和初中已经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而他正是该教材的总主编。他还说,“高考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且一直在悄悄地改变。”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而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除掉写作文的60分钟,剩下90分钟,差不多是一分钟要读100字,而且同时还要把题目写出来。如果平时没有多读的话,就只能成为那做不完题目的15%。

重要的是温儒敏说,高考的阅读部分也在发生变化,哲学、历史、科技等等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而且语文高考所要求的阅读水平,远远高于平时教学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阅读不再局限于课内阅读和四大名著,如果局限于课内阅读,可能连中考都应付不了。

“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这位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的一番话也代表了当下高层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


所以现在语文的教育要注重阅读,不单单是课内阅读,更是课外的阅读,平时就要多读。而且不能从高中才开始阅读,要从小就开始培养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紧跟小学初中教材的是接下来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变脸!正在着手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曹文轩说:新的语文教材要对教师学生有制约作用,比如文章后提供书目。

“这个书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须看,因为要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评估直接挂钩,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看得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小学生家长关注小升初,初中生家长关注中考,高中生家长关注高考。这逻辑看上去没毛病。然而,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高中生关注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正当时!

那么我们要如何教好语文、学好语文呢?温儒敏先生给了药方。

02语文教学病症在哪?

吕叔湘批评说语文课少慢差费,花了2000多课时还不过关,是咄咄怪事。

其实也不奇怪,就是读得太少。

03

药方是什么?

要向那些懂得平衡的老师学习,化繁为简,抓主要矛盾,抓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

编排下猛药

“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为要”。“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考试倒逼你读书

高考和中考也都开始注意查考阅读速度与阅读量。使用新教材,也重视阅读量的问题。

教法有讲究

不同文体的教学,课型也要区分。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必要时采用“1加X”方法拓展阅读。

老师每次备课最好重新读课文,赤手空拳去读,获取真实的感觉和认知,这是很要紧的。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

实施“1加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

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精读、互文阅读、检索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读不同类型的书入户用不同的方法等等,以往的教材是关注不够的,老师在教学中也缺少方法意识。

结果就造成一种状况:很多学生只会精读,无论碰到什么文章,全都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加艺术手法等一套分析方法去套。

精读、略读有区别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04一课一得有干货

 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读书方法就是“干货”。因此,统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改进。

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

05名著导读怎么办?——要养性

统编教材中有关读书方法的内容分布在导言、习题,特别是“名著导读”中。

每一册2次“名著导读”,每次都会突出一种阅读方法。

栏目“名著导读”,目的是什么?

引导读名著,读经典,把人类文化的精华交给学生,让学生接触最高尚的精神产品;强化“整本书阅读”,读书养性。

课内可以安排一些内容,比如简要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情况,激发读的兴趣,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

“签订阅读契约”

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

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还不好,就看学生是否爱上读书,自己能找更多的书来读,而且多是整本书阅读。

不要管得太死,宁可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小结之类,那就很好了。

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

但是,纳入计划不等同于上课,一定注意不要太多干预,要想办法激发阅读兴趣。

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

06古诗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诵读

怎样教好文言文?

把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环节与手段。

对文言文来说,通过诵读知其大意,能对文章的文气和语感有整体感觉,这是基础。建议文言课少一些串讲,少一些活动,不一定要“先译后背”,也不一定“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诵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做到“当堂成诵”。

古诗词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07关于写作教学——训练思维与教师下水文

写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写好文章,更加是为了思维训练

作文课和阅读课一样,需要气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表达言说的欲望。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

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否做得好,有一个前提,就是老师自己要喜欢写作,会写文章。

老师要敢于和学生一起来写,敢于写“下水文”。不一定要写得多么漂亮,但起码“会写”。

08语文教学要讲授知识教学

如今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被弱化

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需要仔细钻研教师用书和单元导语,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

09如何看任务驱动下的群文阅读

有利于学习目标和内容集中,明确,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同时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所有的阅读教学都预先布置任务,是在任务的指使下去阅读,可能会让学生被动,降低他们阅读和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

所以任务驱动的那个“任务”,恐怕不能预设太细,要考虑留给学生的空间大一些。

在实施多文本阅读的时候,怎么把握好精读与略读的结合,怎么防止浅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进的办法就是,还是要把群文阅读的课文或者材料分为精读和略读,要有精读的要求。

10让语文课堂安静沉浸下来

我们的语文课本来就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的阅读,如果老是任务驱动,老是组织各种活动,那也是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的。

11新的语文教学架构下,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就新语文的课外阅读对家长、老师和孩子提出以下建议:

1.新语文课本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教材有意引导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老师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

2.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讲读,或者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3.一般学生,特别是还没有读书兴趣的人,给他开个书单很有必要。语文老师可以借书目来做两件事。一是激发读书兴趣。你推荐了30本,他能够读3本就不错了,慢慢进入状态,唤起阅读的兴趣。

4.我们老是抱怨语文教学低效、贫血、不健全,什么原因?很多人可能全归咎于考试,认为是中考高考和各种考试制约了语文教学,所以学生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都在责怪应试教育,就是没有从自己教学上找找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肯定会受到制约,但总也还会有些空间,我们可以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

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不要把一切负面的东西全都归咎于应试教育,我们要面对应试教育这个现实,采取某些必要的平衡。

让学生多读书,同时又应对考试,考得好,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

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周国平先生讲到阅读就是最初的恋爱,恋爱搞得全都那么严肃,甚至面目可憎,那怎么可以?

我们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