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上半年美剧总结:心里话,补剧笔记及关注

 七月撒丫子 2019-08-13


在以往临近半年的时候,总是会拜托几个相熟的剧迷,对上半年的剧集进行梳理和总结。会罗列出当中好看的,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让人失望的。每个人各自的推荐和评点,不图能获得多少的阅读和关注,只求互相见证大家都还在以充足的热情追剧。但是到了今年,关于美剧渐渐从以往纯对工业本身的关注,衍生到了更多剧作手法的思考、社会影响的追踪以及个人生活的感悟。所以半年的时候,还是决定珍惜此刻尚有的精力和时间,把这份总结变为自己从年初所有关于美剧的完整记录。有复习老剧的点滴,有面对新剧的检阅,当然,还有对半年来电视工业所发生变化的观察。所以这份半年总结不是什么剧集推荐,也不是没有情绪的工业报告书,纯粹是我这个剧迷的有些随意发挥的讨论与感想。毕竟平时真的很少有机会,可以在工作、编译新闻和写剧评之外,还能允许有这样的表达。

把总结初略地分成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心里话】是针对那些半年当中或许不如意、纠结的情绪的排泄;其实类似的话对有些朋友说过好几次了,真担心这样下去自己某天会突然变成一个怨夫或者就此被拉黑,以得耳根清净。但是我认为自己如今能选择写出来,而不是一味地抱着鸵鸟心态进行躲避,也算是最终意义上的释怀。第二个部分【补剧笔记】是因为自己一直希望用很系统性的手法去了解美剧,所以去年年底慢慢决定将观看美剧七年以来的“工业”视角慢慢转移到以各位主创作为出发点的视角。上半年看过的几部老剧就恰恰成为了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的开始,也多少就观看的进度和当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简单的盘点。

第三个部分的【关注】其实是分成两小块的,首先是针对看过的几十部新剧(还有部分老剧)一些比较个人看法的评测,比如说有没有特别着迷某个剧,或是很想狠狠diss某个剧;但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剧集当中,提炼出一些值得注意或是说有趣的现象;而另一方面,跨过六个月,工业最大的变化无疑是流媒体的又一阵变天。全新出现的流媒体的具体型态与评估,以及彼此之间的影响,也不免成为最想归纳整理的部分。其实明明这该是年底报告书才该出现的,但止不住的想要讨论和“建言”,就纯当满足自己的趣味吧。


PART 1 心里话

(和美剧关系不大,可以跳过别看了)

Life coach.

去年下半年突然有的关于写作书籍的邀约,让自己有激动好一阵子。因为这无疑是把一直想做的事情,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用最理想的方式呈现出来。当下的我有了蛮多夸张或者不切实际的期望,设想这本书会有很多人会喜欢,也设想自己是否能够因此可以多几个稿约。但其实到了今年,自己终于知道最后什么也不会发生之后,开始渐渐收掉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无论是生意上的事情还是更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都渐渐地有了些收获。最细小的改变是公众号的排版终于不用每次都麻烦油油了(好不好看这件事就不要计较),更大的改变是成为一定早到(可能也一定早退)的不正式“上班族”。自己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每个月一定会尽量把阅读的任务完成;也总是会抽空,就把电视新闻的网站捡起,无论是日常的新闻,还是偶尔比较特殊的专题文章,只要是能被自己刷到的,都尽可能地去阅读,然后用笔记本记下以备于日后在介绍的时候能够用到。最糟糕的时候,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沮丧到甚至不想打开购物软件(因为首页推荐一定会出现书),也会怨天尤人,感慨自己永远都在产出没人关心的东西,追没人在意的点;这个过程很难受,但是到了之后,我总会用《公园与游憩》和《办公室》把不好的情绪都纾解开来,或许这就是Gina Rodriguez有一次说的“TV has superpower to heal”吧,所以唯一能做到,是珍惜这份“超能力”。

到了正式结束的那一天之后,大概又抱着“或许会死灰复燃”的心态,想到要不要去试试其他的可能性。过程和结局都挺沮丧的:大概在接近一个月里,听了无数种委婉地说“这个内容也没有很好”“你没有影响力”之类的回复。其实大部分时候,这些意见都会在知道后,默不作声就在文档里把这些反馈记下来;但是自己觉得比较委屈的一次是客观说“不红”的这个转达。那些有关的道理我都懂,那些并不高的阅读量、被别人指出过的问题也很能说明这一点。但还是会偶尔说服不了内心:自己只是一个在工作和家务之外,踏踏实实更新剧评与新闻的普通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虚拟的社交媒体上,都尽可能地选择安静和专注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再也没有机会能够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了。

但直到现在,快一年之后,会觉得无论是抱怨也好,还是自我鼓励也好,唯一没有跑掉的是在看到当初坚持完成下来的“书稿”立刻涌上心头的成就感。那些多少人赞了读了,或是被骂被拒绝了,都是稍瞬即逝的;只有这沉甸甸的几百页是真实存在的,也只有在去年十月底面对“天要塌下来”的事件还是坚持了下来的心情是发生过的,所以我想我自己终于真正接受了所有的失望与沮丧,也不再刻意填满那些幻想。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是非常矫情的抱怨,也觉得在半年到来之后,必须要纪录下来。


PART 2 补剧笔记

Matthew Weiner

完成:《广告狂人》第五-七季/《罗曼诺夫王朝》

《广告狂人》的补剧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程。最早看完第一季的原因是上学时一门有关marketing的课程,有重点对其中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但此后由于节奏有些缓慢,所以一直停停看看,没有真正地喜欢上。但或许是随着读到的相关文章越来越多,又或者是对当中的几位演员(Elisabeth Moss)越来越喜欢,所以在4月份的时候,陆陆续续收掉了这部剧。

在剩下三季的过程中,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季。其实整个剧集随着时间线推进时,一些真实历史事件不可避免发生。很喜欢其对于虚拟故事中的设置。比如像第五集的马丁.路德.金,第七集肯尼迪刺杀还有随后的1968年骚乱与北越开火,所经历和呈现的并不只是报章、广播或者电视节目的草草带过;角色本身与这些事件融为了一体。而闯入Don家的黑人抢劫犯,Pete与Harry在事件后的大吵,时代变化在其中流动与穿梭,所以处理得自然。而这一季第一次出现的“Bob Benson”连同Lane和Ted,是几季以来难得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季。

到了Matthew最新的作品,在Amazon的《罗曼诺夫后裔》。其实是带着非常好奇的想法点开的。因为在开发阶段斥资8000万的新闻以及多个明星的选角,再到开播后媒体综评直接跳水以及颁奖季颗粒无收,很好奇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原因。所以在当时因为写首集印象看了两集就停掉的情况下,带着才补完《广告狂人》后没有消散的热情坚持了下去。会发现剧集所探讨的主题相对来说更为晦涩(比如第三集Christina Hendricks所饰演的演员在片场后的演艺乱象;抑或是第七集夫妇去俄国收养,却在面对缺陷婴儿彼此之间的道德困境);而非常精巧铺垫的故事架构在呼应着每一集截然不同的背景,但又因为一些集数中抢戏的副线故事,导致单集体量太大,结构散乱又节奏紊乱。在我看来,又几集如果能更进一步,做成3-4集或许会更好,所以这个点子还是有些可惜。

没有想到这部剧播完之后,Matthew最新的新闻停留在了和自己28年婚姻的妻子走到尽头。而更多的项目随着之前的性骚扰指控,似乎也暂时没有消息。可能稍后会先行倒过去看他在2017年出版的小说。

Jenji Kohan

完成:《单身毒妈》第一-三季/《落跑公主》第一季(仅为挂名EP)

下半年目标:《女子监狱》全季

熟悉Jenji Kohan是因为去年偶尔在书店买到了一本Joy Press关于女性电视人的发展的书籍(<Stealing the Show:How Women are Revolutionizing Television>,所以因此决定从其独力单干的第一部《单身毒妈》开始,慢慢认识这个在采访中直言心里拥有“对于体制有着小小黑暗”的人。

《单身毒妈》的开始非常顺利。这部剧集其实在框架上有点像融合了自己已经看完的两部剧集:《绝望的主妇》和《绝命毒师》。前者是同期的剧集,而后者则是几年之后才开播的作品。第一季有趣的设计是录像带的使用,在“为人母/妻”喜剧与为生计贩售毒品的两个部分都中和得挺好。对于体制以及精英社会的反讽,从这部剧就可以窥见一斑。

本来按照原先的计划,是准备在《女子监狱》回归前渐渐补完这部剧,但在这之前因为Lifetime,去转道看了一部仅是Jenji挂名EP的《落跑公主》。虽然并非她的全力参与,但是剧中尺度全开的笑话以及类似于文艺复兴大本营的设置还是承袭了这两部剧集的风格。不过剧集面对现在完全不做剧集的Lifetime也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从播出方式和推广力度都很有限,应该只是消耗掉存货而已。

下半年的计划是尽可能看完《女子监狱》,其实在之前有多少看过几集;不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补剧,所以任重而道远。

David Simon

完成:《黑色乌托邦》/《堕落街传奇》第一季/《忧愁河上桥》第一季

下半年目标:《堕落街传奇》第二-四季/《忧愁河上桥》第二-四季/《杀戮一代》

一开始喜欢David Simon最肤浅的原因是每次他的剧总会选到自己关注的演员。比如将于明年播出的《反美阴谋》选了Winona Ryder(她也在《黑色乌托邦》出现了),《堕落街传奇》是Maggie Gyleenhaal。而在去年写作的过程中,我经由友邻提醒,才知晓了David从《巴尔的摩太阳报》起步的新闻写作背景以及这份简历对其后创作风格的影响。即使目前只看了三部,也深刻感受到其对于近代史近乎全景式的展示。

Oscar Issac主演的《黑色乌托邦》一早就躺到了硬盘里,但是直到今年才正式完成。这部可以作为 “地方志”的剧集事无巨细地解剖了这场曾发生于Yonkers却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力量的纷争,所涉及的话题更包括了种族隔离、防御空间理论、政坛的尔虞我诈以和移民自救。剧集本身对于Nick Wasicsko这个复杂又矛盾的政客形象有着相当大的着墨,比如升起时的风光,和令人扼腕的迷失于利益漩涡。但剧中关于像Mary、Carmen这样用自己的力量对抗体制与偏见,带来一个家园等,同样也很感染人。所以整部下来,绝不仅是传记式的重复,充满了生气与人性。

而到了聚焦飓风席卷后的新奥尔良,审视这场天灾每一个平凡人对于自己生活和社区的重建的《忧愁河上桥》以及以色情产业兴起作为切入点,事无巨细对上世纪70年代纽约问题体察的《堕落街传奇》,角色、问题以及与地区的联系组成了他剧作的重点。观看David的剧,总会激发我想要去找更多有关剧作之外的资料进行延伸和补充阅读。也是看剧之外意外的收获。

OTHERS

除此之外,下半年最想探究的是《婚外情事》和《扪心问诊》的Sarah Treem。《婚外情事》其实自己有看,只是到了第三季就渐渐想要攒着完结再看;勾起我兴趣的是后者。这部根据以色列原版改编的HBO剧集与普通按周更新的美剧有一些截然不同的播出方式,之前曾经查过条目发现它是以日播的方式一周播出4-5集,每一集都是围绕着心理诊疗展开的。而作为Sarah真正在电视圈的起步之作,也就更加感兴趣了。

除此之外,遗愿清单之一的《黄金女郎》上半年看完了第一季,一直因为Glenn Close要看的《裂痕》也因为最近三个月的电影节行程没有展开。希望年底的时候可以按时完成!


PART 3A 剧集回顾

“喜剧新纪元”:百花齐放的角色群像、改变的创作环境与演绎

Hulu:

《难处之人》和《随性所欲》的相继剧终,让我曾经对Hulu喜剧的未来感到了一些担忧。但是上半年相继开播的三部喜剧--《女大当自强》、《拉米》和《青春期的我们》,回想起来都非常满意。

这三部剧集当中我觉得最为特别的是《青春期的我们》,因为它所抛出的设定是非常有趣的:两位领衔剧集的女主演Anna Konkle和Maya Erksine如今是32岁,但却在剧中创作了两个13岁的自己。看上去有些疯癫,但却是对许多制作中仍然普遍存在的女演员年龄歧视和那些永远活跃在热搜榜上“少女心/少女感”的有趣回响。而作为校园喜剧,它的取材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更多时候存在的“average girls/boys”。所以即使有年代、性别和文化的隔阂,我仍然从中找到了很多简单的情绪共鸣:比如性冲动和发育,学习得灰头土脸也考不了高分好名次的平凡与自卑,自以为很酷的抽烟干群架还有被那些男帅女美的“贱女(男)孩们”无情吐槽…而在校园里能帮你渡过这一切的总会是一两个能聊得上几句的好友们,大家或许都在被这份“平凡感”淹没,但又总是鼓励着彼此足够不同,用感兴趣的共同话题抵抗住所有消极情绪和压力。所以我觉得这部剧属于对往日生活简单又可爱的昨日流连,又捕捉了许多人在年轻的幼稚单纯又保持好奇的情感。即使有些做作的屎尿屁笑话,也还是挺真挚的。

《拉米》和《女大当自强》我在看的时候都一度被剧中某个时刻或是呈现冲动想要给到五星,但是在看完之后的回味又或者是其他人的点评之后,会发现各自都仍然有着足以进步的空间。前者最为重要的意义是在当下这个时政背景的节点能够支持去做一个主角背景为第一代美国本土出生,伊斯兰移民后代的半自传剧集,其实也是对新演员很好的鼓励。它所涉及的诸如头巾、斋月和清规戒律,会像一扇窗,带领观众涉足可能自己不够熟悉(或者有些误解)的生活;而类似于“Muslim Tinder”、存在危机以及Ramy家人所拥有的烦恼又在打破荧屏内外的屏障,让观众都能尽可能做到感同身受。而类似于第四集用“911事件下的我”来进行其他话题探讨的这些设计,也很印象深刻。这部剧集算是填补了《无为大师》进入间歇期造成的空缺,也爱上了萌萌的Ramy Youssef。

《女大当自强》是因为Aidy Bryant看的,其实感觉她本人在SNL的角色“人设”和Lindy West原著所要渲染的斗士形象有点反差,所以总觉得剧集拿捏得不够好。但是这部剧是对当下“胖影视”比较陷入的两个类型(一类是类似《永不满足》这样有些越线的体重羞辱,另一类是《超大号美人》、《难道不浪漫》那种真善美糖水式呼吁)之外的区隔。剧集中充斥的是“我要发出最响亮的声音”式的情绪感染,无论是自卑自信还是食物诱惑或者人身攻击,都涉及得很勇敢。其实类似的精神在六月看到Jillian Bell演的《她的马拉松》也有感受到,对比之下,《女大当自强》就显得标签化了一些。但还是觉得这个剧集对于Aidy是“后SNL时期”一个非常圆满的开始。

总的来说,这三部喜剧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仍然认为它们的存在对于2019年的喜剧是非常耀眼的。当广播网会因为收视、营利等其他因素而对喜剧的选择面相对收窄(办公室喜剧和家庭喜剧甚至成为了唯二的选项),在这方面会相对宽松的流媒体能够给予这些剧集很好的成长空间。可能观众在第一季的时候,会因为短小篇幅不足以看透角色,又或许会觉得TA的人际互动与行为方式稍显突兀;但是我想如果继续做下去,或许会得到不少的修正。而另一方面,喜剧角色的文化背景、社会身份甚至是样貌也丰富了起来,这当中肯定少不了对于“多元化”这样字面意义上的追求,但是还是那句老话:Presentation CREATES Impression,Opportunity EMERGES Visibility.

Netflix:

差不多在去年的某个时候,仔细审视Netflix的喜剧,会越来越觉得有些失望。尤其是由人情因素裹挟或是跟风热点的剧集,在过去预订的时候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有好几部都是属于“它甚至不需要制作,就能感受到命不长”的那一类。当然这个念头在去年年底看到《柯明斯基理论》之后,有稍微地打消一点。直到今年Netflix1月有了《性教育》,2月又跟着上马了《轮回派对》,就重新恢复了往日对“网飞爸爸”的无脑吹模式。

《性教育》出彩的点我觉得在于在很固化的“后《皮囊》时期”以及“《十三个原因》综合症”的校园剧套路之外,又以“性”作为切口,佐以喜剧元素,把握住了剧中每个角色的成长和百味心绪。以往“性”在剧集中,是非常奇情香艳的;包括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它本身也是自己跃跃欲试又怕捅开的那扇窗户,父母长辈总会努力回避这件事,闻之色变;所以只能在懵懂、尴尬和勇敢中去真正地对自己和生活进行探索与发现。这部剧集把这当中的心路历程和别样趣味都有抓住,所以看的时候就是很简单的爱上了,也丝毫不觉得当中一些被营销号刻意截取的段子或是动图有很过头或太超过。当然看完之后,我对剧集的一点挑剔是剧中非常喜欢的Gillian Anderson为什么戏份这么少,但是和朋友交流之后,会觉得这个角色只是作为附属,而将真正的视角交给青年角色是比较集中专注的做法。

稍后开播的《轮回派对》其实是冲着Amy Poehler在主创团队,Natasha Lyonne主演去的,但是在追剧过程之中,我完全忘记了这部分的存在,很快就进入到了Nadia的故事当中。剧作在“《土拨鼠之日》梗”被很多电影广泛使用的背景下,不止是单纯复制这一模式,也采取了一种很另类(甚至是有些不友好)的方式来重复Nadia这个好像随时神志不清、脏话连篇的女人死了一次又一次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过往什么“每天醒来就是一个开始”的从良寓言不复存在,但“我不知道怎么纠正,因为老娘死了!”的核心宣言却显得有些酷。对角色的动机从强行改变到如套娃“拆开揭露”自己的设计也会更讨人喜欢。

在这两部剧集之后,我曾经自信地宣称Netflix喜剧从此进入“2.0”的新纪元时代。但接下来几部开播的喜剧着实有些把我打懵。它们出现的问题其实大概可以模糊地归为两类,依次划分为“不作为”和“不够努力”。患了前面症状的剧集包括了Idris Elba主演的《查理驾到》还有类似于《绑定》以及好几部连名字也想不起来的,会产生一种“为什么要来演这个”“真的值得拍出来吗”的疑问,当然对于这种剧集当然就当作避雷,之后不看就好;但后者带来的情绪就显得比较纠结。

像作为Ricky Gervais重新出发之作的《后半生》,其实这个故事非常温柔,“鳏夫追忆亡妻,重新向前看“的设定在一众“PTSD类剧集”当中是招人喜欢的,但或许会有些挑剔以往火力全开的Ricky这次怎么会有点寡淡;而自己极为喜欢的Christina Applegate再度回归的《麻木不仁》虽然也很好看,也提到了艾美,但是会对当中那些非常程式化的“阴谋反转”“ 女性互助”显得稍微有点不满足。还有一部,是因为题材早早关注的《特别》,和前面提到的关于角色群像丰富的讨论一样,所以当时短评里有提到“电视极盛期(Peak TV)让每一种声音都能被倾听,故事值得被讲述。”但是就剧作本身做成非标准长度、碎片化叙事等问题,又会觉得最终的成品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故事和题材。其实对这三部剧集的话,这当中肯定有剧作本身的问题,可能也和自己观看的心态或者方法逃不了干系。只能说前两部都确定有下一季了,最单纯的想法当然还是希望它们可以变得更好。

其他

《大哥大姐没出息》对桃片的rip off是上半年高光时刻

首先是两部值得多花点篇幅介绍的。Comedy Central的《大哥大姐没出息》我一定要重点回溯一下找到这部剧集的“心路历程”---QxxxrMxNxx/Cxxkyboys【。→ QxxxrMxNxx评论区毒舌基&好基友→Classic字幕组(油油批,现在鸡尾站都是拿来找剧集用了)。此次Chris Kelly和自己以前在SNL时期的搭档Sarah Schneider跳出来单独做的这部小剧会让人想起《难处之人》的调调,而当中小弟“Chase”的演员Case Walker本身就是在国外抖音网红出道也有些新鲜感。从上面截图的桃片梗、Andy Cohen节目、Justin Theroux还有季终集和同属于一家电视网《大城小妞》呼应的“Yas Queen”(当然,还有Lance和室友小哥),每一集都融入showbiz梗与关于生活抉择的酸甜其实就是简单的好看。

《黑色星期一》则是在我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金融话题另一角度的延伸。而且没有想到的是,它仍然来自于可以搞出《亿万》的Showtime。相较于波涛汹涌的商战对抗与风云变幻,本身作为喜剧形式的该剧更多地是借用吸引人的80年代复古风潮(尤其是离不了的原声和诸多文化符号的借用)和及三位“非主流华尔街客”的角度去审视了那个年代的浮华、丑陋与疯狂。一开场响应“黑色星期一”事件背景的跳楼也牵动着主线剧情,吸引观众入戏。三位主演的表演都非常有趣,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也很充足,同样是上半年印象深刻的剧集。

还有一类,是不足够完全欣赏到,但是仍然会觉得有足够风格和探索的剧集。这当中包括了FX的《吸血鬼的生活》,Sundance TV的《婚情咨文》以及StarZ的《现在启示录》和《真我人生》(虽然这部剧集是去年开播的,但是今年才正式看完)。比如《现在启示录》,它是对导演本身之前风格的剧作化延续,也算是青春类剧集很另类的答案吧;而《真我人生》是虽然对拉丁文化有一些隔阂,但作为“寻根类”剧集,无论是集数当中涉及到的文化话题(拉丁社区的包容政治与女同境遇还有简单的风俗之类)还是角色心绪与故地旧人的冲撞,都很优秀,但它本身是否需要归类为喜剧讨论也显得比较不太好判断。

限定剧:真实的力量、创新叙事与意外收获

基本上隔三差五就会收到“什么是限定剧、迷你剧、诗选剧”类似的问题。可能放早几年,还会觉得有些不以为然,就用个“叫法不同”搪塞过去。而且艾美奖也总是会认为【电视电影和限定剧类】或许是放水最严重的一类。但是上半年限定剧的百花齐放,真的觉得或许最优秀的剧集和最精尖的创作力量都在这一块了。

最想要先说的,一定是《有色眼镜》。其实对Ava DuVernay在《塞尔玛》之后的每个项目都异常关注,不可否认的是她交出了像《第十三修正案》这样的杰作,但同样地,类似《时间的皱折》留下的阴影也仍然“余威犹在”。虽然只有仅仅四集,却滴水不漏还原了这场案件的每一面,并着重于对于当事人家庭和制度的思考和关心。当中关于Trump、公义系统以及监狱制度的探讨更是用“前世喻今生”,提醒人们这件事还不曾走远,可以说视角与格局非常宏大。虽然因为登场人物众多,一定程度上分薄了许多角色的形象,但我想这个冤假错案的故事在几年前的纪录片之外,终于再次得到了关注,“保持同理心”的呼吁如片名一样,值得回味与了解。

关注埃博拉疫情的《热点地区》和可以盖章今年目前在中外观众心目中成绩最好的《切尔诺贝利》,在真实事件的框架之外,不仅仅做到了对事件的还原,更是对当时历史几乎精准的“气氛情绪”还原。前者相对特殊的出彩在于,戏剧化的改编与几位主角精准的演出,在比较“老生常谈”的灾难重现与破解之外,加重了剧集的娱乐和追看效果(同样地,对Richard原著所呈现的真实与震撼也因此被削弱了)。后者不用多言,除了夸赞之外,想不到还需要再多说什么。更锦上添花的是,几位实力派组成共演阵容,也十分优秀。

上述的则三部剧集在播完之后,还掀起了多种形式的后续影响。《有色眼镜》当年的审判以及来自于公诉方本身的分歧重新被搬上台面,让更多人再度审视这起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案件。《切尔诺贝利》在完结之时,引发了对其他化学灾害的关注,比如印裔英籍演员Meera Syal就在季终时表示自己希望团队还有继续制作的计划。尤其是于1984年发生的印度博帕尔毒气外泄事件,这同样是历史上死伤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之一;超过55万人受伤,而几万人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至于作为剧集视角的“对立方”,俄罗斯电视工业也迅速反弹,上马了两个不同角度、也难免有“辩护”之嫌的相关项目,同样可以看作是剧集产生的巨大回响。至于在收视和讨论相对偏弱的《热点地区》,则是让国家地理频道以此为模板,将原先的限定剧形式改为诗选剧,关注更多的健康灾害问题。这同样也是真实叙事的力量。

如果说上面三部剧集是对纪实叙事出色平稳的演绎,剩下几部想要着重提到的剧集则是从其他方面优胜,也奉献了非常抢眼出色的成品。

由Sam Rockwell和Michelle Williams领衔主演的《福斯与沃登》,在拥有相同调性的《宿敌》第一季之外,将故事的立场尽量舍弃了茶余饭后般的八卦窥视,更出于对两位对待舞台如此赤诚之人的尊敬与怀念,所以剧集相对来说更加平实。或许登场人物众多、歌舞片历史的限制,有点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好看”,但剧中精细的表演、考究的文化符号,还是足够还原歌舞片当道的往日好时光,也让一幅秀场画卷缓缓打开。除此之外,更为感动的是对于两位角色情感的演绎,开始之初会觉得剧名应该是“Fosse & Verdon”,但随着剧集下来,便能理解 “Fosse/Verdon”之间的并列关系。当然,最为享受的还是Michelle的表演,相较于电影中更为常见的“绿叶”角色,我始终认为这部剧集的空间与篇幅给予了她不太轻易发出的光芒,所以也不得不提。

奇葩社会新闻打底的《恶行》,让一篇如“《知音》专题文章”的报道变为关于原生家庭噩梦、亲情的现实寓言。当然,成就这一切的是两位如高手过招般的女演员。《逃离丹尼莫拉》之后,Patricia Arquette继续爆发“小宇宙”和挑战自己,把“Dee Dee”的控制欲演得异常生动;童星出身,如今却已经出落成不同气质的Joey King,不光是在形象上挑战自己,同样将“Gypsy”的憎恶、牺牲融入到演绎之中,让两个人犹如高手过招,产生了看点十足的碰撞。所以在比较盛行的“真实罪案”剧集对于案件的简单复刻之外,本身也是非常出色的女性表演课。

而《第二十二条军规》除去对已经有深刻影响的原著进行了还原,又利用充足的篇幅大胆地对部分话题做了延伸与舍弃。不变的,是悲凉与现实的交织,癫狂与绝望之间的不清。尤其是Christopher Abbott诠释的“Yossarian”,贡献了出色的演绎。虽然没有收获提名,但他绝对是今年心目中名副其实的艾美遗珠。

工业角度来说,2019年上半年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便是五月作为“冲奖月”的概念悄然而生。在美国电影的部分,最后几个月由大大小小颁奖礼和“纽约-特柳赖德-多伦多-威尼斯”秋季电影节战线一同组成了通往奥斯卡的“冲奥战线”。而今年的五月似乎就像是各家电视单位一同不经意形成的“冲艾前哨战”。因为每年艾美奖的报名日期都是头一年的6月1日截止当年的5月31日,所以5月对于吸引选民的注意力就显得比较重要。其实在以往的时候,会感觉到相关的参赛单位在时间概念上的把握并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今年五月有五家媒体选择在本月“上新”,这个习惯似乎也渐渐的形成了。

无论是“镀金”也好,还是营造“品牌形象”也好,于五月定档的一批限定剧会享受许多自然又及时的好处。首先,因为不像许多连续剧集可以播足几个月,几集放完就要经受时间检阅的限定剧能在最短时间内被投票的评委记住;其次,五月本身也是大部分剧集季终的日子,作为收看热情相对疲乏的夏天,这种运行时间不长的播出形式也会让观众更加接受。从最后的艾美提名成绩来看,《有色眼镜》和《切尔诺贝利》高调领跑,其余三部可能本身在题材、平台等部分有些吃亏的剧集不幸被忽视;但几部剧集获得的媒体评价与口碑分数都非常之高,这个“五月冲奖剧集季”的初步格局我觉得是有了。没准在未来,作为剧迷或许也会拥有如影迷在颁奖季下载、疯狂看片和追评价的别样乐趣。

剧情剧:大牌加持的尴尬、亟待更多的发现与期望

上半年里,除去像《杀死伊芙》这样新季回归还尚能保持水平的剧集,其他的剧情剧大多数都乏善可陈。要列举好看的,显得有点困难;说到踩雷的倒是有一大堆。这其中印象最深刻(感觉最难看)的大概是Netflix的《假如》和《心室》;两部剧集的弊端都非常一致:首先就是试图想要拉在过气/回春边缘不停试探的女演员作为卖点,但实则是给新人演员们做嫁衣(前者是Renée Zellweger,后者是Uma Thurman),其次都是没有来由的悬念和故作高明的阴谋。

而另一方面,原本应是“美剧荒漠”的六月档变得热闹了许多:首先是回归的《大小谎言》第二季,抛开最近戏外导演Andrea Arnold关于剧集控制权的纷争,新一季回归之后打消了之前对于后续质量的担忧,而Meryl Streep的补充也显得十分厉害。除此之外,本月开播的《山巅之城》《人生恩典有限公司》也各有滋味,前者在两位男主角的默契搭档和年代元素的引用表现稳健,在程式的罪案剧之外,也难得有了一些新意;后者则是在“一环扣一环”骗中骗式的故事,还能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影像表达,所以也同样蕴藏了不少潜力。不过它们都尚未播完,因此在这里不另行展开讨论。

若说一定要挑出一部,我会选择的是HBO的《绅士杰克》。Anne Lister的原型故事已经足够打动人,但是剧集还有着不少心思小巧的设计。其中是具有想象力、此前只在现代剧比较多见的“打破第四面墙”。因为彼时Anne在日记需要通过复杂的代码,才能交代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感情生活。而这种方法很好的将这样隐秘的心声,传达给了看客。

“迂腐与平庸,才是最可怕的东西”, Anne如是说。接近200年以后,她的故事连同日记在剧作的改编下依然闪闪发光。这不仅仅是一首寻求浪漫、充满激情的女子勇敢追爱的跌宕情诗,更是一个在压抑时代被禁锢的自由灵魂,努力不屈服于世界的勇敢故事。无论是随时都着全身黑色的英姿飒爽,还是面对男人时的勇敢与坚持,Suranne Jones出色的演绎也更加重了这位伟大又令人尊敬的史实人物所带来的感动。

告别之时:感动与珍惜

1.《大城小妞》 (Comedy Central)

我的标记时间:(第一季)2015.2.22-(第五季)2019.3.29

没想到如此care free又随心随性的剧到最后认真的煽情又毫无预警地骗走了我的泪水。从最早仅仅是因为Poehlerbear追开的这部小喜剧到最后却成为了自SATC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纽约:那些年一起踩过的街、在脆弱关键时刻发出的声量以及无奈和尴尬。“美丽、深刻、真实、酷、重要、有意义”,每一个词汇附加在Abbi和Ilana的关系都从“means nothing”到“this is something”,它给荧屏中的女性友谊创造了一个新的可能性,也为我开拓了(《南方公园》之外的)Comedy Central--这个堪称喜剧的“宝藏电视网”。于是它可能无形激励着每一个年轻的女性电视人成为新的Abbi和Ilana(《青春期的我们》是一个,但绝对不是仅有的一个),也让更多人愿意说着“Yas Queen”选择前进。所以只有这么隆重的#Farewell才对得起每一份观剧的情绪。

2.《我爱上的人是奇葩》(You’re the Worst)

我的标记时间:(第一季)2014.10.8-(第五季)2019.4.4

从完美的致郁和夺走眼球的“奇葩”,再到标准的甜腻喜剧与情爱关系讨论,或许看到了这个年代最好的rom-com。它用一种近乎“折磨”的方式表达了所有想要说的:PTSD、童年阴影、情绪分裂和永远不会消逝的怀疑...没有一样东西漏下。又同时捕捉了一对爱人间从牵手到认识,相形渐远到旧情复燃中的每一段心绪。“我们的爱情故事丑陋,令人不适,给人造成心理阴影...但又精彩,乱糟糟的复杂与真实”。这是一出炽热又复杂的爱情故事,也是提醒着每个人在这一世都要去选择的“最好现实寓言”。#Farewell

3.《疯狂前女友》(Crazy Ex-Girlfriend)

我的标记时间:(第一季)2016.4.22-(第四季)2019.4.6

仍然难以想象四年前偶尔点开的“女疯子剧”竟然磕磕绊绊走到了现在,甚至是获得了一个很圆满的剧终。大多数的人们或许根本不知道CW有一部这样的剧集,但是它成为了电视史上对待精神问题最温暖又最具包容性的剧集之一。Rebecca在这当中收获了惊喜的改变:她不再为任何男人而活,更成为了一个试着考虑别人问题的人。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关于发现真我与快乐的剧集,在黑暗狗血当道的“黄金电视”年代,是多么温馨简单的内核啊。最后一季的故事其实写得接近崩了,强行找Skylar Astin哥哥替“Greg”、拆了“Darryl/White Josh”CP...都不喜欢。但是或许对剧中的任何角色,向前一步方能获得人生新格局吧。结局落在这样欢笑满满的演唱会挺好的,希望还能看到主创说的关于上百老汇、更多音乐剧相关的未来吧。#Farewell

4.《副总统》(Veep)

我的标记时间:(第一季)2013.6.24-(第七季)2019.5.13

或情绪起伏,跟随选情仕途,坐上一辆心跳极速加剧的过山车;或见证“巾帼二当家”,在至暗时刻永不言弃,一切尽失,追求极致权力。齐聚了政坛的讽刺、冷酷与无情,和癫狂的世界平行着;又总是在某些时刻保持无畏的调侃与自娱自乐。这让“Selina Meyer”的故事与形象不用被任何一个固定的词语定型。而观众,也只用从现实抽离,像永远坐在办公室的“Sue”静观一切,去享受和珍惜这部剧集所赋予给我们的“特权”。#Farewell

5.《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我的标记时间:(第一季)2012.11.26-(第十二季)2019.5.17

对这部剧后期逐渐下滑的质量以及贫瘠的笑点,永远不吝我的毒舌、嫌弃与炮火;也知道和上一代那些喜剧经典,它所获得的成功和质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到完结这一刻仍然感叹有幸在“我的时代”见证了这一部剧集的开播到完结,尤其是回首发现,主创们能够最后把原本很小众的geek应援曲经营成人情世故的“全民老友喜剧”,俗套却有充满着在工业里摸爬滚打的生存智慧。#mygirl#Amy is amaaaaaaaaazing!以及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喜欢三位背着争议出现,却最终为剧集注入宝贵能量的女演员。 #Farewell

还是那句老话,看什么剧喜欢什么都只是自己在有限时间可以做出的选择和判断。不可否认的是,好几部有些热门并且优质的剧集我都甚至无缘在上半年打开(就像《爱、死亡和机器人》或者《好兆头》等),没能纳入到讨论是有些可惜的。所以做出的选择和讨论的剧集必然也有些偏差,或许这就是私人总结的意义吧。而相对来说,想看的剧集更多集中在下半年,比如像等了许久才回归的《心灵猎人》以及“男神”Steve Carell在Apple的剧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PART 3B 流媒体半年报

从3月份Apple的流媒体计划正式出炉,再到一个月后Disney+的正式官宣,还有最近刚刚定下来华纳旗下的HBO Max以及Quibi。其实将要在接下来见面的流媒体和相关的制作变得更多了。这四家已经成型,亟待观众检阅的服务之外;半年以来围绕着流媒体所发生的变化还包括NBC自己的NBC Universal,从Netflix手上拿回讨人喜欢、人见人爱的《办公室》再到从USA手上接盘到《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都显示出它不小的野心;而成立不到两年的DC Universe因为《沼泽怪物》的突然被砍,HBO Max的公布,前途也因此增加了悬念。

这一部分当中,会主要集中于回顾和盘点上面最先提到的四位“新选手”。运作模式和简要概况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知道究竟有哪些项目能看。

1.Apple TV+

【背景】

关于Apple的流媒体,最大的感受就是“狼来了”。其实最早在2017年,就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剧集预订和选角的消息。但是直到今年3月25日,才姗姗来迟地举行了发布会,公布了一些信息。会上,Tim Cook携Steven Spielberg、Oprah Winfrey等一众前来站台的好莱坞大佬在今天揭晓了旗下神秘的流媒体面目。诚如英国Channel 4的前CEO David Abraham评论道,这是对“全球传媒工业的一大重要时刻”。接下来的几年里,Apple将利用接近十亿美元的预算投入到流媒体的大战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此前已经有Netflix、Hulu和Amazon“三分天下”,如今Apple成为最新加入战斗的“愣头青”,而Disney也在之后“虎视眈眈”。Netflix的高层在回应这个新加盟的选手时,用了“太迟了”来形容,我觉得此言不假。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疑问“它们到底在干什么”,对于项目过长的时间延伸,真的非常影响对其的热情与期待。

举行的发布会上,看似有许多内容公布,诸多大咖讲话,但是最关键的剧集开播时间、播出方式和具体服务价格依然有所缺失。收看的剧迷仅能从演讲中找到一些模糊的碎片信息:新剧将于秋季开播,App将涵盖HBO、Showtime等部分剧集和节目的内容的点播,诸多此前未命名的新剧有了正式的剧名…正如Deadline的Dade Hayes在形容这场发布会用到的“虚张声势”这个词语,无情的股票市场迅速对这场内容空空的发布会做出了反应。根据股票信息显示,Apple在发布会进行当中,就率先较前日下跌1%,最终在收盘时以187.61美元/股收盘,遭遇了2%的跌幅。翻看网络上的诸多网友及媒体评论,普遍对这场发布会的信息量感到失望。

最让人诟病的,还是节目整体的气质与基调。就像早前已经有报道指出的Apple对于内容尺度的控制,无论是发布的剧集混剪所使用的背景音乐,还是确定的Oprah Winfrey及《芝麻街》节目,都让人误以为点开了正经严肃的PBS。相较于Netflix和Amazon的初登场,Apple的节目更多的感觉是利用过往某个成功的点子(无论是主创还是节目内容),保守的进行再发散与创作。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发布的剧集预告质感让人联想起了那句近年来被频频强调的重归基本(“Back to basics”),一方面也对出品剧集可能过于无聊和单调感到一些担忧。

【节目储备】

出现在官方第一批节目预告的剧集共有9部,它们分别是:

(几部条目里没有中文名字的剧集译名都来在于@Charleschou 自己的翻译,谢谢你)

《晨间风云》(The Morning Show) I 《隐情实录》(Truth Be Told)I《看见》(See)

《为全人类》(For All Mankind)I 《保姆》(Servant)I 《狄金森》(Dickinson)

《天黑请回家》(Home Before Dark)I《游戏人生》(Mythic Quest)

《惊异传奇》(Amazing Stories)

截止到3月份的时候,这九部剧集的拍摄进度差不多都进入了后期制作或者完全完成,所以说有较大的可能是它们会全线在秋季亮相。然而会议结束的几个月后,这九部剧集只有由《谋杀》男主Joel Kinnaman领衔的科幻剧《为全人类》(For All Mankind)在随后补充了完整的预告和正式的物料发布。所以更大的可能是这部剧作为“开台剧”首先预热,其他的还会再被拖延一下。

但除去这些已经在首波预告出现的九部,Chris Evans的新剧《捍卫雅各布》(Defending Jacobs)的路透照也渐渐释出。其他像Brie Larson未定名的CIA女特工项目、《爱乐之城》导演Damien Chazelle的新剧、Richard Gere和Jennifer Garner各自的剧都没有太大的进展,目前Apple TV+的项目已经突破了20个。

2.Disney+

【背景】

在Apple TV+公布的两周后,筹备已久的Disney流媒体Disney+就在其投资者大会上揭开了神秘面纱。在会上,Disney公布了流媒体详细的登录时间、定价以及将会拥有的节目储存。相较于早前Apple未有太多信息量的演示加上《复仇者联盟4》的预售成绩,市场情绪对Disney反应更为强烈一些,股票在会后达到了一年内的高点120.2美元/股,周五更以130.06美元/股报收,创下了自2009年5月以来,股票的单日最高涨幅(高于11%)。

新的Disney+将于11月12日正式于美国登陆,此番最获好评的便是相对便宜的定价。据悉,这个新的流媒体单月花费在6.99美元/月,此外还提供了包年69.99美元/年的选项(约5.83美元/月)。相较于Netflix、Hulu以及Amazon大多数高于10美元/月的服务,Disney+有着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首席财务官Christine McCarthy透露迪士尼预计于全球达到超过1.48亿的用户,并且将会努力在2023年实现首次盈利。(2019及2020年年度运营亏损预计为6.5亿美元/年)。原创节目的预算方面,在2020财年中,将达到1亿美元,至2024年,总制作预算预计在2.5亿美元左右。

综合迪士尼目前披露的所有新剧开发计划,一个核心重点就是会围绕着旗下行之有效的IP开展。从内容定位以及节目创作力上来看,Disney+或许仍然算不上目前几家流媒体的绝对对手,对于路人也并未抛售更多吸引力的新剧计划。但是对于热爱迪士尼品牌的粉丝来说,依这个相对便宜的价格以及专注度较高的节目内容储备,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节目储备】

Disney+对于节目的时间线和播出有着更为明确的规划。这体现于不仅仅明确列出了版权节目内容库的详细清单(《星球大战》全系列、《辛普森一家》等),还有对原创内容的精准规划。首先在12日登陆当天,剧集版《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The Musical)《曼达洛人》(The Mandalorian)以及新版动画电影《小姐与流浪汉》等三个原创节目就会抢先见面。

此外,《处女情缘》女主角Gina Rodriguez开发的《女总统日记》(Diary of a Female Presiden)、Sebastian Stan及Anthony Mackie领衔的超英限定剧集《猎鹰与冬兵》(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会在第一年内上线,Tom Hiddleston领衔的“洛基”单人剧集《洛基》(Loki)、Diego Luna重现《侠盗一号》角色的剧集《未定名Cassian Andor剧集》(Untitled Cassian Andor Series)以及“猩红女巫”Elizabeth Olsen回归领衔的剧集《旺达:幻视》(WandaVision)则会在第二年(2020年后期-2021年)推出。

此外,在新剧开发上。Disney+目前宣布的各类“IP”还包括了《爱你,西蒙》的剧改版、Jeremy Renner牵头的“鹰眼”专题剧集、《怪兽电力公司》系列的动画版和《沙地传奇》的改编。另外在节目基调上,也更向“合家欢”倾斜,早前一直由Zoë Kravitz领衔的“性转版”《失恋排行榜》(High Fidelity)就因为剧中的话题涉及与题材,最终在4月初的时候转手给了Hulu。

3.HBO Max

【背景】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HBO Max”的确定发生在下半年了。不过由于本文的写作时间依然晚于它,所以这里也一并纳入介绍。

这个从属于华纳,早前有些神秘的流媒体是直到上周才正式确定为名字叫做“HBO Max”,而目前的计划是,今年年底开始逐渐推送beta版进行有针对的用户测试,于明年春季正式与观众见面。至于具体的订阅费用,业内保守估计整合内容更多的HBO Max会高于早前Disney+每个月7美元的报价,并有可能高于目前以提供HBO内容为主的HBO Now(15美元/月)。此外,用户在缴纳订阅费用之后,仍然将会需要点击广告。

一同公布的计划中,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华纳旗下最大王牌《老友记》全季将独家在HBO Max播出五年,预计将会因此支付主创部分多达4.25亿的费用;这也让Netflix现时收看率名列前茅的《老友记》于本年度重新签署的一年合约就此到期,不再续约。可能观看渠道众多的国内剧迷会对这个调动没有明显的反应,但是根据THR最新的一篇报道所引述的调查中,在过去一年中,整个Netflix美国本土用户共计观看了约莫330亿分钟的《老友记》(换算下来,平均每个用户大约观看了576分钟),还是不难看出头部版权节目离开后可能会对Netflix的订阅造成的巨大影响,毕竟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因为新剧而选择留下来的。至于CW剧集的部分,原本一向都由Netflix丰厚的转播协议撑腰,使得大多数时候全台所有剧集得以续订。但是下个季度包括《蝙蝠女侠》在内的三部新剧均选择不与Netflix签订合同,也预示着这些对年轻观众有着较强吸引力的剧集或许会重投新媒体旗下。

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是DC成立不到两年的DC Universe,今年在评价不错的《沼泽怪物》播出一集之后,就突然被砍,着实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虽说这当中还包括剧集可能没有及时拿到减税致使预算超支的因素,但因为隶属于华纳旗下,这部分的内容连同整个计划会不会重新整合到HBO Max旗下,也是一个比较受到关注的话题。总之相较于Disney+和Apple TV+,由于HBO剧集的坐阵,以及(潜在的)多部上世纪经典喜剧的掌握,个人认为HBO Max在版权内容库上有着更强的储备和实力。

【节目储备】

原创内容方面,HBO Max目前已经宣布的剧集包括了七部:

《沙丘》的伴生剧集 I Ansel Elgort主演的《东京罪恶》(Tokyo Vice)

《生活大爆炸》“Penny”Kaley Cuoco主演的《乘务员》(The Flight Attendant)

Anna Kendrick主演的诗选剧《Love Life》

两部来自《疯子》主创Patrick Somerville的剧集:喜剧《Made For Love》,限定剧《Station Eleven》(暂缺条目)

根据电影改编的动画《小精灵:魔怪的秘密》(Gremlins: Secrets of the Mogwai)

此外,头部制作人Greg Berlanti预计将会为HBO Max制作四部新的独家原创电影,Reese Witherspoon牵头的制作公司Hello Sunshine也率先签约了两部电影的制作合同。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华纳的影剧可以说是海量的IP内容库,在过去的几周里,“《哈利波特》将拍剧版”的传言不胫而走;虽然消息马上就得到了否认,但仍然给人了一丝对于这些电影系列某天剧改化的期望;而《绯闻女孩》老剧新拍的正式预订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家庭喜剧享有盛名的“TGIF”计划新版,也看得出HBO Max选择了和Disney+非常相似的发展路数。

4.Quibi:

【背景】

早前因为短视频发家,由经验丰富的出品人Jeffrey Katzenberg成立的Quibi算是流媒体当中比较别具一格的存在。诚如字面所示,“Quibi”取了“Quick Bites”的意思,因此瞄准的是更为精简、短的内容,目前预定的节目中,目标都是要做成“8-10分钟/集”的短剧;所以或许它并没有直接正面地与其他更为正统的流媒体形成对垒,但有望掀起的,仍然是对于电视制播模式以及收看习惯的挑战。尤其是公司在目前已经收获了好莱坞各大制作公司超过10亿的投资,又已经在广告收入、用户群等方面表现优秀,因此转做短篇视频服务,算是很自然的转型。

针对费用方面,确定在明年4月6日登陆的Quibi目前给出的报价分别是4.99美元/月(有广告)和7.99美元/月(免广告),让它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主打“碎片化”、“章节式”的观剧概念,再加上一众大咖加持的项目,究竟能不能出好剧,让人拭目以待。

【节目储备】

Jeffrey Katzenberg与Guillermo del Toro

目前确认的原创节目当中,包括的有“锤弟”Liam Hemsworth担任主演的动作悬疑题材剧集,Darren Criss自唱自编自演的音乐题材喜剧,Anna Kendrick的<Dummy>,Don Cheadle主演的科幻剧集<Don’t Look Deeper>, Guillermo del Toro关于“现代僵尸史”的剧集,以Snapchat发家史为原型创作的剧集还有《亡命天涯》的改编版。而更多参与到项目的业界名人还包括了Naomi Watts、《绿皮书》导演Peter Farrelly、Tyra Banks、《训练日》的Antonine Fuqua、Steven Spielberg等等。

如果说由Amazon、Hulu和Netflix组成的“流媒体1.0”已经悄然成型,那么文中提到的这几家新媒体或许会推动着工业渐渐向“2.0”世代前进。这是半年内,在好剧完结或新剧开播之外,最值得关注的工业新闻。


最后,还是例行推一下自己在石墨文档建的美剧线上资料库,在这半年里,将之前的资料进行了存档,以6月份为新的起点,重新建立了新的文档,收录2019-2020年度一些基础的播出讯息和新剧资讯。


参考资料

本文播出信息、剧集新闻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于Deadline、Variety、The Hollywood Reporter以及维基百科;
Dade Hayes & Nellie Andreeva, Deadline, ‘WarnerMedia Streaming Service Gets A Name, Will Include ‘Friends’ Library, Greg Berlanti & Reese Witherspoon Films, CW Series’,viewed 11 July 2019, https:///2019/07/warnermedia-names-streaming-service-hbo-max-confirms-friends-greg-berlanti-reese-witherspoon-in-the-mix-1202643722/
Hoai-Tran Bui, Slash Film, ‘First Look: AppleTV Plus’ Original TV Shows, Including ‘The Morning Show’ and ‘Amazing Stories’, viewed 26 March 2019, https://www./apples-streaming-service-original-titles-show-time/
John Koblin, New York Times, ‘Apple’s Big Spending Plan to Challenge Netflix Takes Shape’,,viewed 26 March 2019, https://www./2019/03/17/business/media/apple-content-hollywood.html
Lesley Goldber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Here Are the TV Series That Took Center Stage at Apple's Event’, viewed 26 March 2019, https://www./live-feed/apples-first-tv-series-officially-unveiled-1196889
Marcus Jones, Entertainment Weekly, ‘All the projects coming to HBO Max, WarnerMedia's upcoming streaming service’,viewed 11 July 2019, https:///tv/2019/07/09/all-the-projects-coming-to-hbo-max-streaming-service/
Rick Porter, The Hollywood Reporter, ‘TV Long View: The Mind-Blowing Amount of Time Americans Spend Watching TV’, viewed 14 July 2019, https://www./live-feed/staggering-amount-time-americans-spend-watching-tv-1224123
Rick Porter & Natalie Jarvey, The Hollywood Reporter, ‘Quibi: All the Programming (So Far) Set for Jeffrey Katzenberg's Shortform Streaming Platform’, viewed 4 July 2019, https://www./live-feed/quibi-a-comprehensive-guide-shortform-streaming-platform-1221888
Sean Keach, The Sun, ‘Apple event highlights – Netflix-style TV streaming app, plus credit card & games Arcade’, viewed 26 March 2019, https://www./tech/8713629/apple-event-live-news-latest/
Tim Goodma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What If WarnerMedia Got a Redo on the HBO Max Reveal?’, viewed 16 July 2019, https://www./bastard-machine/tim-goodman-what-warnermedia-got-a-do-hbo-max-reveal-12241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