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高温环境下的“变傻”只是暂时的,如果及时走出高温环境恢复脑供养,会“聪明如初”。但是!如果持续处在高温环境,大脑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的确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尤其是中暑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严重的患者不但会出现类似脑梗的神经缺失,还会造成身体多脏器的损伤。 2019年的夏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世界气象组织(WMO)预测,最近5年会是有史以来最热的5年。 夏天甚至第一次爬上了青藏高原。2019年6月24日,拉萨、贡嘎、尼木、加查4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30.8摄氏度、31.0摄氏度、30.1摄氏度、32.6摄氏度,均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2摄氏度。在气象学定义上,拉萨首次迎来夏天。 (我这个常在38.6℃上徘徊的民众又能说些什么呢?)
对此,人类只能自我安慰道,虽然2019年很热,但它很可能是未来若干年最凉快的一年。 在北京,每天至少有200辆洒水车哼着歌行驶在总计6359公里的道路上,每天使用超过1万吨再生水。一个洒水车司机4年的行驶里程就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 中国人一年要吃掉近800亿斤西瓜,几乎每年都要依赖进口。 除此之外,中国人每年还要消耗600亿杯奶茶、40亿升冰淇淋和200亿只小龙虾。 呃………… 哈佛研究:高温导致智力下降 哈佛研究人员在2016年夏季跟踪调查了44名年龄在十几岁到二十出头住在宿舍的学生。其中24名学生住在相邻的六层建筑中,有中央空调;其余20名学生住在没有交流的低层建筑中。 连续十二天的时间里,学生们每天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智能手机上进行两次认知测试。第一个测试要求学生正确识别显示单词的颜色,用于评估认知速度和抑制控制;第二个测试由基本的算术问题组成,用来评估认知速度和工作记忆。结果显示,没有空调的学生在色词测试中的反应时间比没有空调的学生多13.4%,加减法测试的分数比有空调的学生低13.3%。 综合这些数据显示,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学生的反应不仅更快,而且更准确。 (所以!各位走过路过的老板们、老师们,空调开起来吧!) 医生:高温下会出现脑供氧不足 从医院接诊情况来看,夏季意外伤害会比平时增加了30%,除了工地事故,车祸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高温会让人的反应能力下降。高温环境下气压低,就会有造成缺氧。而氧的供应或利用不能达到脑组织代谢需要的最低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思维迟钝、反应变慢等,而当缺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基本上是中暑了。 情绪中暑是高温另一种“副作用”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大动肝火”,心情烦躁、易动怒,常常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不能静下心,这就是你的情绪中暑了。 “热傻了”是高温环境对脑功能产生了实质影响,是生理中暑。而“情绪中暑”则是高温的另一种“副作用”,因为高温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而且和“热傻了”一些症状类似,如记忆力下降、思维紊乱等。 但是“情绪中暑”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同样很大,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保持心态平和,及时补充水分 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所以到了夏季,应该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喝点绿豆汤,不要在室外过多的活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既修身又养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者避免夏季的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