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古稀老人赵 2019-08-13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从西汉到唐,今新疆吐鲁番一直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镇。因此,在追寻古代丝绸之路的旅行中,吐鲁番是非去不可的地方。1979年8月下旬,本刊记者吐鲁番之行,虽盛夏已过,但依旧热风扑面,使人联想到著名的火焰山。火焰山东西长约90km,横亘在吐鲁番盆地中部,岩石多属第三季沙岩,呈紫红色,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照射下,犹如熊熊火焰,因此得名。(组图摄影 茹遂初/人民画报;图片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吐鲁番是博克达山和觉罗塔格山之间的陷落盆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这里以干旱炎热闻名,向有“火洲”之称。这是著名的火焰山,山上寸草不生,山脚下则是依靠灌溉生长的绿油油的葡萄园。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火焰山下的葡萄园,一派生机盎然。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凿于火焰山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始建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凿有洞窟83个。40年前,记者到访时这里存有壁画的石窟有40多个,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凿于火焰山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始建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凿有洞窟83个。40年前,记者到访时这里存有壁画的石窟有40多个,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火焰山中的维吾尔人古墓葬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吐鲁番盆地四周大多为干燥的戈壁滩,可在戈壁滩地下却蕴藏着水源。吐鲁番各族人民在和自然长期斗争中,创造了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坎儿井。人们从山脚下挖一条由竖井联接的地下渠道,利用地势的自然倾斜,把水引到地面,使吐鲁番盆地出现了片片绿洲。夏日,从炎热的戈壁进入绿洲,满目青翠,道路两旁、水渠边是一排排高耸的钻天杨。

1979老照片,记录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火焰山

炎热天气里的埋沙疗法是维吾尔传统医疗方法之一,简称沙疗。吐鲁番维吾尔人民利用埋沙医治风湿类疾病历史悠久。因沙子中富含磁铁矿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人埋其中可以治疗多种关节疾病,增加血液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