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天然地”偏爱天然产品,但这可能是有害的

 学习永远乐 2019-08-13

人们似乎对宣称天然的药品和其他商品有着“天然的”喜好。一项研究综述证实了这种偏好的存在,但它同时发现这种非理性观念是能够改变的。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 STAT news

撰文 Brian Meier, Amanda Dillard, Courteny Lappas

翻译 刘奇

审校 戚译引

几年前,有一位朋友拿来一种承诺能够延长寿命的非处方药,问我们这有没有证据。我们找不到关于这种药物的任何研究,并且建议她不要使用,因为它没有经过安全性测试。她回答:“但这是天然的,不会有害处的。”

这句话使我们目瞪口呆。毕竟,砷和肉毒杆菌毒素都是天然的物质,但也是致命的毒物。经过多次讨论,我们想知道她的想法究竟只是个人观点,还是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观念。换句话说,人们是否错误地默认“天然”产物就比非天然或人造产物更安全、更好?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回顾了相关研究,发现当把食物、药品、美容产品、香烟、灯光,甚至是受伤的原因等等贴上“天然”的标签,而不是“合成“或者“人造的“标签时,人们就会认为它更好或者更安全。这项研究和过去几年的其他工作促使我们研究人们关于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的行为和看法。通过分析涉及 2000 多名参与者的几项研究,我们得到了下列三个重要的发现:

  • 在假设场景中,人们偏好被描述为天然的药物,而不是被描述为合成的药物,并且认为天然的药物更安全。事实上,即使已经知悉被标注为“天然”的药物不如合成药物安全或有效,有些人仍然偏好天然药物。

  • 当我们为行人免费提供非处方止痛药时,他们可以选择据称是天然的药物,或据称是合成的药物,超过 80% 的行人选择了天然的药物。(注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只要求他们做出选择,没有真正给他们发放止痛药。)

  • 当我们让人们认识到对天然产物的固有偏好时,偏见就减少了。

研究“天然的更好”偏见有着现实意义。“天然”一词经常出现在产品名称和描述中,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还没有正式对这一术语作出正式定义。

我们认为这个词经常被使用,是因为它向消费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安全的感觉,即使它不一定能够反映产品的实际安全性,有时候能,而有时不能。被描述为天然的药物和其他产品有时可能比相应的合成物更安全或更有效,但如果假设每种天然产物都比合成产物更好,这不仅是错误的,还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用药物简单地举个例子。仅仅因为一种药物有“天然”的标签,就不考察它的安全性而直接使用,这可能不太明智,因为它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另一种可能是,带着“天然”标签的药物或其他产品没有安全性数据可供公众查询。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这些产品之前应该三思。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任何标有“天然”的东西都要更好,做决定前深思熟虑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不管物品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在使用前要仔细考虑会带来什么风险,获得什么收益。有些天然物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合成物也是如此。这完全取决于物品和使用环境。

“天然”这个词十分强势,要克服对它的偏见可能需要一番努力,尤其是考虑到关于除草剂等合成物的争议非常广泛。即使进行了这项研究后,我们发现天然物仍然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当我们购物时,我们会被天然产品货架上的商品所吸引,但随后我们会想起自己做过的研究,并半信半疑地试图考虑这个标签的真实性。

一般来说这的确有点用,但有时我们还是会“天然”地选择天然产品。

作者简介:

Brian P. Meier,Ph.D.,美国盖茨堡学院(Gettysburg College)心理学教授;

Amanda Dillard,Ph.D.,大峡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副教授;

Courtney M. Lappas,Ph.D.,黎巴嫩谷学院(Lebanon Valley College)生物学副教授

论文信息

【标题】Naturally better? A review of the natural‐is‐better bias

【作者】Brian P. Meier, Amanda J. Dillard, Courtney M. Lappas

【期刊】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时间】30 July 2019

【DOI】10.1111/spc3.12494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doi/abs/10.1111/spc3.12494

【摘要】People are frequently exposed to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are labeled natural (e.g., Nature Made Vitamins or GoJo Natural Orange Hand Cleaner).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is label is used suggests that it delivers an advantage in marketing and sales. Our review examines the preference for and perception of naturalness and reveals that people have a bias for items described as natural in many domains including foods, medicine, beauty products, cigarettes, and lighting. These preferences abound even when the natural item is identical or not objectively better than the non‐natural or synthetic item. We believe this bias may be driven by a natural‐is‐better default belief as well as the belief that natural items are safer than non‐natural items. Although a bias for natural items is apparent, this literature is in its infancy, and we suggest three areas that will help build and refin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 and theory: the measurement of behavior, the examin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reducing the bia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ness bias relevant to these areas will lead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ea, including factors that may cause and reduce it.

▽ 精彩回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