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靖:没有双臂的书法家

 百尺杆头进 2019-08-13

当记者出现在赵靖面前时,他大方地用仅有的上臂拍了拍记者表示欢迎,笑容像阳光样灿烂。之前已有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六家媒体采访过他。面对记者与镜头,自信与快乐写在他的脸上。

被矿难改变的人生

然而采访赵靖,依然要从他终生难忘的日子开始。1988年,19岁的赵靖作为定远县石膏矿的班长,带领5名同事下到了井下200多米的巷道中,他不知道,这次井下发生的矿难,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等他再次能下地走路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双手及前臂,牙齿脱落、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只剩下0.4。

赵靖作品

让一个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年轻人接受这样的现实,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啊。那几个月,赵靖在人生的谷底,感到前途一片迷茫,甚至以为这已是生命的尽头了。但,他挺了过来。当他下定决心直面生活的时候,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一一自己还能做什么?是让别人照顾一辈子,还是积极与生命抗争?他选择了后者。

赵靖作品

书法是今生一定要做好的事为了继续生活下去,健硕的他曾苦练长跑,但视力常常跟不上自己的脚步,跑得越快,越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有一天,赵靖无意中看到了《书法报》,一幅幅作品一篇篇文章又燃起了他曾经的梦想。当他确定这个目标时,连自己都吓了一跳,但他想:虽然没有了手,但自己还有健全的大脑,还有口和灵活的腿。

说干就干,他买来了笔墨,又借了本字帖,便开始了决定他人生命运的书法之旅。最初,他用脚握笔,但微弱的视力使他看不清稍远一点的笔画。最终,他决定用口咬着毛笔练字。

笔含在口中,刚开始不习惯,唾液顺着笔杄往下流,更要命的是,细菌乘机而入,进入口腔、肠胃、呼吸道,他不得不多次走进医院的大门。但赵靖是个不服输的人,他暗暗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一一做一个真正的书法家。

1991年,他参加了黄山书画院的书法函授班,跟随周彬先生系统地学习书法,随后参加了两届中国书协的培训班,曾受沙曼翁、张旭光先生指教。1996年又在滁州徐利明书学培训班学习两年。随着学习的深入,赵靖的眼界更加开阔,对口中的唾液也能控制自如。当着记者的面,他临了一幅王羲之的《远宦帖》,笔笔中锋,提按到位,很难想象这是口咬毛笔靠摆动脖子写成的。

1000多个孩子的老师

赵靖虽是因工致残,然而至今还只是农民工,每月只有400元的生活补助。但有了技之长,生活便有了方向,1998年,他创办了“赵靖书画艺术中心",开始了“赵靖特色”的书法教学。

记者随赵靖来到了位于定远县繁华区的“赵靖书画艺术中心”,大概有七八间房,宣传室、办公室、财务室样样俱全。教室里贴满了学员的作品,课桌上墨迹斑班。

因为不是周末,没有学生上课,但这种书法氛围还是深深地打动了记者。几年来,赵靖主动带学生深入到农村、学校义务写春联,先后为社会各界捐款十万多元。到今天为止,他已培养了1000多名书画学生。

不要用异样的目光看我

练习口书虽然要经受更多的考验,但赵靖并没在口书上大做文章。赵靖对记者说:“书情画意,出乎手,本乎心也,虽然由于生理条件限制,不能用手,但关键还是要达其心口书,只是个过程,而最终作品的质量才是我真正追求的。”

有好事者推荐赵靖参加湖南卫视的“奇人绝技”,赵靖拒绝了,他说:“书法艺术是不分正常人与残疾人的,追求艺术的权力人人平等,我希望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书法家,而不是奇人。”这话说得多好啊!

衷心祝愿赵靖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