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暖通这个专业的前世今生,不知道的枉为暖通人了

 暖通杜老师 2019-08-13

当年还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再往前叫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改的越来越让人不明白这专业到底是干吗的,本科生可能到大三还不知道以后到底能做什么。

本人从事过燃气施工、地铁暖通设计、民用建筑暖通设计,毕业这些年本专业几个就业方向的从业者也都接触不少,就从常见的几个就业方向谈谈这个专业吧。

1.甲方,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事业单位的基建处等。

大的开发商招应届生的话本科是很难进去的,基本要研究生,起薪也比较高。应届生进去一般去工程部,少部分也有去开发部的,审图部有的大房企会设,比如恒大就有专门的审图部,这个主要就是从设计院挖人了,不会招应届生。开发部主要是跑前期的报建等事项,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比较多,适合喜欢交际的人,不利于技术成长,但可以积累人脉;工程部主要直接对接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跑现场较多,技术成长较快,但是理论的东西和对规范的理解要差一些,主要起到管理协调的作用,当然技术方面要过硬才行,要不就被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当猴耍了。大型房企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这一两年被万达恒大撩过好几次,年薪都会在20以上,只不过习惯了设计院的生活也懒得去。

以前觉得做甲方是个特别好的工作,每天催催图,去工地指手画脚,跟大爷一样,别人都是孙子。接触多了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房地产开发商是个资金密集型企业,这就决定了他的资金要流动的很快才会赚钱,从拿地到交房越快越好,为啥万达这么牛逼,因为他们把管理做到了极致,项目推进的节点划分之细令人发指,不管是谁都要严格按照他们的节点推进,别的开发商也不遑多让。这种性质就决定了作为一个甲方的管理人员他的工作节奏也是很紧凑的,因为你要保证工程进度,要不老板就得赔钱,层层的压力都会传递到底层的管理人员身上,所以远不是想象的美好,接触的恒大、万达、中海、宝能等甲方都说压力大,他们的人员流动量比设计院还大,从设计院跳出去的在这种大房开都待不久,因为受不了那种工作节奏。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房开都这样,之前提到的企事业单位基建处就会好很多,但是待遇肯定就比不上房开了。 

总之在房地产压力大,节奏快,偏向于管理,技术成长慢且浅,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高。

2.设计院

我毕业那时候本科生进设计院还是挺难难的,大院就更不能想了,都是要研究生,当时脑子抽了放弃了一个小院,去了一家燃气公司做施工,结果现实很快啪啪打脸,各种不爽,觉得还是设计院好。于是对设计院开始神往起来,有次经过一家市级设计院一时冲动直接闯了进去,想问问有没有机会,结果人家就问了两个问题哥们就颓了,是研究生吗?不是!有注册吗?心想有你妹啊,哥才毕业一年多哪儿来的注册!于是灰溜溜的出来了,但是那次也让我坚定了考研的决心,大学的时候就打球泡妞了,那想过考研那,可一毕业面对残酷的现实也不能不低头哇,于是踏上了艰辛的在职考研路,当然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再后来就读研进设计院一直到现在。 

读研时有次上课,不知怎么扯到设计院的话题了,有位同学就说设计院么做项目不就是抄来抄去,拿类似的项目改改不就好了,我当时工作两年多了,某国企大院也待过大半年,对设计院还是有点认识,一时没忍住就反驳了一通。可能这样的想法还挺普遍,但这样的想法肯定是太肤浅了。不同的建筑负荷特性、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等等因素都对通风空调系统产生影响,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具体建筑的实际情况构建通风空调系统,中间必然要涉及到计算、对比分析、工程经验的判断以及如何在具体建筑中去落实这些技术手段,这就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

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知识要能在实际中应用才能称之为技术,理论到实际是有一个积累过程的,所以有人即使通过了注册考试也不会做设计,就如同通过了司法考试也不代表会办案一个道理。设计院是一个最好的完成这种转变的地方,工科学生都有一种工匠情节,总觉得掌握一身的技术才会心里踏实,所以大部分人毕业都会把设计院作为首选,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完成了技术的积累,你的选择的余地会更广阔。

当然有人会觉得设计院整天坐办公室里画图闷的慌,也确实有点,但当你从一个绘图员成长到设计师、专业负责人、主任工、总师,完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玩过了各种不同的新技术,这种成就感还是挺让人踏实的。设计院比甲方好的一个地方就是工作节奏可以自己控制,项目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要自由些,我考注册、司法考试的时候都是少接项目,这样才能保证复习时间,要在甲方怕是由不得我了。

有人评论里说做设计一直画图会觉得很没意思,任何职业都会有一个上升通道,一个有想法的人肯定不会一辈子画图,从设计院的角度看,走技术路线后面就是审图定方案这些事,走管理路线就主要做管理了,所以往上发展肯定不会一直画图。当然了,这是一个让你完成技术积累的地方,完成后你的路会变得很广,选择也很多,有去甲方审图的,有去咨询公司,或者去创业的,当你武装好了自己干什么心里都是有底的,当然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就看个人的想法和造化了。

实行年薪制的设计院不太多,因为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大多数还是基本工资加项目奖的形式,这样比较公平,员工积极性也会高,不做项目基本就拿不到什么钱。这一两年建筑行业还是比较低迷的,特别是一线城市更是一片惨淡,大家都危机感很重。这种大环境下面临的是行业的重新洗牌,以前魔都有一千多家设计院,这种环境下肯定会有一批死掉,个人觉得在一线城市已经不太适合做设计了,房价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当然家庭条件好出的起首付的还是没问题,所以毕业时想去的那两三个院没去的了就果断离开魔都了,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正确的。行情不好大家都积极的开拓新业务,努力的去抓新技术,以期保持竞争力,我们今年就做了不少的绿建,积极的推动BIM、综合管廊、节能改造、CFD等等,基本也都在参与,今年还完成了一项公司的研究课题,经费还是很可观的,比做项目好多了,有课题的保障才没让收入下滑太多,当然这个也是研究生比本科生有些优势的一个地方,就是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利益最大化嘛。

总之设计院是一个最容易完成最初技术积累的一个地方,工作节奏相对灵活,自己可以根据情况把握。但在设计院你会很容易碰到收入和升职的天花板,个人发展的后劲不足,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前面也说了,完成技术积累后你的路还是很广阔的。 

3.施工 

刚毕业那会在燃气公司工程部,对甲方来说我们乙方,对施工队来说又算半个甲方,整天和施工队打交道,其实跟在施工单位也没多大区别。虽然只是跑跑现场跟进工程进度,检查施工质量,要是没什么想法的话混个日子还真是不累,可咱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这种日子几个月就觉得混不下去了,而且确实也看不到前途,当时打听了一下好像总经理也才年薪10W,那还混个什么劲,早点另谋出路准备颠儿了才是上策。

做施工就决定了你的工作环境肯定是比较恶劣的,跟着项目走、住板房,你接触的人大多是大老粗,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品质比较高的话是根本没法坚持下去的。当然做施工的技术方面有的还真是挺厉害的,之前做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改造项目,机电所有的管线放在一起我自己根本都看不清,做管综也是敷衍了事,根本都没认真做,结果人家施工单位愣是没怎么现场服务就施工完了,而且层高也控制的不错,真是由衷的佩服。大点的施工单位BIM也很厉害,人家真是做了指导施工的,真是比大多数的设计院做的要好。

恶劣的工作环境加上接触的人层次也低一些,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不了的,所以刚毕业做施工的那帮同学后面都转行了,有的去了甲方有的去了设计院,不过做施工还是挺锻炼人的,因为要搞定现场碰到的各种奇葩问题,还要搞定难缠的甲方监理等等,想不成长都难。

总之施工单位是一个工作环境恶劣,但还挺锻炼人的地方。如果坚持不了建议多锻炼你的现场处理能力,最好能学习一下水电专业的知识,做到水暖电通吃,再考个一建什么的,其实后面发展的路还是不错的。 

4.销售

做销售还是比较锻炼人的,做好了潜力比做其它的都大,本科同学里混的最好就是做销售的了,有个同学几年前已经做到某品牌的大区总监了,当年研究生毕业正苦逼找工作的时候这哥们已经在上海买房买车了,让我好生羡慕。

精于跟人打交道,做人八面玲珑,想挣大钱的同学做这行应该是没错。起步比较艰辛,不利于技术成长,不适合的话不好转行是做销售的缺点。

5.监理

我就记得有个同学说过,监理适合老头干,年轻人就算了。 

6.设备研发

国内就算了,有几个做研发的早颠儿了,可能制冷专业的做这个比较多。

最后说说择业的态度吧,我找工作的时候老师说,第一份工作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慎重选择,这话确实没毛病,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有实力去这个领域最好的单位,这大概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说实话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多,大学里大家都是懵懵懂懂的,对自己有清晰规划的又有几个呢,即使有清晰的目标,能不能去这个领域最好的单位,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做设计的都想去华东院上海院北京院,可人家一年也就招那么几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所以其实第一份工作非常满意的真没多少,因此先就业再择业也不是不可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不断的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向理想的方向不断的靠近,有时候这种追求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推荐阅读

暖通设计师的成长过程(未来的暖通设计工程师必看)

暖通设计|看懂并应用焓湿图,一定要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