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发配女囚犯,为何衙役们都抢着押送只因其中有一不成文规定

 昵称413468 2019-08-13
中国古代有一种刑罚,需要将罪犯押送到边远 的地方去服劳役,这种刑罚 就叫做发配。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被发配的罪犯首先要在脸上刺字,然后再被衙役 押解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劳役。服劳役的期间各不相同,分为终生和永久,终生即罪犯要服役到死;永久,则罪及子孙后代。可是,为何衙役们都不想押送男囚犯,而是抢着去押送女囚犯呢?
发配在古时候称为“刺配”,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形成的刑罚制度, 在此之前,也有类似于发配的刑罚,叫做“徙边”。“徙边”是死刑株连 重刑中的一种,比如“丈夫处死,妻子徙边”;南北朝时,北魏统治者对这一刑罚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此刑既可将罪犯驱逐到边远地区,也可以充当屯垦戍边的补充军力。后来,随着唐朝法律《唐律疏议》的完善,“徙边”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到了宋代,封建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刺配制度深的统治者喜爱,而且刺配制度已经成为宋代刑罚的标志,很多关于宋代的小说,几乎都有关于刺配的记载。宋朝的刺配制度仅次于死刑,表示皇帝对死刑犯的宽宥。可是到了后来,刺配的范围日益扩大,除了死刑犯以外,基本所有的罪犯都可以被判刺配。宋真宗时,可以判刺配的罪行仅仅46条,到了宋孝宗时,已经增加到了570多条,以至后来出现了牢城营中的刺配犯人满额甚至超额的现象。
宋代的刺配按罪刑 轻重的不同,分为刺配本州、邻州、五百里、一千里、二千里、三千里及沙门岛等不同等级。“三千里”一般都去往边疆地区,那里人烟罕至,杂木丛生,方圆五百里之内都看不到一个人。而且沿途的戾气瘴气比较严重,偶然还会遇到动物的袭击,流放者在中途死亡的情况时常发生。即使环境如此险恶,衙役们还是愿意押送女囚犯,只因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女囚犯很少犯重罪,往往在边疆服役几年之后就会期满回家,而女囚犯的家人们为了让她少受些委屈,就会打点押送的衙役们,希望他们在路上多加照顾,而衙役们也是乐得清闲,押送女囚犯不但不用太操心,而且还有丰富的油水,更有甚者,还可以狠狠地敲上一笔竹杠,比一年的俸禄都多。如果押送男犯人,既要担心犯人跑掉,又要时刻提防有人来抢人,因此,衙役们都喜欢押送女囚犯。
其实对于那些衙役们来说,发财和危险是并存的,如果在偏远地区遇到了戾气、瘴气之类的毒害,就算挣再多的银子,也是无福消受。大家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