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辽上京博物馆发现48颗罕见舍利子

 允默斋 2019-08-13

舍利子

  “当年随琉璃瓶出土的文物还有佛教故事帛画三幅、小木塔三件、鎏金经筒、铜净水瓶以及盛有中药和香料的白釉碗碟等共16件。”讲解员王丽华补充说。

  辽代契丹人崇信佛教,经考古发掘发现在当时辽上京周围的佛教寺院遗址有30余处。出土佛舍利子的五檐六角砖塔当地人现称北塔,坐落在辽上京遗址北面宝积寺遗址内,建造时间应为辽代早期。

  《辽史地理志》载辽太祖神册三年建立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研究辽史多年的辽上京博物馆老馆员王清煜介绍,宝积寺遗址内的北塔当时属辽临潢府所辖,经诸多辽史专家研究认定此塔应为《大藏经》中所载之“临潢塔”。


专家鉴定

  王清煜说,《大藏经》中所载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塔中有辽州临潢塔。与临潢府一样,临潢塔因其临近潢水(西拉沐沦河)而定名,如果现在的北塔即为当时的临潢塔,那么此塔出土的佛舍利子应为佛祖真身舍利。

  王未想认为,此次内蒙古自治区进行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拍摄文物活动,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在20年前出土的琉璃瓶中发现包括骨、血、肉、发等48颗佛舍利子是史学界和佛教界的重大发现,这对我国唐、辽、宋代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宗教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虽然存在巴林左旗宝积寺遗址北塔地宫中仍会有文物和佛教重器重大发现的可能,但我们没有进一步发掘的计划。”王未想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