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吒》太难了!而你不需要像“饺子”一样死磕就可以拍大片

 adldfj 2019-08-13

Aug.

13

用科技改变,让想象重现,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作者 | 荆棘

01

36亿的票房背后,是1600人制作团队的死磕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苗从七月的尾巴一直烧到了八月的初秋。

实时数据显示,这部燃爆暑期档的动画电影,票房已经突破36亿。

走出影院的影迷大多都会评价,看完电影整个人都燃烧起来了,电影的动画特效实在太赞了,妥妥的国际水准。
 
从筹划至今历时5年,《哪吒》共磨合了66个版本剧本,背后由60多家制作团队协力, 1600多位制作人员死磕,这可能是参与人员最多的中国动画电影。
 
全片一共1800多个镜头其中包含1400个特效镜头1600多位专业动画制作人员,在这五年中,就为了这每一帧画面倾尽全力。

影片高潮部分,哪吒与敖丙决战“火莲花融化冰面”的1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可能很多人难以想象,专业的动画特效师,日常的工作场景是怎样的,就像饺子导演说的:“这是一群懂得魔法的人。

对于这样的大制作影片,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只是一群 “欣赏者”,无法参与其中!

02 

影像已成为大众的一种“摄”交方式

19世纪卢米埃尔兄弟用一部无声电影《火车进站》开启了电影史的大门,随后一波又一波电影创作浪潮在技术的革新下诞生蜕变;如果说卢米埃尔兄弟是将电影史的大门打开的人,那么乔治·梅里爱便是第一个入住在这扇门里的大师。

他把戏剧艺术中的演员、剧本、道具、服装、场景、机关、景幕等系统都编入到电影的拍摄中,使电影正式成为一门艺术。

与传统艺术形式所经历的循序渐进的漫长发展历程相比,电影艺术的发展史几乎可视为一种奇迹。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电影艺术从萌芽、成长到成熟完善,并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式和高度适应性的姿态,迎接着新兴艺术形式更迭的挑战。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电影不但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承载我们精神态度和审美理想的重要艺术载体。
 
智能手机的普及,消除了普通人与影像创作之间的距离,只要拿起手机,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一条路、一棵树、一粒沙这些日常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在不同人的镜头里,视角里,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和感觉。
 
短视频爆火的背后,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对影像表达的强烈热爱,也证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影像“参与者、创作者”的时代已经到来。

03

发现艺术之美的“眼睛”

在华为P30系列首个线上“未来影像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彭宥纶导演的《未来之眼》作品中有许多的暗拍和微距镜头,如“猫之眼”、“虫之耳”、“蜂之手”、“鱼之念”,能够实现这些超近距离的拍摄,要依赖于华为P30 Pro超感光传感器,f/1.6大光圈,以及2.5cm微距镜头。

这些场景,在普通人的日常拍摄中是难以完成的,现在只要一部华为P30 Pro就能够完成。

《未来之眼》

麦子导演的《大象》,时长不到两分钟,但其实是由2500多张照片组成的定格动画,谈到华为P30 Pro对本片的影响,麦子直言手机让创作变得更简单、直接。

《大象》

白波导演的《一张图一座城》以一种记忆复原的方式来重现成都这座城市,4K级画质,堪比广告大片。蔡成杰导演的《悟空》不仅打破视觉舒适区,首创竖屏电影,更是借助手机小巧、便捷的特点,将手机模拟成“主人公”视角完成了诸多复杂的拍摄场景。

《一张图一座城》

《悟空》

两位导演以截然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与最先进的技术沟通,完成他们心中所想。

正如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艺术共创”发起人王潮歌所说:技术与艺术的美好就在于它们之间可以沟通,它们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好的科技,它一定跟艺术无缝对接,它一定表达得是艺术的核心,一定在人的精神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定帮助我们的思想,智慧与好奇心,华为的技术就是这样!

04

“未来影像”满足每一个人对影像艺术的期待

从影像艺术的“欣赏者”到“创造者”,这是科技发展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利。而影像艺术的大门对每一个人而言始终都是敞开的。

在王潮歌看来,华为P30系列的出现,使影像创作的自由度更大。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的使命就是带领我们突破视野极限、寻求未知影像世界,帮助我们拓展和到达精神想要触及的地方,看见了看不见的美好,实现了更自由的表达。

而“未来影像艺术共创”中一众新锐导演的作品,则是像引路人一样,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

技术始终是要为艺术、精神服务的,在创作过程中,王潮歌习惯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去展现她的作品。在“只有峨眉山”的工作现场,建筑师们就借助华为P30系列超感光暗拍、超级变焦功能,发现了村落里暗光中极易忽略的珍贵记忆和肉眼难以触及的峨眉山金顶的普贤菩萨。

她认为:看见的地方不一定最大,想见的地方才是最大的,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艺术共创”概念其实就是在无限拓展我们的想见空间。当人们的“想见空间”被无限延展、扩大,人们创造的可能性也将被无限激发,从而看到更多“想见空间”,甚至超越“想见空间”。

05

人人都是艺术家

“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博伊斯的一句名言,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经常会困惑,我们与艺术之间到底是零距离还是无限遥远?到底是“误读”,还是我们身上真的有这种未启发的潜力?华为P30系列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答案!

区别于《哪吒》这种高成本制作电影大片,手机创作更加自由、门槛更低,技术的突破解放了专业知识对我们的束缚,就华为P30系列而言其暗拍、变焦、广角等功能,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拍摄需求,而多数影视作品中,能够运用到的拍摄技巧,基本上没有超过这个范围。

艺术是无界的,每一次的科技进化,都将使艺术的可能边界向外延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影像史,而一幕幕的影像,终将成为回忆中最珍贵的部分。用华为P30系列通过触手可及的方式,随时,随地,随心地为你记录。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艺术创作,没有既定的风格,每一位记录者都在创作、探索、实验中,遇见属于自己的未来影像。

用科技改变,让想象重现,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正如王潮歌对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的期待:“世界上最大的地方是我们的心,想我心中所想,超我心中所想。借助科技的力量达到精神想去的地方,拓展视觉世界,也拓展人类创作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