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电影梦。
这话对每一个电影爱好者来说,都是载入梦想清单里的一句。(镜次:摄影机的一趟启动停止,称为一个镜次。可以理解为每次镜头)加上画面、角度、色彩,想拍好一部电影,那学问一本新华字典都讲不完。这个惊喜,来自影像届大热的,华为P30系列首个线上“未来影像馆”。这个“未来影像馆”的目的,是想结合“未来影像艺术共创”系列作品以及“影像课堂”等内容,来颠覆以往的拍摄规则,华为P30系列在这个线上“未来影像馆”中,塞满了各式各样,让人惊艳的专业影像短片。之所以说惊艳,首先震撼大家的,是因为这些作品,都不是用摄影机拍的。蔡成杰,一部巫性魔幻撒野的处女作《北方一片苍茫》,老妹儿曾经就推过。往大了说,是未来专业影像行业里,可期待的新锐力量。 我们一直以为的赛博朋克也好,未来科技也好,都是很难处理的东西。要打造出这种感觉,没有一套专业的设备,是很难实现的。 不用专业的机器,光影和色彩的碰撞,也能那么有魅力。(有流量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视频,看完整版的《未来之眼》)特别是暗光拍摄,一旦遇上敏感对象,拍摄就很难完成。而《未来之眼》里,却很清晰地拍摄到了猫咪的眼睛和瞳孔。猫咪属于敏感动物,要在夜晚街头上拍它的瞳孔,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仅仅是在养蜂场很多个蜂巢里找了一个普通的蜂箱,然后我们进去拍摄,互不打搅。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彼此都没有干预。 《未来之眼》的成片结果,和颠覆规则的拍摄过程,向我们传递了一个讯号 ——通过“未来影像馆”的“影像课堂”学习之后,老妹儿get到了“未来影像艺术共创”大片的拍摄技巧。所以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些专业导演作品的精彩镜头画面,把“电影拍摄”教程策划捡回来! 《未来之眼》中,有很多夜景大片的镜头,很有科技感。用青色和玫红色的光,搭配蓝紫色光感,就可以拍出科幻大片。只要将炫光纸放在镜头后面,长按屏幕对焦被拍摄物体,就可以打造出未来科幻感大片。但如果你有一部华为P30系列的话,那就不是问题了。毕竟,读懂一部手机,比读懂一个专业设备,可要容易多了。 如果《未来之眼》讲的是未来,那么导演蔡成杰《悟空》讲的, 为了看这部电影,男孩不仅用父亲省吃俭用买的钢笔换了影票,可当他到达时,才发现, 自己穿越到了30年后......为了让这种时间交错更有惊讶感,更贴近“我”这个特殊视角,它让“观众”变成了主角,通过主角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一切。有拍短视频的朋友,也可尝试使用这种第一人称视角,它会让视频更加有惊喜感。比如说将手机贴在桶上滚入草坡,就能获得第一人称视角的“滚下悬崖画面”。 又比如,在后置镜头上滴一滴水,“就会产生含眼泪的感觉,演员直接擦一下手机镜头即可实现。” 但有时候,心中有好故事,没有演员来实现也是一件令人困苦的事。她不用真人演员,用的是玩偶,通过一帧一帧的照片,联结成定格动画。但现在,只要掌握好技巧,我们也能从生活提炼出故事,让这些故事,染上电影艺术。
相比起前面三部电影的科幻、执着和童心, 最后这部,白波老师的《一张图 一座城》,代表的是一种回忆。
它恰好能回答一个问题 —— 我们为什么要拍电影? 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人人都有一个电影梦?

电影截取的,是人类的记忆。 是你对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栋房子, 一桌一椅,一人一物的回忆。 
拍出来,不仅是给现在的人看,也是留存给未来的人看。 “不管好坏,拍得对不对,没关系,记录下来,因为它是会永久消失的。” 如今,手机的存在,“将几十年前肩扛的、手提的摄影机,缩小成巴掌大小。” 这代表着一场关于影像的革命,要来了。 
不同于以往行业性变革,这次的更新换代,是在普通人之中爆发。 它让“复原回忆,重塑历史”这一能力,变得人人唾手可得。 也让手机的创作发展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可能你会说,普通人拍的电影,不过就是短视频社交平台上面的,生活短片。但别忘了,“胶片电影刚发明时,拍的也不过是园丁浇花、两人摔跤。”谁能想到,手里的这个机器,日后也能用来讲述动人的故事?从彭宥纶的《未来之眼》,到蔡成杰的《悟空》,麦子的《大象》,以及最后白波的《一张图 一座城》,基于影像科技不断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力,为的就是让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