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还能这么拍?国片这次惊艳到我了

 板桥胡同37号 2019-08-27

十点电影原创


人人都有电影梦。

这话对每一个电影爱好者来说,都是载入梦想清单里的一句。

去年评论区,就有小天使问过我,
想要完成一部自己的电影,到底该怎么入手?

老妹儿一听这话,顿时害怕。

这活我......真做不来。

因为,拍电影实在是太!复!杂!了!


不说那些动辄几十万的摄影机,价格多喜人。

单单镜次的光影表达,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镜次:摄影机的一趟启动停止,称为一个镜次。可以理解为每次镜头)

加上画面、角度、色彩,想拍好一部电影,那学问一本新华字典都讲不完。
但是这件事,还是被老妹儿列入了行程。

平时有事没事,就会去康康跟电影创作相关的活动。

最近,我就挖到了一个惊喜


这个惊喜,来自影像届大热的,华为P30系列首个线上“未来影像馆”。

这个“未来影像馆”的目的,是想结合“未来影像艺术共创”系列作品以及“影像课堂”等内容,来颠覆以往的拍摄规则,

最大可能地消弭影像创作技术的门槛。
而它的东家,大家肯定不陌生 —— 华为

华为P30系列在这个线上“未来影像馆”中,塞满了各式各样,让人惊艳的专业影像短片

之所以说惊艳,首先震撼大家的,是因为这些作品,都不是用摄影机拍的。
不用摄影机拍,用啥拍?
    

华为 P30 Pro!
手机也能拍大片?
此刻老妹儿,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除此之外,这些作品导演的名字,也让人意外。

张大磊2016年的处女作《八月》,就表现亮眼。
彭宥纶,很多人因为《幻乐之城》认识她,

却不知道她拍的《卡西莫多的礼物》,评分很不俗。


蔡成杰,一部巫性魔幻撒野的处女作《北方一片苍茫》,老妹儿曾经就推过。

这些人,往小了说,都是有着代表作的第八代导演

往大了说,是未来专业影像行业里,可期待的新锐力量


除了导演让人惊艳之外,我们前面还说到,

这些作品,都不是用摄影机来拍摄的。

原本存疑的我,在撸了一轮作品之后发现,

不用贵得要死的摄影机来拍大片,是真的可行。



就拿彭宥纶老师拍的《未来之眼》来说。

我们一直以为的赛博朋克也好,未来科技也好,都是很难处理的东西。

要打造出这种感觉,没有一套专业的设备,是很难实现的。

但《未来之眼》的成片,却让人意外。

不用专业的机器,光影和色彩的碰撞,也能那么有魅力。
(有流量的朋友可以戳下面的视频,看完整版的《未来之眼》)


最令人惊讶的,是暗光拍摄微距拍摄的成功。

夜晚城市下的人

特别是暗光拍摄,一旦遇上敏感对象,拍摄就很难完成。

而《未来之眼》里,却很清晰地拍摄到了猫咪的眼睛和瞳孔


猫咪属于敏感动物,要在夜晚街头上拍它的瞳孔,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不用说,要在一个蜂巢里拍蜜蜂。

光是灯光,就能把蜜蜂烤死。

但是,彭宥纶这次拍摄,却没有动用这么大的工程。
仅仅是在养蜂场很多个蜂巢里找了一个普通的蜂箱,然后我们进去拍摄,互不打搅。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彼此都没有干预。

《未来之眼》的成片结果,和颠覆规则的拍摄过程,向我们传递了一个讯号 ——
不再需要纠结于专业的机器,人人都能拍电影。


可电影究竟该怎么拍?
通过“未来影像馆”的“影像课堂”学习之后,老妹儿get到了“未来影像艺术共创”大片的拍摄技巧。

所以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些专业导演作品的精彩镜头画面,“电影拍摄”教程策划捡回来!


首先,就拿我们刚刚说的《未来之眼》来举例 ——

怎么样才能让你的大片跟它一样酷炫又神秘


《未来之眼》中,有很多夜景大片的镜头,很有科技感。

想要打造这种科幻空间,有三个要素。

地点,必须让画面定在城市建筑里。

场景,以夜景、雨天、烟雾、大厦等为元素。

《攻克机动队》 / 城市建筑 / 2017

《银翼杀手》 / 雨夜 / 1982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 —— 灯光

霓虹光,恰好是赛博朋克的重要光源。

用青色和玫红色的光,搭配蓝紫色光感,就可以拍出科幻大片

《疯子》 / 霓虹 / 2018

这其中还有一个炫光小技巧

(炫光可以理解为,是光源溢出来的反射幻影)

道具很简单,一张小小的炫光纸就能做到。

只要将炫光纸放在镜头后面,长按屏幕对焦被拍摄物体,就可以打造出未来科幻感大片。


科技感的疏离能让片子看起来高级,

而微距的神秘,则能打开一个新的微世界大门。

一般这种微距拍摄,需要购买特殊的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看物体的清晰度,大大超越了普通人的视线。

但如果你有一部华为P30系列的话,那就不是问题了。

毕竟,读懂一部手机,比读懂一个专业设备,可要容易多了




如果《未来之眼》讲的是未来,那么导演蔡成杰《悟空》讲的,

就是我,我们,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90年代《大闹天空》首映。

为了看这部电影,男孩不仅用父亲省吃俭用买的钢笔换了影票,

还独自一人离家。

从家到影城,要经过一个危险而陌生的森林。

男孩一路披荆斩棘,翻山越岭。

最后历经了自己的“八十一难”,才终于抵达。

可当他到达时,才发现,    自己穿越到了30年后......

完整情节可以戳视频~


《悟空》,通过男孩这个角色,连接了过去和现在。

为了让这种时间交错更有惊讶感,更贴近“我”这个特殊视角,

它做了两个突破性的举动

一个是画幅,使用的不是传统常规的横版,而是竖版


另一个,是主人公视角。

它让“观众”变成了主角,通过主角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一切。

这样会让电影更有代入感。


想做到这样,其实不难。

只要你将镜头当成真正的“眼睛”来运镜,就行。

有拍短视频的朋友,也可尝试使用这种第一人称视角,它会让视频更加有惊喜感。

比如说将手机贴在桶上滚入草坡,就能获得第一人称视角的“滚下悬崖画面”。


又比如,在后置镜头上滴一滴水,“就会产生含眼泪的感觉,演员直接擦一下手机镜头即可实现。


但有时候,心中有好故事,没有演员来实现也是一件令人困苦的事。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参考麦子的《大象》

她不用真人演员,用的是玩偶,通过一帧一帧的照片,联结成定格动画

这是一种很童心的玩法。


定格动画最复杂的,是如何呈现画面的连贯性

如果用以前的传统手法来拍摄,需要的机器多且复杂。

很难实现。

因为我们缺的不是想象力,而是实现想象的机器。


二十世纪思想怪杰,约瑟夫·博伊斯曾经信奉:

“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这一观念。    

曾经有很多人对此质疑。

但现在,只要掌握好技巧,我们也能从生活提炼出故事,让这些故事,染上电影艺术。

拍摄,变得更容易,也更简单了。



相比起前面三部电影的科幻、执着和童心,

最后这部,白波老师的《一张图 一座城》,代表的是一种回忆。

它恰好能回答一个问题 ——

我们为什么要拍电影?

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人人都有一个电影梦?



电影截取的,是人类的记忆。

是你对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栋房子,

一桌一椅,一人一物的回忆。


拍出来,不仅是给现在的人看,也是留存给未来的人看。


“不管好坏,拍得对不对,没关系,记录下来,因为它是会永久消失的。


如今,手机的存在,“将几十年前肩扛的、手提的摄影机,缩小成巴掌大小。


这代表着一场关于影像的革命,要来了。




不同于以往行业性变革,这次的更新换代,是在普通人之中爆发。


它让“复原回忆,重塑历史”这一能力,变得人人唾手可得。

也让手机的创作发展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可能你会说,普通人拍的电影,不过就是短视频社交平台上面的,生活短片。

但别忘了,“胶片电影刚发明时,拍的也不过是园丁浇花、两人摔跤。

谁能想到,手里的这个机器,日后也能用来讲述动人的故事?


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常常被人眼所局限。

但每一次科技的进化,其实都是在突破这种边界。

华为P30系列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从彭宥纶的《未来之眼》,到蔡成杰的《悟空》,麦子的《大象》,以及最后白波的《一张图 一座城》,

用的都是华为P30系列手机拍摄。

基于影像科技不断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力,为的就是让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