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使人聪明的中医古方

 梅香斋21 2019-08-14

孔圣枕中丹 

制龟板、生龙骨、远志、石菖蒲按2:2:1:1的比例配好,一并研作细末,过筛后存储备用。每日早晚服用,每次服3克,用白酒送服,也可将药粉装胶囊中服用。

孔圣枕中丹,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方由龟板、龙骨、远志、九节菖蒲4味药物组成。

方中龟板、龙骨并用,古人认为,龟为阴物之至灵,龙为阳物之至灵,借二物之阴阳补人体之阴阳,借二物之灵气,补心肾之灵气,从而通肾气以开心窍,合而能“聪明开而记忆力强”。

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能滋阴补肾,补血填髓。元代名医朱丹溪说它能补阴,主阴血不足。阴血是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阴血得补,精健充盈,大脑思维才有充盛的物质基础。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牛类等的骨骼化石。味甘、涩,性平,既入心经镇惊安神,又入肾经而益智。大凡用脑过度,心阴暗耗,心气损伤,就会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之烦恼,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不耐思考,反应迟钝等现象。龙骨,可收敛浮越之气,镇守躁动之心,使诸病苦痛自可祛除,并可使潜在的智能可望得到充分的发挥。

远志,为植物药,味苦、辛,苦泄热而辛散郁,故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是植物石菖蒲的根,味辛,性微温,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

该方颇适宜于神经衰弱属于阴虚火旺而健忘、怔忡、失眠多梦、遗精、盗汗者服用。次方可使心神安和,神思爽慧,读书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读书丸

远志、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18克,石菖蒲、川芎各12克,地骨皮24克。挑选上好药材,清洗干净,研成细粉,用炼蜜制成重9克之蜜丸。每次1丸,每日早晚各吃1丸。

本方记载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和明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中,具有补益心肾,安神益智功效。方中熟地黄补肝肾、生精养血,得菟丝子、地骨皮、五味子之助使精充髓满,脑力健旺;配远志益心智,长智慧,聪耳明目。

现代医学研究熟地黄、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确能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有延缓衰老作用;五味子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及抗疲劳等;石菖蒲能促进正常小鼠记忆的作用。

对于因思虑过度,身体亏虚所致之记忆力减退,不耐久劳,持续学习或工作时出现头痛头晕,疲困难支,心悸失眠及腰膝酸软等症,颇为合适,长时少量,缓缓图功,日久自可见效。

延伸阅读

(读书丸与状元丸)两方在不同医书中药物组成各有差异,但也属大同小异,故一起讨论。

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健忘门》收录了与读书有关的三个成方:

读书丸:健忘服之,日记千万言。(石菖蒲、菟丝子、远志、地骨皮、生地黄、五味子、川芎)

读书方:菖蒲、远志、桂、甘草、地骨、人参、巴戟天,倍煮茯苓糊丸服,读书日记万千言。

状元丸:教子弟第一方。(菖蒲、远志、白茯神、巴戟天、人参、地骨皮、白茯苓、糯米)

古人十分推崇背书能力,“过目不忘”“日记万言”是理想状态,却不太强调理解和运用,因此读书丸、读书方之类,药效主要在增强记忆力而已。称状元丸为“教子弟第一方”,颇堪玩味,表达了古时长辈教育后辈的一片苦心,既蕴涵精神上的激励作用(以高中状元为寒窗苦读目标),也期望通过药效的发挥,实际促进读书效果,这与现在学生家长为子女购置保健品的做法何其相似。

此外,还有“朱子读书丸”。朱子,指宋代大儒朱熹,以之命名方药,与孔圣枕中丹意义相同。

此方见于明代陈文治《诸证提纲》和李梃《医学入门》,组成相同:茯神、远志各一两,人参、陈皮各七钱,石菖蒲、当归各五钱,甘草二钱半。

《医学入门》治“心虚”证,《诸证提纲》治“心虚动悸,忧烦少色,舌强”,应是针对读书劳心所致惊悸、虚火等系。

本文转载自“明医公开课”,若侵权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