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魔营·第八天:关于欧阳询的一天

 清虚堂 2019-08-14

【魔营播报】

01

关于欧阳询的一天

今天(20日)白天自习,因为于老师应邀到上海浦东图书馆主讲《艺术与人生》系列讲座第六讲《楷法第一——欧阳询的楷书绝技》。

上午,营员们在教室里紧赶慢赶写作业,本来以为放假一天,结果恶狠狠地写了一天。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近1200字,正常情况下,用时10小时左右。

于老师把欧阳询这节的理论课讲到上海去了!

看,于老师出行,前呼后拥的,有没有大佬的既视感

于老师讲起课来,上下纵横五千年,激情澎湃,手舞足蹈

从懵懂少年,到耄耋老人,都是忠实的“鱼翅”哟

有热情的“鱼翅”趁开讲之前抓紧时间要签名呢

晚上8点,从上海赶回来,继续上课,讲解示范欧阳询行书。

老师讲得越细,对学生来说越危险,把创造力限制住了,讲个大概,细节自己去完善,这才叫教学。用欧阳询的这种用笔方式轻松的从楷书转化到行书,如欧阳询的《梦奠帖》,一开始可以不要写得太像,先把这种手势练出来。

记住几个要害:笔毫要铺,笔杆要侧,执笔要轻,定点书写。先用欧阳询的几个字帖练练手。 

02

晚上作业

作业:背会欧阳询三帖:《张翰帖》、《卜商帖》和《梦奠帖》。

【我在魔营】

01
观察日记

【观察员  陈安源】今天,于钟华老师到上海浦东图书馆进行书法讲座。魔营与往常相比显得静悄悄。今天的日记写什么呢?我苦思冥想良久。作为于老师的亳州老乡,说说他的家乡情节吧!

现在,魔营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中华药都——亳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他们不但知道亳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老子、庄子、陈抟,曹操、曹丕、曹植、华佗,还知道亳州特产古井贡酒,地道中药材,甚至对亳州的风土人情也略知一二。这一切要归功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不遗余力的“广告宣传”。

亳州流行一句老少皆知的口头禅“亳州人不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亳州人宽厚仁慈有爱心,对待朋友重情重义。此言有证!中央文明委及安徽省文明委已连续多年开展“中国好人”,“安徽好人”评选工作,截至目前,亳州上榜的好人数量无论是在全省还是全国都名列前茅!

于老师的书法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善用比喻。而他的比喻也离不开家乡。比如他在笔法课上讲“永字八法'的撇画,说“我们老家亳州有句歇后语:买个勺子没有把一一聂着撇”,形容一个人摆谱的意思。关于如何写撇画他还有一个形象比喻说,我们老家如果熬了一锅米粥,会先把锅里最好的“米油子'撇出来给体弱者补充营养。这里撇和撇画的撇……讲到这里还不忘对着讲台下的我这个老乡求证一句,安源,是吧?本来一个生涩难懂的笔法术语,通过他简单的一个比喻讲述得通俗易懂。

目前,我的家乡安徽省亳州市正在加快创建文化旅游名城,大力开展旅游文化宣传。不知道作为从亳州走出的名人于钟华先生是否已受聘“亳州形象代言人'。至少亳州市文明办下次在评选“亳州好人”时可以考虑一下于钟华先生了!

02
学习心得

学会读帖

戴利

今天听于老师讲,原来书也是抒,是内在有感而发的表达,要写得舒服、舒展。他说,写的本意是宣泄,是情绪的表达,没有内在情感催动的写不叫书写。

应用到日常书写中,比如我心里安静的时候,心情比较平和的时候,喜欢临摹一些小楷,心情烦躁或不开心的时候,会临摹一些行书。于老师讲“阴惨阳舒”也 是这个道理,王羲之的《丧乱帖》,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动的剧烈变化,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肝胆俱裂,所以他纵笔奔放,一泻千里。我们看文稿时,要有感觉,要能看到颜真卿的无限悲痛,行笔时的 顿挫迟滞,不能自持  。

 这些书法作品,将一个人的思想、艺术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不是听老师讲了这些,之前我也看不出王羲之那些帖有什么区别。虽然现在也还是看不太懂,但一点一点的,觉得读帖有那么点意思了。

体会朴素

苏华歆

朴是指木头还没劈开,讲究它的圆浑和整体。不分明、不分别,像钟繇含蓄的用笔,不是把锋尖都露出来 ,每个动作很刻意 。他几乎无动作,既使有也不分明,浑沌得一笔出去 。从外形来看,棱角不分明 。

素,是一张还没有染色的、没有裁成衣服的丝织品, 素强调本色 。

跟着老师的指引,我发现《宣示表》的三个“者”字, 憨态可掬,呆萌可爱!它的撇,收笔圆润浑厚,折笔顺势而为,不强调转折重压, 是朴,横画竖画的起笔都是一榻而下,“老”字头的竖和“日”的左竖对正,不失平衡!像个孩子扭头一样淘气天真,这是素。


耳目一新的书法课

李惠平

魔营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学习热情很高,课下交流学书心得, 了解所带练习字帖的好坏。于老师 课上把书法里面难理解的内容,讲得浅显易懂,风趣幽默。课下耐心 示范,纠正我们在书写中的坏毛病。 

我是在2015年看央视《百家讲坛》 知道于老师的,当时刚开始学习毛笔字,本来是为打发时间,观看 几集 后,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了解到写毛笔字和书法有关联,而且书法中有很多的理论和书家,还有书法史,写毛笔字是需要技术的(当时不知道笔法一词)。第一次听说“屋漏痕”和“印印泥”以及书法传承中的那些书法家,感觉书法知识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从那时候开始我重新改变学习毛笔字的目的。

在魔营里 的学习,让我耳目一新,老师讲魏晋以前的书法作品总的特点是“古、拙、朴、素”,我刚听到这些,心 想这 有什么好讲的,这几个字很好理解呀。结果 老师讲出这 四个字的意思后,我才恍然大悟。 

于老师讲书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由,书写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老师的作用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格局,让学生的心胸更宽广等等新理念,让我感觉我好像什么都不懂 , 和我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 ,我有点脱离时代,也暗自庆幸,今年在暑期魔营的学习 选对了,在剩下的学习时间里,我将 “不疯魔不成佛”,做到“我为书狂”!

观书而知人

马浩博

魏晋人的风流豪爽,简傲从容,于王羲之那一纸短札寥寥数字中,一望便知。其原因是王羲之风流而无为的书写,是自然而无意识的定点书写——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中,永字八种笔画被称作侧、勒、努、策、掠、啄、磔、趯,它不仅仅是笔画的书写方式,更是由隶书变化为楷书的源泉与通道。在永字八法中,可以看到书体范式上的变化,由书写笔路的“道阻且长”中解脱出来,化正为侧,去远及近,让纸面的书写拥有了立体的纵深感。

于老师说,由王羲之《频有哀祸帖》中的“割”字,可以洞见王羲之书写的潇洒无为,在笔画与笔画之间,王羲之找到最短的通路,本着顺其自然的原则,生成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美造型,在无意识的书写的前提下,人的意识被解放出来,当意识的流动与动手书写的速度大致同步的时候,就诞生了那一张张真情流露的右军手札所折射出的光辉。在无为的书写方法下,书与人的内在同步,故观书而知人。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