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研究沟通方法技巧,最近有档节目《我最爱的女人们》,成功吸引了我的眼球。节目邀请了4位男星,他们会带着自己最爱的两个女人,母亲和妻子一起去度过三周的时光。想想就觉得很刺激,是不是? 其中有一期,张伦硕和钟丽缇这对夫妻之间发生的沟通冲突,让我产生的分析一下的兴趣。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因为要录节目所以在他们居住的房子里会安装很多很多摄像头,甚至连卫生间也不例外。那天,张伦硕洗完澡发现卫生间摄像头只是拿纸简单遮盖了一下,于是情绪崩溃,非常生气地从卫生间冲了出来。 导致张伦硕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伦硕认为他要去洗澡之前,钟丽缇就应该能想到并且要主动帮他遮盖摄像头,但是,钟丽缇只是简单的用纸做了遮盖,这不符合张伦硕的预期。张伦硕对此非常不满,他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但你太懒了,懒得去遮盖,没有重视这件事。 于是,两人之间的冲突爆发了,焦点是什么呢?张伦硕认为,洗澡的时候,摄像头必须完全遮挡住才行,他担心曝光。但是,从小在西方国家长大钟丽缇认为,一个男人嘛,就算走光又怎么啦? 钟丽缇认为:这么小的事儿,你为什么要小题大做? 张伦硕认为:你太自我了,根本不考虑我,你总只看到自己的想法! 面对同一件事情,两人的观念完全不同,导致完全没法沟通。 在我们生活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在我家,平日里是我家先生做饭的,我负责洗碗。家里虽然做饭不多,但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锅,炒菜的、煮饭的、煮牛奶的、煎饼子的等等。 我先生是一位不太拘泥于细节的人(他说自己是不拘小节,我说他是粗枝大叶。)他做饭的时候,只关注锅的大小,做出来的饭是否足够一家三口吃。但是我认为不同的锅是有不同的用途的,比如炒菜的锅就用来炒菜,煮饭的锅就用来煮饭,炒菜的锅是不能用来煮饭的。 当我看到他随手拿出炒菜的锅煮了一锅面条,我就会数落:那是炒菜的锅,你不能换一个? 于是我家先生就会怼回来:你又不做饭管那么多?只要能够把饭做熟,用什么锅不行? 我:你就是懒! 你:你就是矫情! ...... 于是,因为用什么锅,我们吵了一架。 我有一个闺蜜特别注意床的卫生。她认为人每天至少8小时要躺在床上,所以床一定要干净、舒适。 只要穿着衣服去外面了,那么回家之后她一定要先换上睡衣,才会坐到床上。但是,她先生却认为,就算出去了回来不换睡衣又能脏到哪去?而且在家里就应该怎么放松怎么来,想坐哪儿就坐哪儿 关于换不换睡衣坐床这个看起来鸡毛蒜皮的事情,俩人吵过好几次。 上面这两件生活小事,我们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吗? 但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样剑拔弩张的地步呢?那是因为,当我们对同一件事的时候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我们都以为自己的看法就是事实,对方是无理取闹。于是,矛盾就发生了。 如果我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这个念头根植在我们的头脑深处,那么,一旦对方的看法和我们不一致,矛盾很容易激化。 那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双方的看法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正确的表达看法。 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是比较好的做法?或者怎么说才最不容易激化矛盾呢?在一本堪称沟通教材的《沟通的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表达公式:我看到(事实)+我认为(看法)+现在我觉得(情绪)+所以能不能请你(请求) 先说第一步:我看到(事实) 为什么要先讲事实?事实是最客观的,这件事情是什么样的,双方都看到了,不加评价地描述事实才最不容易产生矛盾。 再说第二步:我认为(看法) 能不能表达看法?一定是要表达的,但是要在描述事实之后加上自己的看法,这时候你的看法才更有理有据,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我们回到张伦硕和钟丽缇的沟通场景中…… 如果张伦硕看到卫生间的摄像头没有被遮挡的时候,他可以这样说:我洗完澡的时候看到卫生间的摄像头,只是拿纸遮住了。如果遮的不严就会拍到我洗澡!(事实)我觉得你是不是有点太懒了?(看法) 只是表达完事实和看法之后呢,还不足以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完整。 我们接着说第三步:现在我觉得(情绪) 其实张伦硕在看到这个事情中,非常的生气,那他的情绪表达出来也是会帮助对方理解当下的状况。在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得出来,他的生气只是用一味的指责来表达,而当对方听到指责的时候也会立即产生逆反的心理。 比如,有人说你:你是不是太欠缺考虑了?你是不是太二百五了? 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怎么想呢?当然不同意了!所以,听到指责之后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怼回去:你才二百五,你全家都二百五! 然而,这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激化矛盾。 所以,在我们表达了事实和看法之后,应该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时候感受才是有意义的,有依据的。这样对方不仅能知道现在你的感受是什么,还能知道为什么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那张伦硕就可以接着这样说:我洗澡的时候看到卫生间的摄像头只是拿纸遮住了,纸被打湿之后很可能会拍到我洗澡。我觉得你是不是有点太懒了?当我看到只是拿纸遮住的,我特别的生气,因为我非常在意会被拍到。 那表达到这里行不行呢?其实他已经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信息,但是,一般情况下,当矛盾发生之后,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我们对对方是有期待的。 第四步:所以能不能请你(请求) 我对对方的期待有时候可能只是希望对方能理解,有时候也会希望对方做出点儿改变。那就直接表达出来吧。 张伦硕说可以这样说:我希望,你能够在乎我的感受。我希望你能够认可我认为的重要的事情,这些东西真的对我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希望下一次我请求你去帮我遮挡摄像头的时候,你能够放在心上,当成一回事儿。我真的认为,拍摄出赤身裸体的样子对我来说,非常的没有安全感,我希望你能理解我。 我相信,如果我们在面对夫妻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能够完整的通过表达事实、表达看法、表达感受和请求,那么对方就会完整的了解到你的信息。用公式表达就是这样的:我看到发生了(事实)+我认为(看法)+现在我觉得(情绪)+所以能不能请你(请求) 既然是万能沟通公式,它适用于我们生活中很多场合。 比如,你可以对说要还钱但过了两月还是没还钱的朋友说: 老L,你去年因为急用钱从我这借了2W,本来打算4月份还我,但是现在已经6月了。(事实)我这几天一直在想,是你忘了还是怎么回事?(想法)我有点着急,(感受)因为7月我父亲的房子装修我想着能帮上点。你看现在能不能还我?如果你手头紧的话,先还一部分也行。(请求) 你可以对见面没有打招呼的同事说: 小A,今天在你走进会议室的时候,我看到你没有给我打招呼,而是直接走过去和小王说话。(事实)我不知道你是没看到我,还是因为今天上午的事情生气。(想法)当我看到你走过去跟小王说说笑笑的时候,我很生气。(感受)毕竟以后还会经常一起合作,我希望咱俩能聊聊,如果有误会的话咱俩一起解决掉可能会更好。(请求) 虽说是万能,但是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点,如果要拿去和父母沟通,其实远不如一个拥抱管用。第二点,如果和上司沟通用这个公式除非你的能力深受认可,不然可能明天裁员你就是名单上的第一个。 有人能可能会问,这个公式一定会避免矛盾么? 不一定。 但是,在我们表达了完整的信息之后,双方能够有进一步互相理解的基础,搭建信息通畅的渠道。 除此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态度。用抱怨换不来坦诚,用指责也换不来合作。 我们希望对方怎么样,就自己先做到什么样。如果我们能够坦诚、抱着让双方变得更好的态度来沟通,对方一定能感受得到,并且会受到影响。毕竟,谁不希望生活变得更和谐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