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鸿雁书香 2019-08-14

前文说到,中山国在桓公带领下迎来复国良机。他们迅速杀回故地,各地居民纷纷举事迎接君主归来。国力衰微的魏国无暇顾及,眼睁睁地看着中山再次复国。

经过了魏国二十多年的统治,中山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愈发趋近中原诸国。浸淫华夏文化近二十年的桓公也开始用诸侯国文武制度来设置军队、官职。手工业、农业的博兴加上中山族人骁勇善战的特性,让这个重新建立的国度迅速走向了强盛。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今天柏乡县的鄗邑遗址

雄心勃勃的中山桓公开始建造新都灵寿,并打算用一场战争在诸国中展示国威。

公元前374年,中山发兵两万以乐池为主帅主动出击赵国。中山军队连战皆捷,收复了房子(旧址在今天石家庄高邑县古城村)、石邑(旧址在今天石家庄鹿泉区南故邑村)等十多座城池。打不过的赵成侯只能闭关自守,不敢与中山军队交战。

军事获胜又迎来新都灵寿落成典礼,复国的中山国力繁盛。相信这时候的桓公走道儿都虎虎生风,心里说不定就在琢磨着下一步去和哪个国家打仗。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赵成侯

又过了42年,此时的国君已经变成了中山成公。这年齐、魏联合攻赵,中山趁机掘开槐河,因槐河之水围困鄗城的赵国军队,这座赵国边境的重镇几乎不保。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万乘之国,居然被一个千乘小国围困,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耻辱。

尽管鄗邑不失,但是引水围城这件事成了赵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仇恨。发兵灭中山,解除心头之恨:这几乎成了赵国的既定国策。

紧邻槐河的鄗邑地处赵国边陲,战略位置重要,在战国长期的拉锯战中,这座城市数度易手。可以说,鄗邑的得失是赵国国势的晴雨表,也是中山国和东、南诸国军事力量的试金石。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冯绍峰版信陵君

在历史上,鄗邑是座兵火频繁的城市。春秋晚期,鄗邑为白狄等少数民族占据,后晋国灭白狄政权,鄗邑成为晋国城池。公元前491年,齐国趁晋国内乱,发兵占领鄗邑,第二年齐国退兵,鄗邑被中山占据。

公元前406年,魏国发兵,中山第二次亡国,鄗邑被魏国占领。魏国在中山势力瓦解后,赵国趁机占据鄗邑。公元前332年,中山引水围鄗,这座赵国军事重镇几乎不保。

这次战役虽然没有达到占领鄗邑的战略企图。但是中山人敲山震虎,让赵国意识到,我们的新君和中山国不是好惹的。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司马迁影视形象

中山得意洋洋,此时在位的赵武灵王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他发誓要攻灭中山一雪前耻。

事后不久,燕国爆发子之之乱,趁火打劫的中山攻下数十座燕国城市。中山疆域大为扩展,国力达到了全盛。

繁花照眼,但此时的中山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外部形势已经严重恶化。一旦再有战争,中山没有个盟友。进兵燕国,这就撕毁了中山和燕国的盟约,多次和赵国作战已经让对方大为光火。而公元前325年的中山称王事件也让齐国心存芥蒂。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公元前350年左右的中山国形势图

这样一来,中山长期奉行的平衡战略已经失去了效果,后来的战争也印证了这一点。

公元前307年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多次发兵攻打中山,倦怠的中山军队连连败北。此时,北方的燕国趁火打劫进军中山,东方的齐国坐视不理。到了公元前296年,立国119年,勃勃不屈的中山遭遇了第三次灭国之祸。公元前295年,被赵国扶立的傀儡中山王尚被废。他被安置到今天陕西延安后不知所终。

曾经骁勇善战,让诸多大国头疼的中山国终于被赶下了历史舞台。

兵家必争地,国力晴雨表:司马迁最喜爱的公子的封地就在邢台

象征中山国野心的九鼎

当年曾经数度易手,见证了大国兴衰的鄗邑城就在今天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一带。公元前257年,为了奖励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鄗邑一带还曾作为这位让司马迁最为欣赏的战国公子的封地。

今天在固城店,还能看到颇具规模的夯土城墙,当年见证了无数刀兵和诸侯辉煌的鄗邑城静静潜藏在平原农田的包围中。

战争不再,岁月重新归于宁静。

中山灭国,是因为他们遭遇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赵武灵王。关于这个国度和这个国王又有哪些故事呢?请看我们明天的内容更新!

本文参考及引用资料:《史记·赵世家》、《中山国编年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