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植7步成诗,流传后世,此人3年写2句诗,流传千古

 玥儿文史 2019-08-14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才子,他们满腹学识,才高八斗,留下不少名作佳句,流传后世。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曹植,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与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合称为“三曹”,留下脍炙人口的《洛神赋》、《白马篇》等代表作。

曹植的诗作笔力雄健,富于创新,将叙事抒情巧妙结合,既能表达复杂的心理感受,也能描写曲折的心理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功能,对后世影响巨大,南宋谢灵运盛赞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有关曹植的众多事迹中,除了洛神一说,便是他的七步成诗。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华,当上皇帝后,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将他处死,而且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诗的主题必须是兄弟之情,但全诗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曹操在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用同根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残害,表达了曹植对哥哥做法的强烈不满,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皇家内部斗争的残酷以及曹植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激愤的心情。不管是从表现手法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十分经典,因而流传后世。

曹植七步能写成一首诗,但是唐代有个诗人写两句诗,却自称花了三年时间,这个人便是“诗奴”贾岛。贾岛出身贫寒,30岁之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以落榜告终,迫于生计,贾岛只好出家为僧。贫困的家庭背景,枯寂的僧侣生活,养成了贾岛孤冷内向的性格,喜怒不形于色,世事不牵挂于怀。

但贾岛十分喜欢写诗,而且他写诗,不仅仅只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他还有着崇高的追求,那就是力求矫正诗歌轻佻艳丽的风气,另辟蹊径,追求诗的变化和冷僻,因而成为唐朝苦吟诗人的典型。不管是走路休息还是吃饭,贾岛都不忘写诗吟咏,常常为了构思佳句而忘了周围的一切,十分认真刻苦,为此还闹出过不少趣事。

有一次,贾岛骑着驴打着伞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当时秋风正起,吹落满地黄叶,贾岛灵感大发,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因为急切想要对出下句诗来,没有注意到路上的情况,无意间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和仪仗队,被抓起来关了一个晚上才放了出来。

还有一次,贾岛去郊外拜访一个朋友,找了好久才找到朋友的家,当时已经是月光皎洁、四周静悄悄的深夜时分,贾岛敲门,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但朋友不在家,于是贾岛就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返回长安,路上一直在想昨夜兴起写的诗,总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好,也许改成“敲”字更合适些。贾岛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就这样进了长安城,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觉得很滑稽。这个时候,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大家纷纷避让,贾岛还在沉思中,竟然又一次闯进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何不回避,贾岛便将事情原委如实告知,并向韩愈请教,到底是用“推”字好,还是“敲”字好。韩愈思索了一会儿,对贾岛说道:“还是敲字好些,既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敲门多了几分声响,深夜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成。这一回,贾岛不仅没受罚,还跟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写诗作文或者做事情时,只有反复琢磨、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贾岛写诗的认真刻苦,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应,比如他在《送无可上人》一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的自注便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二句三年得”虽然是一种有些夸张的说法,但也算得上是贾岛煞费苦心写诗的真实写照。

正是由于贾岛后天的刻苦努力,所以先天跟早期的不足得以弥补,不仅为他在群星闪耀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还留下了许多佳作。除了上文自注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之外,还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等诗句,妙语天成,意境苍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