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艺|易子讲马拉美(上)

 子夏书坊 2019-08-14


————— 2017-01-12 —————

易子 19:52

《波德莱尔墓》


马拉美


垂涎着污泥和红石的
地下庙宇的阴森的檐口里露着
阿努比斯可恶的偶像
他那红火的嘴脸像在狰狞地吠叫

初亮的煤气灯的暗淡之光
扭曲着身子揩拭着自身的黑暗和羞耻
战战兢兢地点燃不朽的磷骨
那磷火的飞翔绕过灯光在黑暗中寂灭

怎样的枯叶能像它一样不分昼夜地
覆坐在波德莱尔墓石前
虔诚地祝福

雾霭用战栗笼罩着他不在的身影
这影子便是留给人世的鸩酒
我们即使中毒而死也愿不辍地吮吸。

风度 19:59

谁译的,真好。

易子 20:01

马拉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他因诗歌的独特,幽暗和典雅华美而赢得了一代青年诗人的热切关注。

易子 20:02

垂涎着污泥和红石的
地下庙宇的阴森的檐口里露着
阿努比斯可恶的偶像
他那红火的嘴脸像在狰狞地吠叫

首先马拉美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地狱里面,阿努比斯是埃及传说的冥府判官,人形豺首。诗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场景,还给了阿努比斯一个具体的形象,“他那红火的嘴脸像在狰狞地吠叫”因为这是一首写墓地的诗,所以诗人用这样一个场景来做诗的开头。

易子 20:03

初亮的煤气灯的暗淡之光
扭曲着身子揩拭着自身的黑暗和羞耻
战战兢兢地点燃不朽的磷骨
那磷火的飞翔绕过灯光在黑暗中寂灭

这一节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墓室中,煤气灯的光是暗淡的而且还是初亮起来的。它扭曲着身子“揩拭”——是擦拭的意思,自身的黑暗以及羞耻,“战战兢兢地点燃不朽的磷骨/那磷火的飞翔绕过灯光在黑暗中寂灭”煤气灯战战兢兢地点燃不朽的磷骨,这里诗人想要复活死去的前辈要点燃他的磷骨,但后面马上用冷冰冰的现实回应了自己的想法。那要点燃磷骨的磷火飞翔着绕过了灯光,在黑暗中寂灭了,这表示诗人复活前辈的愿望也一下子熄灭了。

易子 20:05

怎样的枯叶能像它一样不分昼夜地
覆坐在波德莱尔墓石前
虔诚地祝福

这一节,诗人感叹,什么样的枯叶能像这寂灭的磷火一样,不分昼夜地在波德莱尔的墓石前?并且可以虔诚地祝福,这里诗人想说,波德莱尔去世以后仍然有很多人对他的《恶之花》怀有污蔑的恶毒,他们都像枯叶一般,连磷火都不如,甚至在波德莱尔去世以后连一句祝福也没有只有诽谤和亵渎,可见当时诗人是怀着怎样悲伤的感情。

风度 20:06

最后一段经典,向诗人致敬!向诗歌致敬!

易子 20:07

雾霭用战栗笼罩着他不在的身影
这影子便是留给人世的鸩酒
我们即使中毒而死也愿不辍地吮吸。

最后一节:“雾霭用战栗笼罩着他不在的身影”诗人的悲哀还是没有过去,就像雾霭它战栗的笼罩着波德莱尔这位伟大的诗人已经不在人世的身影。波德莱尔的身影就是留给这个庸俗的世界的鸩酒,鸩——毒的意思,中国有句成语:“饮鸩止渴”鸩酒是针对当时人们对波德莱尔的非难而作的反讽之词。

易子 20:08

当时的人们把《恶之花》当成下流的诗集,波德莱尔也受到了起诉,但在诗歌界乃至文学界有很多有志之士都认为《恶之花》将会是最伟大的诗集,当然这里包括诗人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诗的结尾:“我们即使中毒而死也愿不辍地吮吸。”是讽刺那些认为《恶之花》下流的当局还有一些愚昧的读者,也正如诗人希望的那样波德莱尔在死后几年《恶之花》得到平凡,当局也恢复了波德莱尔的名誉,直到今天波德莱尔一度成为法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诗人,而象征主义的诗人们特别是马拉美也名副其实的位于他的后列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伟大的诗人中的一员。

易子 20:09

斯蒂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 1842-1898),法国象征派诗人中的理论家,其诗风含蓄朦胧,追求雕塑感和音乐美,被誉为“神秘诗人”、“梦幻诗人”。

易子 20:12

马拉美的诗作不多,但对后期象征派影响很大,在象征主义诗歌运动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风度 20:12

怎样的枯叶能像它一样不分昼夜。这个(它)感觉不是指磷火。

易子 20:13

马拉美生于巴黎的一个职员家庭,五岁丧母,父亲再婚,他和妹妹由外祖父抚养。十五岁那年,马拉美的胞妹和暗恋的女友相继去世,本来就内向孤僻的少年变得更加忧郁,只有沉浸于书海中寻求安慰。

易子 20:14

马拉美追求“纯诗”的境界,认为“诗应当永远是个谜”,诗人应当通过象征与暗示,以文字的神力叫人一点点去猜想,创造出一朵朵“花束中找不到的花”般的诗。

易子 20:15

所谓“纯诗”,是指一种纯粹的、理想的诗歌,它排斥说理、叙事、写景等“非诗”因素,绝对地区别于散文,只依靠文字的“音”与“色”的交错,或语言之间丰富的关联性、暗示性,表现出一个含蓄朦胧、奥妙无穷的内心世界。

易子 20:17

那首《天鹅》体现得非常明显

易子 20:18

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提出'纯诗'理论,认为诗是从无到有、超越经验的独立存在;诗是一种魔术,运用咒语来创造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绝对理念世界。

易子 20:18

在创作方法上,马拉美十分强调暗示性的重要。他曾说:'叫出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破坏诗的大半乐趣……理想的方法是暗示事物。'

易子 20:21

海风

肉体是悲惨的,唉!我读过所有的书籍,
逃遁!逃向那边!我感到鸟儿们
醉心在无名的泡沫和蓝天的中间!
沉入大海的这颗心将一无所恋:
映入眼帘的古老花园,
夜呵!这照耀着洁白无瑕的空纸上凄凉的灯光,
还有那哺乳婴儿的少妇,
都不能将我留下。
我要离去!轮船,摇晃着你的桅樯,
向着一个异国的自然起锚!

烦恼,我受着热望的折磨,
眼前犹自闪现着那挹泪诀别的情景,
也许,桅樯会招来风暴
风暴倾覆了船只,
沉没了桅樯,又不见肥沃的岛屿……
然而,我的心啊,倾听着水手的歌!

易子 20:26

圣女

在窗口——那窗隐瞒了
提琴那金色褪尽的古老檀木,
那曾经伴随笛子或者曼陀林
光彩焕发的提琴----

是苍白的圣女,她铺开写着
圣歌的古书,圣歌展开——
那曾经在晚祷时分或者晚课时
不时飘出的圣歌,

她靠在圣体匣那一块玻璃上,
被一架竖琴轻轻触及,竖琴
被一个天命的傍晚飞行塑造
为了她手指的柔软形体,

没有古老的檀木,没有古书
她摇动手指
在长满羽毛的乐器上
沉默的女音乐家。

风度 20:34

谁译的。

圣召。天召 20:37

莫渝

圣召。天召 20:44

火猛烈些

易子 20:47

夏愁

太阳,在沙滩上,哦,睡着的女斗士,
烧热了疲倦的浴水,你的金发
晒去了你敌意的脸上的香气,
还把爱泉和眼泪互相混杂。

这白色的光芒又暂为减弱
使你忧伤地说,哦,我胆怯的吻,
“我们决不会只是古老的沙漠
和幸福的棕榈下躺着的死人!”

可你的头发是条温暖的小河,在那里
缠得我们不宁的灵魂漠然消逝
你不熟悉的死也浮在水上!

你泪水冲涮的脂粉我将品尝,
看它是不是能够让你的心
变得象蓝天和石头一样无情。

炯 20:49

@易子 翻译最悲哀的就是 再好也只见花束不见花,不过已不可能翻的比这更好了。请再帖再讲解,精神头上

易子 20:51

一种双重的形象:一方面与某种诗歌有关,这诗歌的精髓近似无限空间的静默;另一方面与某种晦涩特征有关,这晦涩正如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

易子 20:53

患了失眠症的难产诗人形象,与白纸,与挖掘诗句过程中遭遇的虚无苦苦进行着斗争。从年轻诗人坦白自己的疯狂野心、承认走入死胡同的书信,到诗人提议烧毁为写出大写之书这部伟大作品而记下的大量无用笔记的遗嘱,我们很容易划出一条诗人对抗绝对之夜(la nuit de l’absolu)的路线,而诗人逝后出版的晦涩诗歌集揭示出了对抗的废墟。

陈先生 20:53

懂外语真好,可以阅读一些原文诗歌

丰度 20:54

原文诗歌也有作者的添油加醋?

易子 20:54

秘密(secret)的概念。秘密概念暗示着真理隐藏于表面之下的某个地方,肉眼与精神看到的只是这表面。

易子 20:55

对真理的揭示因此需要遵循两条相反相成的逻辑:或在平凡之中找到不凡,或在不凡之中找到平凡。被可见形象遮蔽的精神信息,或者反之,在华丽的思想与词语外衣遮盖下那具性别特征明显的身体不为人知的秘密。

易子 20:57

解读马拉美的双重“钥匙”由此产生。第一把钥匙将作品的难度归咎于某种神秘主义意图,这种意图在渴求伟大奥义的时代精神影响下,意欲在同一时间既说出又隐藏某种真知(gnose)或卡巴拉(kabbale)的全部奥秘。神秘主义解释的好处在于,它可以逃脱检验。真知从其定义来看,即意味着向好奇者隐藏它的道路。即便教义实体无从找寻,人们始终能像某个阐释者那样,援引某个见证人的话,后者的父亲曾向他讲述自己与夜之诗人间的冗长而神秘的深夜对话。反面解释有着对应的好处或不便,因为这种解释从来不乏材料证据。

易子 20:58

很显然,人称“斯特凡”的艾蒂安·马拉美是个患有焦虑症和失眠症的男人,家族历史复杂,与不少女人“纠缠不清”。

易子 20:59

这也是个玩心重的人,肯定曾故意把某首诗的意义设置得模棱两可,让读者可以随意将这首诗歌看成一则玄学寓言或对一次婚内出轨事件的叙述。问题在于数以百万计的人曾有过同样的困扰,却没有留下一两句诗,至少自己没有写。

易子 21:00

问题尤其在于马拉美诗学的基本原则:只有当诗歌的光明与黑暗全部来自马拉美本人时,它才是有价值的。马拉美自己表达过类似观点,而且紧随这一观点而来的是两首刻意写得模棱两可的诗,这种安排可能并非毫无意义:

易子 21:01

一道花边被褪去
在至高无上的游戏的怀疑中
像一句渎神的言论,半开的只是
床的永恒的不在场。

思 21:01

嗯,诗人在诗里有暴露自己的危险

易子 21:02

充满诗意的游戏或“渎神言论”,诗句的花边显现或隐藏自己对象的方式否定了一切或崇高或狡猾的秘密。

易子 21:06

诗歌和理解它的“困难”产生而且只能产生自诗歌结构。

易子 21:06

在同一些文字中设置几种潜在的阅读可能性,有的多少有些肤浅,有的旨在寻求寓意,但都是某种有待我们去理解的诗学产生的结果。

易子 21:07

马拉美并不是一位神秘的作者,他是一位难懂的作者。任何以某种方式安排思想中的词语,令它们最终与平庸或隐义的普通范畴脱离关系的作者都是难解的,这个普通范畴被马拉美称为“千篇一律的报道”(l’universel reportage)。

易子 21:08

不落实

易子 21:08

甚至漫天飞舞

易子 21:09

再也不停留在字面上的表层

易子 21:10

从这种意义上说,根据不同的模式,每个值得关注的作者都是难懂的。超越了平庸的“秘密”范畴,被等同于某种关于语言和思想的极端经验。

易子 21:12

此类阐释把作家变成了精神冒险的英雄,曾被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赋予一种崇高地位。

炯 21:12

马拉美是抹灰高手,把秘密涂在最显眼的墙缝,人就看不见了 好比你被叫进局里审讯,审讯者拿个大灯照着你眼睛

易子 21:13

在写作的夜,作品的意图达到了临界点,开始表现得像它的反面,也就是言语纯粹的被动状态。

易子 21:14

在《伊纪杜尔》中,马拉美不就提到两种经验——写作与自杀——的对等性吗?自杀的悖论在于它想要一种死亡,却遭遇了另一种,后者是无法定义的匿名的死亡,与任何人没有关系,取消了一切能力与意愿,而且最先取消的是“结束一切”的意愿。

易子 21:15

写作的真实性则在揭示存在于言语活动中的相似经验,这种经验只有在遭遇语言的纯粹被动状态时才可能出现,此时语言不再表达任何东西,仅满足于存在。

炯 21:16

写作者一旦写出,就是把自己干掉了

易子 21:17

马拉美可能是见证这种写作经验、这种疯狂游戏的首选证人,试图将无能,将预先分解一切力量的本质性被动状态变成一种力量。

易子 21:18

既是首选证人又是老千,寻找着走出黑夜的办法,把自己的自杀与夜晚的传奇顺水推舟地变成解药,来疗愈无法写作的疾病。

炯 21:18

试图将无能,将预先分解一切力量的本质性被动状态变成一种力量👍明白了

易子 21:20

然而,如此理解诗歌的夜晚事实上会将马拉美置于一种奇特的困境,一方面是一种真正无能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用背叛夜晚灵感的写作进行的欺骗。

易子 21:21

进一步说,这是将诗人变成一个证人,将他作品的晦涩重新等同于某种无能和黑暗经验的真实性。

易子 21:22

其实马拉美本人十分清楚地区分了写作与见证。他写了《伊纪杜尔》来“治愈自己”,以便能够重新成为“纯粹的文人”(littérateur pur et simple)。

易子 21:22

说他写了这个故事可能有点过头,因为他并没有把它写完,而且从来没有提过要出版它。

易子 21:24

是时候停止透过二十五岁时记录的梦境和失败,或透过最终幻灭的大写之书计划来理解马拉美了。是时候将马拉美从他自己也曾致力摆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了。

易子 21:25

马拉美并不是那个在黑夜里默默思考那些太过纯粹因而一直无法被写出的诗歌的思想者。他并不是生活在唯美主义者象牙塔里,苦苦追索罕见精髓和生僻辞藻的艺术家。

易子 21:26

他的朋友于斯曼斯(Huysmans)可以满足于不起眼的小玩意,用它们来装饰自己主人公德泽森特的居室。于斯曼斯的这些唯美主义篇章十分乏味,相比之下,马拉美为《最新时尚》的女性读者们写的东西炫目多了,他在其中用灿烂的文字描写了家具、衣裙或无聊的节庆活动。

易子 21:27

比起记录“绝对性”的伟大悲剧,马拉美显然更着意于用专注的目光抓住某个装饰品或某种衣裙的沙沙声或某次马戏团演出的崇高之处。

易子 21:27

他乐于做“糊口的”工作,比如介绍万国博览会,正如他乐于观看默剧,观赏烟火,或者乐于梦想改良大众肥皂剧。

易子 21:28

他是左拉的读者,时而受小说家能力震撼,时而坚决反对自然主义诗学,时而又赞叹作家在为德雷福斯(Dreyfus)辩护时表现的公民勇气。

易子 21:29

他生活的时代,共和国庆祝了百年诞辰,正在寻找公民崇拜形式来取代宗教和王室的盛大排场。

易子 21:30

他曾听到并尝试理解无政府主义炮弹的噪声。他曾是拉莫鲁(Charles Lamoureux)或科洛纳(Edouard Colonne)音乐会的热情听众,这些音乐会的一大目的在于拓展民众教育,提升民众的音乐素养。他曾关注瓦格纳革命,关注某种共同体理念在其中将自身与音乐和戏剧理念联系起来的方式。

易子 21:31

因此,关于“人间结盟”的意义,关于时代在政治、经济、艺术与宗教间建立的关系,马拉美曾是其见证人和分析师,他的清醒程度几乎连那些专业思考者都很难企及。

易子 21:31

如果说马拉美的文字是晦涩的,那是因为它遵循的是一种严格的诗学,这一诗学本身是对某种尖锐意识的回应,即他意识到了历史时刻的复杂性,意识到在这一历史时刻中,“诗句危机”与“理想危机”和“社会危机”紧密交织的方式。

易子 21:33

当他写下“社会关系和它一时的措施——为了治理社会之便人们会缩短或延长这种措施——”是一种“属于文学范畴的虚构”时,他并不是随意写的。如果说他将一个命题浓缩到一个词语里,或者反之,通过增加插入语,将各种相关性附加到一种思想上,将各种相似性附着到一种形象上,那是因为诗歌也不得不缩短或延长,以便在时代的复杂性中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

易子 21:34

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就能理解马拉美的换位、缩略或迂回用法,马拉美认为有必要将这些用法引入语言的惯常用法中。也就是说,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能够谈论他作品的难解之处。

易子 21:39

  我闭目逃遁,感到苍穹
  带着震惊的内疚,忐忑地注视着
  我那空虚的灵魂。逃向何处?抛掉何等
  惶恐的夜,把它的碎屑抛向这令人伤心的轻蔑?
   遗忘和荒芜的冰冷
   数不
   胜数
   在某个空虚而至上的表面
   连续撞击
   最终幻成
   星声的数点
   警醒
   疑惑
   流动
   闪烁和沉思
   在停留在
   某个使之珠光迷离的新点之前

   全部思想掷出一把骰子
   不,你滞留在昏迷的疲倦中
   为压倒凉爽之晨的炎热所窒息;
   不要水声呢喃,让我的笛声潇洒
   林丛;只有风儿把声音散入淅沥的
   霖雨之前,从玲珑的笛管中喷出,
   在不被涟漪搅扰的天边,
   那充满灵感的嘹呖而恬静的笛声
   响遏行云。
  
   ……
  
   闲适的话语的灵魂和这变得沉重的躯体,
   在这正午自豪的沉寂中迟迟地颓唐下去,
   不再需要在对亵渎的遗忘中睡去
   在平展变质的沙滩上,当我
   向着醇酒般浓烈的阳光张开嘴巴!
  
   情侣,再见,我要看到你们蜕变的幻影。

易子 21:48

具有雕塑感和“交响乐般的效果”,晦涩难懂,是马拉美最令人困惑的一首诗。这首诗的文字排列非常奇持,它有时呈楼梯式,有时一行只有一个字,有时一页只有一个字或几个字。

易子 21:49

拉美企图描画出思维同混乱的宇宙接触的历程,他力图洞穿宇宙的奥秘和法则。)

易子 21:50

马拉美晚年的探索走得相当远

易子 21:52

《骰子最后一掷消灭不了偶然》表达的是这种意思:过于大胆的赌徒要输掉赌局,过于雄心勃勃的艺术家即使作出最后努力,仍然会面对一张白纸而深感绝望。

易子 21:54

马拉美不仅仅在表述写诗的困难,他的诗歌还有更深的一层哲理。他要表现生活和现实的虚无,认为世界只是幻觉,是“光荣的说谎”,人们“面对什么也没有——这就是真理”。

南蛮子 21:56

马拉美不仅仅在表述写诗的困难,他的诗歌还有更深的一层哲理。他要表现生活和现实的虚无,认为世界只是幻觉,是“光荣的说谎”,人们“面对什么也没有——这就是真理”。

易子 21:57

看到这一点而感到压抑的诗人,只有“绝望地”歌唱。但从这深深的绝望中,将会产生另一种真理和另一种生的理由:“找到了虚无以后,我找到了美'(《1866年7月给卡扎利斯的信》)。

炯 22:00

找到虚无 找到美

易子 22:01

肉体,轻蔑
噢!太空

易子 22:04

(注:原文格式词、句间留有不等的空白。)

易子 22:04

应该是音乐性的谱曲需要

易子 22:05

“一次”前段时间尝试了这种体

易子 22:05

学会谱曲会更好

思 22:07

好创新的尝试!革命级的

易子 22:07

这个历程也是诗人将字句写到纸上,寻求能够表现现实的语言结合的过程。

炯 22:07

骰子一掷
绝不会
当正好被置于永恒的
境地---这里的“当”字 当有还是不当有?@凤凰 

易子 22:07

这首诗无论在语言、诗句,还是在韵律方面,都大大革新了诗歌创作,直接迈向了20世纪的诗歌。

易子 22:12

马拉美力图创作“纯粹的诗歌”,诗人要从诗中消失:“纯粹的作品导致诗人用语的消失,他让位于句子本身的积极作用。”

易子 22:18

休息会,23:00再继续

一次 22:22

今天这么热闹

一次 22:22

好卡啊

一次 22:23

马拉美想做的是合一

一次 22:24

想突破时间和空间

凤凰 22:27

@一次(LiOnce) 半小时后易子回来,那时候你教教他

一次 22:27

我能教什么

一次 22:27

最多学习学习

凤凰 22:27

怎样扔骰子

凤凰 22:27

能次次扔出六

一次 22:28

我觉得骰子怎么置,奇数都是一到零

————— 2017-01-12 —————

一次 22:28

我觉得骰子怎么置,奇数都是一到零

一次 22:28

中间的改变都是注定

一次 22:28

觉得马拉美想破碎虚空

凤凰 22:34

你们相信世界上存在随机现象吗

闲云 22:35

我们都是发生于他人的偶然事件

凤凰 22:36

@闲云 呵呵,那只是一种说法

易子 23:06

因此,诗人首要的工作是重新创造一种摆脱庸俗用法的语言,“仿佛为了起到不同的权限作用,区分出语言这里或那里起主要作用的双重状态:粗俗的或直接的状态。”

易子 23:07

有的评论家认为:“放弃和重新据有、消灭不纯的世界和对它的理想重建这种残忍的辩证法,主宰着他的诗歌创作。”总之,马拉美在语意、语音和句法上所下的功夫,目的在于寻找和释放语言的功能,使诗歌具有新的表现力。

易子 23:08

 幽晦而神秘,将世态的坎坷、变故变成了语言的柔韧飘逸的舞姿,将心灵的甘苦演变成天籁般的音韵意趣。

易子 23:12

词语和词语之间跨越和断裂,句子的结构被许多的插入语拉扯碎裂,由此造成多义性,也使得整首诗歌,获得了内容上的破碎和解放。

易子 23:14

将词语的无穷潜能作为自己诗歌的真正内容,也就是得当的词语和词语之间的衔接,而放射出了语言陌生化处理的纯粹光芒。

赵志雄 23:15

词语和词语之间跨越和断裂,句子的结构被许多的插入语拉扯碎裂,由此造成多义性,也使得整首诗歌,获得了内容上的破碎和解放。

哎,就拽吧…

易子 23:15

@赵志雄 大神,你终于来啦

易子 23:17

词语的空间和弹性:将词语放置在时空场莫画面里,使惯常特性被剥离。

赵志雄 23:18

你发上来的这些话的作者才是大神哪[偷笑]

易子 23:18

@赵志雄 嗯!是的

易子 23:18

精华都在这里

易子 23:19

这就是词语的运动,超出原本界定的范畴。好像人类离开地球的大气层,而失去了地心引力,这些词语,由此获得了自由和纯粹的翅膀。

易子 23:20

马拉美给魏尔伦的一封信为我们解决这个疑惑提供了很好的事实材料:

易子 23:20

“我的父亲和母亲在家庭大革命以后,都相继在政府和登记局做官员;而尽管他们一直处于高官的地位,但我却逃避了从我襁褓中就被注定了的这种官僚生涯。”

易子 23:22

“我很小的时候——七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先由祖母抚养,她很疼爱我,随后进寄宿学校和中学,我有一颗拉马丁的灵魂,暗暗向往,有朝一日能取代贝朗瑞”

易子 23:22

当时“是一个群龙无首的时代,它太废旧、太该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易子 23:24

梁宗岱所说:“摒除一切客观的写景,叙事,说理以至感伤的情调,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底形体的原素——音乐和色彩——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唤起我们感官与想象底感应,而超度我们底灵魂到一种神游物表达光明极乐的境域。”

易子 23:25

在读这样的作品时,我们只能依凭感觉——尤其是想象——去摸索词与词之间、短语和短语之间的微妙关系,以便能感知到某种梦境般的非逻辑性存在。

易子 23:27

法国评论家蒂波岱对这首诗评论说:“诗人试图使其诗章里洋溢着音乐和芭蕾舞的逸韵之美,我们只要读上一页他的诗,心里便会马上感觉出这种美来。

易子 23:27

@赵志雄 此解读才有点意思

易子 23:28

把握到了根本

易子 23:28

牧神的笛子、哀叹和出神所构成的幻觉与影子,围绕着这部作品形成一种被清澈气息和灿烂的金色所幻化成对的云霓:在这部‘思想剧’中,形式和主题、诗和诗意合二为一,使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无限单纯的同时获得怡悦,甚至忘记了人世间的其它一切。”

赵志雄 23:29

他解读了什么,伟大的易子先知?

易子 23:30

俺不存在

易子 23:33

叹息

我的灵魂,安静的妹妹呀,飞向你的额头,
铺满雀斑的秋天在那梦思悠悠,
飞向你天使般的眼睛,飘动的云天,
就象忧郁的花园里白色的喷泉
忠诚地,向着太空叹息!
——向着苍白纯洁的十月恻隐的天空,
太空无边的委靡映照在巨大的水塘,
它让昏黄的太阳在死寂的水上
拖着长长的光芒,枯叶在那儿
随风而漂,划出一道冰凉的梨沟。

易子 23:35

昨晚俺发的诗,假如有看的话,两个词最多见“太空”与“轻蔑”

易子 23:36

回春

病怏怏的早春忧伤地把冬天
驱走,明净的冬天,明朗艺术的时季,
在我被忧郁的血管主宰的身体里
无力伸着懒腰,打着长长的呵欠。

苍白的黄昏在我面前温凉
铁圈如古老的坟墓禁锢着我的头
悲哀地,我在朦胧的美梦后漫游,
踏着田野,一片生机在那荡漾

然后,我无力地跌入树香,厌倦地,
用脸挖一个洞穴,去装我的梦,
我咬着长出丁香的温暖的大地,

我茫然地,等待着烦恼升起……
——而太空在篱笆上笑着,还有
许多醒来的鸟儿,正对着太阳啁啾。

易子 23:37

撞钟人

在早晨纯净,清澄而深厚的大气里,
当晨钟苏醒过来,发出清脆的声音,
飘过孩子的头上,孩子欢欢喜喜地
在熏衣草和百里香中念起三钟经,

撞钟人头上掠过映着朝阳的小鸟,
它骑在系着古老的钟绳的石头上,
忧心忡忡地哼著古拉丁文的祈祷,
听到的只有那遥远的丁当的声响.

我就是这种人.唉!在希望的黑夜中,
我徒然拉那敲响理想之钟的绳子,
忠实的羽翼在冷酷的罪孽中嬉戏,

传来的声音只是断续而空空洞洞!
可是,有一天,等我白白地拉得倦了,
哦,撒旦,我将搬开这块石头而上吊.

易子 23:37

打钟人

当晨钟发出它嘹亮的响声,
向着早晨纯净、清澈、深邃的氤氲,
钟声从孩子身上飞过,为了开心,孩子
吐一串晨祷在芷草和百里香中,

打钟人用晨光唤醒的鸟儿扑簌簌擦身飞过,
他吟吐着拉丁文愀然坐在
垂着古老绳索的石头上,
传入他耳际的只是那遥远的钟声。

我就是这打钟人。哎!从那欲念纷纷的黑夜,
枉自牵动着绳索敲响理想的洪钟,
在冷酷的罪孽中,一只忠实的羽禽嬉戏,

我只听到那声音的碎片和蜕壳!
然而,一天我终于敲得疲惫,
噢,撒旦,我甩开石头,自已吊死在钟楼。

易子 23:38

这首两个版本

易子 23:41

相对来说,喜欢第一个

易子 23:41

比较自然

易子 23:43

渊提到过“百里香中”

赵志雄 23:44

词语和词语之间跨越和断裂,句子的结构被许多的插入语拉扯碎裂,由此造成多义性,也使得整首诗歌,获得了内容上的破碎和解放。

俺咋就看不出这些来腻?

易子 23:46

对词语还不够敏感吧!

易子 23:46

有些人非常敏感,乐性

易子 23:47

“拉马丁式心灵”幻想

易子 23:49

在塞纳河右岸罗马街寓所举行定期的(法国象征主义)“马拉美的星期二”沙龙,如魏尔伦、兰波、德彪西、罗丹夫妇集结。

易子 23:50

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魏尔伦、兰波的诗歌是植根于他们所生活的日常现实或异乎寻常的现实之中的

易子 23:51

而斯泰凡·马拉美(1842-1898)的作品却完全躲藏在生活的偶发事件和不幸之中。

易子 23:52

他出生在巴黎,五岁失母亲,小时喜欢幻想,像他后来所说的,具有“拉马丁式心灵”,十岁进寄宿学校,在桑斯中学念完中学课程,开始写诗。

易子 23:52

1860年左右,发现了《恶之花》。

易子 23:53

然后到了英国,在那里结婚。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先在外省的图尔农的中学里教学,后在贝尚松、阿维荣和巴黎就教。日常生活的单调、平庸和丑恶使他深感苦闷。

易子 23:53

他辛勤地从事诗歌创作。1866年出版的《现代巴那斯》收入了他的10首诗。

易子 23:54

早年马拉美除了受过波德莱尔的影响外,还受过爱伦·坡和巴那斯派的影响。

易子 23:54

从他的《恶运》中可以看到波德莱尔的《信天翁》和《祝福》的痕迹,从《革新》中可以看到描绘忧郁的种种表现。

易子 23:54

这是黑原子昨晚的印象

易子 23:54

波德莱尔的痕迹

易子 23:55

跟波德莱尔一样,他忍受不了现实的丑恶和单调,要摆脱烦恼和厌恶,渴望远游,也渴望神秘的或美的乐园。

易子 23:57

马拉美也从戈蒂埃和班维尔那里学到了对字句的重视和对形式美的要求。

易子 23:58

但随后他也寻求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道路,以《窗户》、《蓝天》、《海风》瞩目于文坛。

易子 23:59

海风

肉体真可悲,唉!万卷书也读累。
逃!只有逃!我懂得海鸟的陶醉:
没入不相识的烟波又飞上天!
不行,什么都唤不回,任凭古园
映在眼中也休想唤回这颗心,
叫它莫下海去沉湎,任凭孤灯,
夜啊!映照着清白色掩护的空纸,
任凭年轻的女人抚抱着孩子。
我要去!轮船啊,调整好你的杭植桅樯,
拉起锚来,开去找异国风光。
一个厌倦,经希望多少次打击,
还依恋几方手绢最后的告别!
可也说不定,招引暴风的桅杆,
哪一天同样会倒向不测的狂澜,
不见帆篷,也不见葱芜的小岛……
可是心,听吧,水手们唱得多好!

易子 23:59

  啊!这个谙尽辛酸的我呀,难道就不会
  借重受欺凌的魔怪,冲破这层玻璃,
  鼓起无羽毛的双翅倏然而去
  冒那在永恒中失足堕地的危险。


  ——《窗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