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人生的舞台不在于有多少华丽的装饰,而在于你的心能有多大。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不敢承认自己是佛。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得先敢去想。 成佛与否,均在一念之间。 有个参禅二十多年的僧人,尽心尽力却总是不得要领。慧中禅师见他一直任劳任怨,就想点化一下他,好让他早日开悟。 这天,慧忠禅师像往常一样喊道:“僧人!” 僧人立刻答道:“禅师!要我做什么事情吗?”禅师听到这个回答无奈地说道:“没什么事。” 过了一会儿,禅师又喊了一声“僧人!”可那僧人还是像第一次那样回答。 禅师便又跟说:“没什么事要你做!”如此反反复复,禅师突然喊道:“佛祖!佛祖!” 僧人环顾四周,不解地问道:“禅师!您这是叫谁呢?”禅师见他实在愚笨,万般无奈下,又点拨他:“我叫的就是你呀!” 僧人不明白禅师此举真意,还以为禅师口误叫错了,便说:“禅师,我不是佛祖,而是参禅的僧人呀!您糊涂了吗?” 慧忠禅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而是你实在不开化啊!”僧人回答道:“禅师啊!我只是一个参禅的僧人,您为何这样捉弄我呢?”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最终缓缓地说:“你以后别说是我辜负了你!事实上,你才是辜负了我啊,我的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从始至终,你只知道自己是个僧人,我叫佛祖时,你却不敢承认了。其实,佛祖和众生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这实在是太遗憾了!”话音刚落,禅师摇了摇头便走了。 山有高低,水有深浅,但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很多人无法走上高处,不是因为天生卑微,而是不敢将自己跟那些大人物比,其实,大家都一样。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不敢承认自己是佛。给自己一个目标,自己便能成长为那样的人。你的人生幸福不幸福,取决于你敢不敢去想,敢想才能做出改变,改变才能开始成功。 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去努力,最终你的目标自然而然会实现。给自己一个枷锁,牢牢禁锢住自己的思维,结局只能是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那些得不到的,不是因为你做不到,而是因为你想不到。 善静和尚出家后去乐普山投奔了元安禅师,禅师让善静管理寺院的菜园,意让善静在劳动中能得修行。 有一天,寺中有位僧人自认修业圆满,可以下山云游一番去了,于是他来到元安禅师请求禅师批准他下山。 元安禅师听了僧人的请求,笑着对他说:“四面都是山,你往何处去?” 僧人不解其意,只好转身回去。 僧人走到寺院的菜园子跟前,看到善静正在锄草。这善静见僧人愁眉苦脸,便问他:“师兄为何苦恼?” 僧人就将自己想要离寺但却遇到一个难题的事情告诉了他。 善静一想,就知师父此意。这“四面的山”就是暗指“周围皆是困难、障碍”。师父其实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决心。可惜僧人却没有参透师父的意思,于是便笑着告诉僧人:“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 僧人便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又回到元安禅师那里,对禅师说:“竹密岂防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不料,僧人却没有等到预想中师父的夸奖,反而师父听后眉头一皱,两眼直视僧人,问道:“这肯定不是你拟的答案!是谁帮助你的?” 僧人见师父已经察觉,只好把善静和尚的名字说了出来。 无安禅师对僧人说:“管理菜园的善静,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下山吗?” 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自身,只要敢于想象,下定决心,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所谓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一个不想过小河的人,自然不能远涉重洋。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与这苦难丛生的世界抗争。大多数人都会庸庸碌碌平平安安近似麻木地度过一生。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敢爱敢恨,敢想象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心与世界。因为自己不敢想,所以想不到,做不到,最终得不到。所以才会对自己无法达成的目标顶礼膜拜。 其实人的世界,在手里,也在脑海里。想得到,做得出,才能彰显价值,人生才会拥抱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