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市,最快只需一秒钟。 就那秒,从昆明站出来踩在北京路上,八车道的大马路尽头托起大朵大朵的云彩。从那以后,我的心就流连于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 看看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他们仿佛汲取着彩云之南的灵气,脸上写满闲适与淳朴。在不同宗族文化的熏陶下诞生出万变的食物风格。 说起昆明的食物,最容易想到的是汪曾祺笔下的世界:“培养正气”的汽锅鸡、长在白蚁窝上的鸡枞菌、卖杨梅的苗族少女、买椒盐饼子的茶馆老头…… 但是只有真正在昆明生活一段时间,才会发现这些也不过是当地美食的冰山一角,要窥探其中门道,非得驻足停留不可,哪怕只有24个小时…… 01 07 : 00 a.m 端仕小锅 如今,无论身处全国任何一个城市,但凡是家云南菜馆,都不难点到一份小锅米线。 外地版的小锅米线除了杂酱、韭菜叶和腌菜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其它的佐料辅料家家有异,毫无章法可循。 唯有去到小锅米线的发源地“端仕小锅”才算是吃过见过。端仕小锅已经开了百年,最开始从端仕街,历经威远街、正义路的胜利煮品店,最后坐落于西南联大师生们最爱去的地方——文林街。 汪曾祺写过,朱自清常吃,时间倒流一个世纪,在昆明的一家米线店里也能谈笑有鸿儒,这是属于老昆明人的乌托邦。 特制小铜锅,置于专门的灶眼上,注汤烧沸,放入用汆肉、鸡丝、鳝鱼、肉末、叶子等做成的帽子,再入米线,顺序下佐料、腌菜、韭菜等配料,关火前的最后几秒钟,一把豌豆尖扔下去,赶紧离火、装碗。 △端仕小锅-小锅米线(上)和炒饵块(下) 再点上一份炒饵块,同样美味。油渣的加入让素净的饵块一下变得立体起来。别忘了小桌上那罐新鲜现做的油辣子,擓上几勺,和炒饵块拌在一起,吃到撑破肚皮都不够。 02 09 : 00 a.m 篆新农贸市场 正如“舌尖”顾问敢于胡乱在《绿了芭蕉红了花》书里第一句话所写: 触摸千奇百怪的云南食材,捷径就是各地菜市场、乡街子。 篆新市场里的食物放在昆明本地不算便宜,但是丰富程度绝对让人咋舌。在这里,能吃到一碗加了薄荷叶的山羊肉米线,也能排十分钟队吃上一碗细腻的豆花米线。或者买到新鲜先做的乳饼和烤葱肠。 即使云南的风土在这样一个偌大的菜市场里也无法悉数尽收,但是篆新菜场就如一条通幽之径,延伸向广袤无垠的滇味世界。 03 12 : 00 a.m 翠府 象征昆明最高水平的翠府餐厅开业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坐落于离翠湖仅一街之隔的西北侧。 当年,创始人孙豫昆组建了一只百里挑一的粤厨团队,以粤菜为基础,加入云南当地的风土食材,探索出了一条精细的滇菜路径,九年来以一贯之。 两道前菜都见功夫:菌香布袋是由黑松露、金针菇、杏鲍菇、香菇四种菌类做成,没有刻意堆砌名贵食材,倒是组合精妙无比,表皮软糯,内里脆嫩爆浆,又有黑松露带来的浓郁的坚果芳香充斥其间; 灯影牛肉是四川达州的名菜,翠府的师傅刀工了得,将黄牛肉薄切到透光见影,入口干香酥脆,完好的藕片形状,与翠湖的荷花呼应,意趣盎然。 前菜吃罢,一碗“菌临翠府”汤,用隔水炖足六小时的清鸡汤底,再加入花胶、宣威火腿、瑶柱、武定老鸡、见手青、鸡枞菌、鲜松茸、鸡油菌、青头菌,慢火煲足一钟头而成。这份心思,喝到就都懂了。 热菜“鲜松茸蒸忘不了”同样是精彩之处。“忘不了”是一种马来西亚特有的名贵淡水鱼种,以落入江中的橡果为食。鱼肉紧实弹牙,香气馥郁浓厚。宣威火腿、松茸切成薄片覆于其上,与鱼一同蒸熟,火腿的脂香、松茸的清香一同渗入鱼肉,吃上一口便觉惊艳。 主食“干巴菌炒饭”里的干巴菌早上从昆明近郊现采,晚上就撕得细碎加入到炒饭之中。炒干巴菌和米饭都要用荤油才不会让人吃完痨肠寡肚。 宣威火腿切成同样大小的碎粒,不仅避免了粗糙的口感,还有助于风味氨基酸充分释放。干松的米饭裹挟着油脂,每一粒都晶莹剔透,入口之后齿留余香,过了很久才会消散。 饭后一杯生普,去油解腻,站在餐厅的露台呼上一口热气,眼见着翠湖的阳光触手可及,便觉着心满意足了。 04 15 : 00 a.m 木水花野生菌市场 在昆明,“你吃着菌啦?”这句话用反问语气问出来的时候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情绪基本等同于“你吃错药了吗?”。虽然云南人不是都喜欢吃菌,但是在昆明,几乎人人都爱。 昆明市区的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几乎就是了解各类贵贱菌类的宝地。 有毒的见手青没做熟吃了就见小人;大个的鸡枞菌可能要掘地三尺,小的只有一掌长短,打民国起就是招呼客人的硬菜;青头菌炒过之后滑溜溜的,胆子大的生吃也没问题,算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大众食材。 △鸡枞菌(左)和见手青(右) 在木水花市场里,除了看见携家带口的附近居民,也能看见有餐厅开面包车来整箱采买。 除了市场里卖菌的摊贩,市场外还集结了卖野生蜂蜜的、卖莲蓬莲子的、卖火腿腊肉的,即使下午时分也熙熙攘攘。 我想,这里大概就是昆明版的斯卡布罗集市吧。 05 18 : 00 a.m 昆明洲际酒店·香稻轩 滇池之畔,昆明洲际酒店的香稻轩餐厅后厨,主厨王刚师傅正在忙碌。和翠府一样,主打滇粤料理的香稻轩同样获誉无数。 △特此感谢晚宴酒类赞助商——苏格兰麦芽威士忌协会提供的四款风格迥异的威士忌 对于一个酒店餐厅来说,除了技术,主厨有充分的自主权才能游刃有余地发挥所长,香稻轩就是这样一家餐厅。 王刚师傅的父亲是国宝级滇菜大师王黔生,出生于烹饪世家的他凭借着傲人天赋和三十余载刻苦勤练声名赫赫。 前菜苍洱海彩冻鱼是大理喜洲的一道名菜,当地人用“吃冻鱼,晒肚皮”来形容闲适生活。本应用洱海里捕捞的鱼作为主角,但是在洱海的禁捕时期,香稻轩用鲈鱼成菜,调味方面用木瓜增加酸度,再加入辣椒等香料,风味上酸辣鲜兼备,口感上入口既化,很有特点。 △酸辣爽口的苍洱彩冻鱼和辛辣味重的7年陈酿的SWMS 73.113堪称绝佳cp 点击上图查看酒标信息 同样用到木瓜的是另一道大理名小吃——乳扇。木瓜汁在乳扇中的作用主要是助凝,将牛奶凝固成团,两根木棍扯开晒干,叠成卷状就是乳扇。 香稻轩的乳扇里填入金枕榴莲作为内馅,两种食材的混搭毫不违和,既有浓郁奶香,又有成熟度极高的榴莲提供馥郁口感,可谓是最佳搭档。 △15年陈酿SMWS 112.43又为榴莲乳扇卷增添了一层淡淡的甜美果香 点击上图查看酒标信息 小刀鸭因晾皮的时候脖子完全拉伸,形似一把牛角小刀,故名“小刀鸭”,是昆明宜良县的特产。 和北京烤鸭所用填鸭不同,小刀鸭选择40天自然养殖的当地鸭种用松针焖炉烤制。香稻轩的“火炎堂作小刀鸭”是在客人的面前多加了一个用玫瑰露酒炙烤鸭皮的工序,回升了上桌前的热度,也和客人增加了互动,很有意思。 △12年陈酿的SMWS 66.114酒款带有轻泥煤风味,和焖炉烤制的火炎堂作小刀鸭相得益彰 点击上图查看酒标信息 生烤松茸配粗粒海盐是将香格里拉松茸厚切成块,用炭火烤制半熟,上桌前因为余温又增加了两成熟度,最后仍会在入口前留下一丝爆浆口感。 这种生烤松茸的方法被日本人所喜,搭配的是豆香浓郁的万字酱油,但是王刚师傅认为生烤出的松茸与粗粒海盐和国产海天酱油搭配更显本味,稍作改良后果真饱受好评,此种做法也就一直沿用下来。 06 22 : 00 a.m 夏大妈烧烤 在昆明的街头,华灯还没来得及初照,各家烧烤摊的老板就迎来了他们的第一家客人。云南人爱吃烧烤,风气不输东北。在距离昆明300公里外的个旧,烧烤是从早上开始的。但是若说烧烤种类繁多,自然不及昆明。 《人生一串2》还没播出多久,上过镜的夏大妈烧烤店连空桌子都找不到一张。七十五岁的她精神矍铄地站在店里,维持着前厅后厨的两方秩序。 夏大妈家的招牌是烤葱肠,选取昆明当地产的弯葱,插入肥肠之内。整条炭火预烤至七成熟,待肠油烤出,切成小段等待客人挑选。 昆明烧烤,除了蘸煳辣椒面,还蘸一种湿蘸水。用爆香的蒜末,加入昆明当地的腐乳和腐乳汁熬成浓汁儿,与小米辣、芫荽、蒜汁、花椒面混合,搭配外表柔软,内里泼辣的葱肠。 这时,开上一瓶7年陈酿的SMWS 16.37威士忌,辛辣滋味还没散去,沉稳的泥煤味又在舌尖上铺开。 点击上图查看酒标信息 纵然生活有再多的疲惫,这一刻也什么都不用多想,只管一头扎进昆明的小夜风里便是了。 △三五好友围坐在火炉前喝着酒,吃着烧烤,绝对是人生一大乐事 夜晚,在翠湖边散步,酒吧还没有关,小巷里传来浅浅淡淡的烟火气,讲武堂的外墙依旧一片金黄,旁边的保护建筑是当年卢汉和龙云的公馆,西南联大的旧址也离这儿不远。 当年汪曾祺就是为了到处吃喝,翘了不少朱自清的课,所以被延迟毕业一年;如今每年高考前都有考生头天晚上不顾老师再三叮嘱,吃菌解馋,结果食物中毒错过了高考。 生在昆明真的很累,好吃的这么多,容易耽误学业啊。 特此感谢敢于胡乱老师为本文提出修改意见 文:陈不诌 图:陈不诌、洛扬,部分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