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邓碧珊,王大凡作品瓷板画赏析                             (之七)

 国瓷情dg 2019-08-15


1,邓碧珊鱼藻纹瓷板画

      瓷板 高50cm,宽31cm。框高86cm,宽38cm。

       文:  “富贵有余",茂辰年邓碧珊画于珠山。这是邓碧珊1928年的瓷板画,鱼“余"同音,寓意富贵吉祥,年年有余。

        图:  鱼藻纹。5条鱼在水藻池中游玩,鱼背色调黑重,渐次向鱼腹处淡去,层次微妙,以点画之笔穿插画鱼鳞,细腻之致,使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十分生动自然。水藻纹以艳墨勾描,色料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一丛一丛交叠,层次分明不杂乱。在鱼藻图中,还有浮萍点缀,笔精笔妙,优雅美观。

       框:  红木红漆,原装老框,时代特征和传世特征明显。框的上方,雕刻梅花纹,下方雕刻人物故事纹,并漆金彩更里瓷板画的珍贵。

        邓碧珊(1874一1930年),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早年靠绘瓷板肖像画为生,陶瓷肖像绘画是他发明的。邓碧珊专攻鱼藻兼画花鸟。邓碧珊的鱼虫画在设计上受东洋画艺术的影响,他的笔和构图又受宋画的影响较深,他早期的花鸟还受岭南派的影响,足见他孜孜以求,博取众长,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画鱼的特点,主要受东洋画影响,从细节入手,以工笔手法描绘出来,鱼身上的鳞片都很细致,连数目都不含糊,如鲤鱼身上首尾共36片鳞甲一片都不少。黑得够浓,淡得够亮,鱼的神韵,动感,鱼眼及鱼嘴,都十分生动自然。

        邓碧珊去世得早(1930年),其作品传世不多,鱼藻纹瓷板画是他的代表作,弥足珍贵,不可多得。






2,王大凡粉彩墨床

      长26cm,宽15cm。

        墨床为书卷式,两头向上翻卷。底部中间边框式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足露胎。迎光斜视为典型的桔皮釉。釉质莹润,传世特征明显。墨床上面落地粉彩绘山景楼阁图,用笔细致,一丝不苟,用放大镜观察,楼阁上的瓦片一片一片都十分清析。墨床左上方题写“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丁亥年(1947年)春作于珠山。  底足框内篆书款“希平草庐"。




      王大凡(1888一1961年),号希平居士,斋名希平草庐。  珠山八友之一,中囯陶瓷美术大师。20纪40年代至建国十年,是王大凡陶瓷艺术鼎盛时期。王大凡的作品,无论大件小件,都充满“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他的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他发明的“落地粉彩"技法,带来了陶瓷颜料的革新,使中国画的风格和技巧在陶瓷上的运用游刃有余。

       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即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将色料填绘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绿类色料,简化工艺,画意更浓。王大凡的画层次分明,用笔细腻,一丝不苟。构思严谨,气势洒脱,画面绚丽照人,光彩艳丽,画场面大,填色厚实,多层次渲染。他注重明暗层次和冷暖变化。王大凡的字行书为佳,俊逸秀美,平淡中见精妙。常落款“希平草庐"。


参考资料:

      1,“珠山八友":   是御窑厂停烧后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高手,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成了一定时期名瓷的代名词,鼎级画家群体。

       2, “珠山八友"作品的市场价值:  件件都是价值连城,一件难求。2015年9月3日,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寿献蟠桃"成交价1706万元。


               2019.8.15.百里杜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