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品站里发现的国宝, 被人砸成碎片, 令人心痛!

 千冰室 2019-08-15

正所谓“有眼不识金镶玉”,许多无价国宝曾被当做废铜烂铁,而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件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的国宝级文物。

点击加载图片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文物,许多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竟然从废品站里被抢救了回来,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主角。1972年,北京市考古工作队的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来到一家废品站的废铜仓库中寻找丢失、损坏的文物,突然一块带有特殊纹样的铜片赫然出现在了他们眼前,当擦去上面的污垢后,师徒二人都惊呆了,上面竟然有青铜铭文,凭借丰富的经验,二人断定这些铭文一定是西周时期的文字。

点击加载图片

于是二人决定立即决定搜寻散落各处的其他铜片,他们耗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翻遍了像小山堆一样的废铜堆,终于将所有残片收集到了一起。无价之宝成为了一堆碎片,让人痛心,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即将进入化铜炉的国宝碎片在考古人员的慧眼下得以劫后重生,令人欣喜!

点击加载图片

由于这件青铜器破坏非常严重,四个足已经基本折断,修复难度非常之大,不过所幸铭文依然保存完整,于是诸多聪明的修复专家们决定“按图索骥”,通过铭文来弄清楚这件青铜器的身世。经过专家们的妙手,这件器物重获新生,原来这件古朴凝重、距今3000多年的器物名叫“班簋”,它高27厘米,口径26厘米,腹部内壁有铭文198字,铭文显示,“班簋”是由一个名叫“班”的人制作的,他的祖先“毛伯”是周穆王时代的一位军事统帅,战功显赫,“班”制作这个青铜器就是为了纪念先祖的荣耀。

点击加载图片

在商周时期,鼎和簋都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天子可以用九鼎八簋、诸侯王为七鼎六簋等,战国之后,就很少见到簋了,因此班簋弥足珍贵,它曾在清朝乾隆年间为内府所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班簋神秘失踪,消失匿迹70多年后被发现于废品收购站之中,班簋的重见天日让考古界欣喜若狂,尤其是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郭沫若得知后更是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了《班簋的再生》一文,如今废品站里的班簋成为了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点击加载图片

曾经,无价的国宝文物不受重视、惨遭蹂躏破坏,如今,我们希望那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次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