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图,前面的内容里,我们聊过PS图层混合模式的'变暗组',具体点就是五种可以使图片变暗的混合模式,分别是'变暗'、'正片叠底'、'颜色加深'、'线性加深'和'深色'。我们已经明白,这五种混合模式是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图片不同程度的变暗,白色在这一组中完全不可见,是透明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与之对应的五种图层混合模式'变亮'、'滤色'、'颜色减淡'、'线性减淡'和'浅色'。它们也在同一个组里,这个组,就叫做'减淡组'。 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毫无疑问,这一组的所有的混合结果,都是使图片变亮,与第一组中学到的五种模式正好相反,黑色在这一组中,完全不可见,是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来逐一看看这些混合模式的特点和原理吧。 小贴士:经过'变暗组'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混合模式是需要两个以上的图层,位于下方的图层,叫做'基色',放在上方并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图层,叫做'混合色',二者相加得出的颜色,叫做'结果色'。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会非常方便你理解后面的各种混合模式算法。 变亮模式变亮,它与'变暗'完全相反,就像我们语文课中学到的反义词。 找一张素材看一下: 素材图片 这是一张曝光完全正常的风光片,现在我们把上一节中用到的亮度卡放在图片中,并将它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变亮',再看看效果: 亮度卡混合模式改为变亮 与'变暗'正好相反,变亮是对当前图层和下方图层的RGB通道中的颜色亮度值进行比较,比当前图层暗的内容被替换,比当前图层亮的内容不变。计算后的结果是黑色完全透明,看不到了,而白色则没有任何变化,完全保留。而黑色到白色的过渡,则以不同的透明度来显示。说白了,就是黑色透明,白色保持原样,纯黑和纯白之间的灰阶变亮了。 以前说过,图层混合模式很多情况下要配合着当前图层的不透明度来使用。当我们降低这个亮度卡图层的不透明度,再看看效果: 调整不透明度 图片上灰阶的位置,也就是纯黑和纯白之间这些不同亮度,刚才是偏灰的,现在已经被提亮了,也就是整张照片的中性灰都变亮了,这只是用法之一。 变亮还有另一种玩法,很多朋友喜欢夜晚出去,使用脚架拍摄慢门,比如马路上车灯绘制的光轨: 夜景光轨素材 在同一个位置,可能会拍摄很多张,由于路上车辆的多少不受控制,拍摄的光轨也会有多有少,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很多张图片使用堆栈技术叠在一起。其实'变亮'也可以做到,请看演示: 三张素材放在同一张图片中 我这里有同一位置拍摄的三张图片,每张图片车灯的轨迹都不多,于是我把上面两个图层的混合模式都改为'变亮',再看看效果: 将上面两张素材的混合模式修改为变亮 图像中其他位置都没有改变,最暗的部分被过滤掉,不显示。而亮部则经过通道计算,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效果。变亮模式,只会显示更亮的像素。喜欢在夜晚扛着脚架拍摄星轨的朋友,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滤色模式滤色与'变暗组'中的正片叠底功能相反,也就是说,它可以让你的照片更亮。它的计算方法是把图像的基色与混合色的颜色加起来,得出一个比前面两种颜色都浅的第三种颜色。就是'基色(下方图层)+混合色(当前图层)=更浅的结果色'。 这种官方术语我也不太适应,简单点,还是看图片说话吧: 雪山素材 一张摄影照片,如果你觉得曝光不够,又不想动什么曲线、色阶一类的工具去调整曝光,那就复制一个图层,将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滤色',照片就被提亮了: 将复制出来的图层混合模式修改为滤色 如果觉得亮度过大,那就调整一下图层的不透明度,也就解决了。 '滤色'中完全看不到黑色,对吧?那我们换种玩法,我找了一张黑色背景的烟雾素材,放在刚才的雪山图片中: 现在将烟雾素材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滤色',看看会发生什么: 修改混合模式为滤色 黑色被完全过滤掉,只留下了白色的烟雾。小伙伴们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黑色背景图片的情况下,你如果想抠图或者溶图,不如试试这种混合模式,非常方便快捷。 再尝试一个反过来的例子,如果你想去掉某个图层种的黑色,还可以这样玩: 置入水墨素材 这一次我在雪山素材上方,放置了一个水墨素材,白色背景,黑色墨迹,如果使用了'滤色“模式,大家试想一下,会发生什么?是不是黑色被过滤,留下了白色的背景?那结果就是这样的: 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滤色 你得到了一个很炫酷的边框!再使用CTRL+T自由变换,调整一下大小和角度,还是很好看、很个性的。大家练习的时候多做尝试吧,一定要学会反向思维,去逆向推理,而不要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跟着教程走,学习也要充满创造性。 颜色减淡模式同样,颜色减淡与颜色加深完全相反,我们看图说话: 将亮度卡设置为颜色减淡模式 我将亮度卡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颜色减淡,可以看到,随着亮度卡的亮度不同,下层图片种高光区域会产生不同的过曝效果。使用这种模式时,会加亮图层的颜色值,加上的颜色越暗,效果越细腻。与颜色加深刚好相反,通过降低对比度,加亮底层颜色来反映混合色彩。与黑色混合没有任何效果,同样也是因为这个混合模式下,是看不到黑色的。 你可以看到,整张颜色的饱和度略有降低,对比度也降低了,这就是使用'颜色减淡'所得到的结果。你可以改变图层的不透明度,来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所有的混合模式中,有几个是必须要受图层不透明度所影响的,所以当你得出一个并不理想的混合模式时,别着急,更不要放弃,尝试改变一下不透明度,相信你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线性减淡模式线性减淡与颜色减淡基本差不多,软件同样会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但是亮一点的像素会变得更亮,而对比度和饱和度会略有下降,当然,这里同样不包括黑色,因为黑色不起作用。 线性减淡模式 它的计算公式是:结果色=基色+混合色,其中基色与混合色的数值大于255(白色),软件就会默认最大值为255。同样,经过图层不透明度的设置,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效果。 浅色模式减淡组中的最后一个混合模式,是'浅色',与变暗组中的深色正好相反。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变亮'差不多,之前我们也说过,PS软件的混合模式,有很多算法是非常类似的,得到的效果也很接近,就看你喜欢用哪个了。 浅色是通过计算混合色与基色所有通道的数值总和,哪个数值大就选为结果色。因此结果色只能在混合色与基色中选择,不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浅色模式 逐个介绍完了五种减淡的混合模式,我们来聊一下这个减淡组的特性。去掉暗部,亮部混合,这是减淡的特点,也是这一组的特点。再看一下与之对应的“加深组”,它的特性是去掉亮部,暗部混合,是不是两者之间正好相反呢? 减淡组的特性 大家回想一下前面的几种实例演示,对于暗部,或者说是黑色,几乎是没有任何作用,直接过滤掉,显示出下层的内容。而除了黑色之外的各种亮度,由于算法的不同,所得出的效果也不太一样。这些就希望小伙伴们多做练习去体会了。 再啰嗦一次:混合模式是需要两个以上的图层,位于下方的图层,叫做'基色',放在上方并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图层,叫做'混合色',二者相加得出的颜色,叫做'结果色'。一定要记住这个,否则很难明白这个混合模式是如何混合的。 有些模式,是基色与混合色相加,有些是相减,还有乘法,如果不搞清楚什么是基色,什么是混合色,就不容易理解这些难缠的公式了。 图层混合模式,是我认为学习PS中,相对比较难的点,不容易理解。用起来不难,鼠标点几下就行了,但是说明白比较难。所以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竭尽所能的去解释,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当然了,这些内容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一家之言而已,希望大家选择性的去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