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钮子瓜,攀援植物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钮子瓜资料

钮子瓜来自于葫芦科,马儿属,别名野杜瓜

草质藤本,叶片膜质,卷须丝状,雌雄同株,花冠白色。果实球状或卵状,浆果状,外面光滑无毛。花期4-8月,果期8-11月。

产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常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边或山坡路旁潮湿处。

常散生于海拔500~1500m的林间、石上、山坡路旁潮湿处,是民间用于清热、镇痉、解毒、通淋的常用草药。

开头

文中的钮子瓜是在昆明牛头山遇见的,是个常见的攀援植物,我们来看他对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他的利用途径。

攀援危害

钮子瓜根系属直根系,侧根后期发育强盛,形成数条肉质白色、细长条状、与主根极相似的侧根。

钮子瓜从苗期开始便可与被攀援的植物争夺养分,在生长前期主要表现为攀援拉扯蔗叶,使甘蔗生长缓慢,长势相对较差。

后期则一边开花结果一边通过大量分枝进行横向扩张,相互交织在一起,致使成片的被攀援植物被其覆盖网罗,轻者株形矮小,难以生长,重者在其重压之下倒伏。

在钮子瓜的重压和覆盖之下,作物原有的种间平衡关系被打乱,因缺乏阳光而削弱光合作用,加之农田土壤得不到太阳的照射,黏性变大。

土壤结构、孔隙度、容重和紧实度等物理条件遭破坏,氧气缺乏,甘蔗根系的吸收功能和呼吸作用大大减弱,最后导致茎叶逐渐死亡。

被钮子瓜严重危害的甘蔗,绝大多数蔗茎呈镰刀状弯曲,叶片全部枯死,蔗梢生长点、侧芽和茎节腐烂变质。

蔗茎自上而下逐节发酵霉变,有的甚至可达全茎,其表皮呈水渍状,髓部浅灰色,维管束相互分离,剥之易开,折之易断,严重的整株枯死干瘪。

入侵原因

钮子瓜的原生境为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的林间和山坡,靠种子借泥土、流水、残枝枯叶、小动物和人类活动的携带而进行远距离传播。

钮子瓜的成熟果实的种子外被有一层半透明的黏液,破落时可将种子黏附于其他植物、自身叶片、枝条、茎秆以及其他物体上。

风干后可使种子粘贴于这些载体上不易脱落,一旦附着有这些种子的载体被移动或被转移,就可能将钮子瓜种子从原生境携带传播到新的生态圈。

同时,掉落在土壤表层的果实,也可能与泥土混合并黏附于生产工具或生产者鞋底而被带入新区。

当钮子瓜入侵到新的环境,若其生态相对单一,物种多样性不明显的话,尤其是像蔗园这样的农业栽培生态圈,生物种间抑制效应不突出,加之水分、肥料、阳光充足,自然天敌少,攀附物丰富。

就极可能导致入侵的钮子瓜种群数量不断扩大,并随着甘蔗种苗的相互调运迅速蔓延,而当某块蔗田中钮子瓜种子基数逐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进入猖獗危害阶段。

防控对策

钮子瓜属卷须类植物,其茎枝细长不能直立,须借助卷须攀附支撑物向上生长。

它具有很强的分枝扩散和结果结实能力,但其危害有别于缠绕、吸附和攀靠类攀缘植物,因此防控策略应采取“预防为主、摘控结合”的方针,并坚持长期治理的原则,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人工防除,及时摘除攀缘植株,拾尽掉落的果实或种子,再拔除根茬集中焚烧销毁或堆沤有机肥,做到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水旱轮作,切断危害循环途径,以达到清除种源,切断危害循环途径的目的。

从钮子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含有神经酰胺和甾体类的14种化合物,是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保健、食品、日化、医药业上被广泛应用。

结尾

钮子瓜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和前面介绍过的落葵有些像,都是农田比较让人头疼的植物,但他很漂亮,很适合做成标本,装饰壁画呢。

药性也是有的,但研究发现不多,既然生物量大,研究者就可以考虑研究和开发他更多的价值,比如植物志提到的清热解毒作用。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 钮子瓜危害甘蔗初报 杨子林 许先锋 陆昌强 云南省临沧市甘蔗技术推广站 677000

(2) 中国植物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